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试验班培养模式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试验班培养模式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综合试验班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造就多类型的优秀人才综合试验班学生完成通识课程后,在导师指导下,实行专业自主分流,以辐射状态进入各专业继续学习。同时该模式有利于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的人才,造就一批批优秀人才。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试验班培养模式

综合试验班的模式符合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也符合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要求:选择500个左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笔者认为综合试验班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综合试验班有利于实行“按类招生”,推迟确定读什么专业的时间

“18岁就决定读什么专业太早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认为,其实18岁就要让学生来决定读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工作,的确太难了。很多学生、家长对专业的概念很模糊,比如有的学生听从建议选了医科,结果看到流血会晕倒。高校应该建立弹性机制,让学生可以更换专业,学生应选择最喜欢的事来做,如果做喜欢的事那会是一种享受,而家长则应充分尊重孩子。综合试验班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确定专业过早的问题。

(二)综合试验班有利于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国斯坦福校长约翰·汉尼斯说:如果要给中国大学“挑刺”,那么有两点,第一点是课程设置以讲座式为主,而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第二点就是让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太早了。在汉尼斯看来,本科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从各校设立的综合试验班培养方式来看,都是十分强调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综合试验班“按大类,不分专业”的模式有利于开展通识教育,以打破原有专业过窄的课程体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的课题体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跨学科通选课体系,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师资是通识教育实施的关键,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具有运用不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因此,高校综合试验班积极整合教师资源,不同院系的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要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和社会名人到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讲座,实现校际和社会资源的共享。(www.daowen.com)

(三)综合试验班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造就多类型的优秀人才

综合试验班学生完成通识课程后,在导师指导下,实行专业自主分流,以辐射状态进入各专业继续学习。学生在确定专业之前,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今后发展方向,充分考虑学校重点学科、优势专业,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情况。综合班自主选择专业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利于学生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按需培养,按兴趣培养。同时该模式有利于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多种类型的人才,造就一批批优秀人才。

(四)综合试验班有利于实践“创新教育”,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邱学清说: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改革模式,创新机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大多是从开设各种综合试验班开始的。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试验班,强调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注重早期科学研究的训练,70%以上的学生将被免试推荐到本校、中科院和其他首批进入“985工程”的高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攻读研究生,其比例大大高于全校各系。武汉大学的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以国际接轨方式培养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人才的教育项目。该试验班成立10余年来,到国外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数已超过140人,很多学生还获得了世界著名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综合试验班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打造平台,把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国内教学资源与国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开展体验式学习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