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实现考试评价的转变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实现考试评价的转变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实现高考与新课改理念相衔接,防止高考导向功能出现异化,必须将高考片面强调选拔功能转变为选拔与评价功能兼具。因此,模糊评价方法为能力的评估研究提供了更接近真实现象的视野和途径。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是现代考试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促进考试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浙江教育考试研究:实现考试评价的转变

评价手段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各类考试。考试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更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反馈,促使教学活动的改进和完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考试促进功能。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是影响最深的考试。高考兼具选拔和评价功能,对基础教育起着导向作用,高考导向功能的异化是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及其他非正常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为实现高考与新课改理念相衔接,防止高考导向功能出现异化,必须将高考片面强调选拔功能转变为选拔与评价功能兼具。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高考模式进行改革。

(一)开展试题能力考查的评价方法研究,促进“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新课改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之相呼应,新课改高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然而,在目前的高考中,虽然能力立意的思想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的考试及命题过程中,以“能力立意”的高考内容和命题方面的改革还不够深入,能力考查还缺乏既具科学性,又具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

为此,首先要开展高考中试题能力考查程度的评价方法研究。能力是一种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效果和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人们很难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将能力给予量化。模糊评价法是在模糊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描述一类没有明确界限和概念的外延模糊的现象,并把这些不确定现象与隶属度函数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将不确定性在形式上转化为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模糊评价方法为能力的评估研究提供了更接近真实现象的视野和途径。命题实践结果显示,预估的能力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测数据,说明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试题能力考查进行预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在大规模教育考试中推广运用。

其次,积极探索高考能力考查的实践问题。一是要借鉴国外考试对能力考查的经验和做法,如美国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学能组合考试(ACT)等对能力考查的做法。二是以能力考查立意,完善高考的考试大纲。如考试大纲不应过分强调对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应注重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查;增强考试大纲的可操作性,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具体地表明每个科目及综合科目要考的能力类型和范围,让高考改革的先进理念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去,使一味的灌输和死记硬背在以能力立意的高考面前失去效应。

再次,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1999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意见》还决定实施“综合科目”考试。在高考科目中设置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强调学科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相互涌透,强调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历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主要是各学科内容的拼盘形式,综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单学科内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占比重较小。因此应改变只在考试科目上做文章,进行简单学科知识拼凑的偏向,把改革的重心转移到考查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来。(www.daowen.com)

最后,改革试题的出题方式,体现能力考查目标。一是在试题设计上,减少封闭性试题的权重,增加半开放性、开放式试题的权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水平及其他高级能力。二是题目所设置的情境与设问要服务于能力考查的立意。

(二)充分利用考试数据信息,开展考试质量、考生学业水平的评价

一次考试带给我们的信息,绝不仅仅是一堆分数,而信息的反馈也不只是把分数通知给学生那么简单。对考试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是现代考试流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促进考试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保证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利用,可以及时发现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促进考试改革与发展。另外,通过将考试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可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决策提供依据。然而,就考试结果统计分析而言,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的高考只发挥了考试的检测功能,其他诸如培养、诊断、反馈等功能还没有发挥或未能充分发挥。尽管当前高考后也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但这些分析过于简单,并没有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提炼,对其结果分析、解释和利用进行研究。因而大量有用的信息白白地流失,考试工作在低水平上徘徊,教学、培养、管理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改进,这势必影响考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前者是对试题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可以通过命题细目表等形式进行;后者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有关试卷质量和考生水平方面的数据。试卷质量分析除传统的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分析外,还应包括试卷对学科知识考查分析、试卷对学科能力考查分析、试卷对认知目标考查分析、选择题的选项分析、试题的难度曲线分析、试卷的编排顺序分析、试题功能差异分析等方面。考生学业水平分析可以通过考试数据的处理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等方面的水平作出评价。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整体评价(如学生的报考情况、平均分、标准差、得分分布等);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认知目标上的掌握情况;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城乡和男女考生间群体水平的差异,以及基于每个学科的考生水平的分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