理论教育 智能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中国高教改革探讨

智能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中国高教改革探讨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与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屠呦呦的这种意识就是预见意识,表现出的就是一位创造者的预见性思维。三是创造者的决策思维方式。社会思维方式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

智能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中国高教改革探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与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这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智能水平和解决自身将来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智能教育的初步实践中,创造性思维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胡真生和刘奎林撰写的《创造性思维学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以下简称教材),课堂教学除了讲解人类的思维规律和创造性的思维原则之外,还主要讲授了七种创造性思维方式。

一是创造者的预测思维方式。这就是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说明创造性的思维必须要有预见性,不可以缺少敏锐的预见意识。我国荣获诺贝尔奖科学家屠呦呦在其演讲中指出,她和她的团队集体攻关研制成功的青蒿素,目前也已经遇到了抗药性的问题,所以需要后继的科学家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攀登新的高峰,研制出更有效的抗疟药物。屠呦呦的这种意识就是预见意识,表现出的就是一位创造者的预见性思维。教材指出,预测思维方式依据的理论是连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相似性原理以及模糊性原理。预测思维方式的程序是先确定预测目标,再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然后设计预测模型和选择预测方法。使用预测思维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德尔菲法(一种具有一定科学程序安排的专家评估方法)、趋势外推法、经验预测法,以及数学模型预测法(时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模拟实验预测法。

二是创造者的战略思维方式。教材认为,所谓的战略思维方式,就是指在科学的世界观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思考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并对此做出战略选择的思维活动。这种战略思维方式应服务于一项或几项带有长期性、根本性、方向性、全面性战略方案的具体制订。战略思维方式是战略意识的具体表现。战略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空间的广阔性、创新性、灵活性和一定的层次性。运用战略思维方式的原则有信息准确原则、决策可行原则、方案择优原则和目标适中原则。战略思维方式的方法有选择目标的立体思维方法、运用经验的直觉思维方法和调换方位的逆向思维方法等。

三是创造者的决策思维方式。教材明确规定决策思维方式即创造者为实现某一创新目标,在充分认识思维对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思维过程。教材指出,决策思维方式的程序是先确定目标,再制订和评估决策方案,然后实施决策方案,最后需要对实施的决策方案进行反馈评估。决策思维方式与一般思维方式的区别是,决策思维方式的结果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因此,决策思维必须是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决策者是决策思维的主体,提高决策者的决策素质是实现决策思维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基点。

四是创造者的社会思维方式。社会思维方式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钱学森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在对人类进行全面、深刻、历史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的思维形式除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特异思维外,还有一种社会思维。这是一种集体思维方式,是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是运用思维规律于社会群体意识,科学地把握群体意识形态及其趋势的思维方式。凡是属于精神、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新,都离不开科学的社会思维的传播、协调和凝聚作用。社会思维方式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协同性、整体开放性、大众传播性等特点。(www.daowen.com)

五是创造者的信息思维方式。教材指出,信息思维方式是指创造者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和从事具体工作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在新技术革命之后产生的新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典型表现。这一思维方式要求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时代的发展特征,具备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自觉性。

六是创造者的协调思维方式。教材认为,协调思维方式是指创造者在视创新工作为一个系统的前提下,在思维范畴内通过输入相关的思维信息(国内科学前沿情况、新技术、新领域、新工艺等)使创新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结构、层次以及系统内外环境间协调一致,最终实现系统目标最优化的思维方式。运用协调思维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任务目标的优化。这种思维方式还可细化为结构协调思维方式、模糊协调思维方式、环境协调思维方式以及利益协调思维方式。

七是创造者的系统思维方式。教材阐明,系统思维方式是根据创新工作的系统性特征,从系统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思维方法,以期获得创新系统目标最优化的科学思维方式。运用系统思维方式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以上七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领悟社会法令法规和社会政策是极其有帮助的,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时,需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思维方式融入学生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之中,这样才能切实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