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高职教育:如何创新教学策略?

农业高职教育:如何创新教学策略?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创新教学策略一般认为,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以教学操作有序化为支撑教学是趋向目标的行为系统。实施项目教学通过社会服务实现育人的教学方式,最普遍、最适用的当属项目教学。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

农业高职教育:如何创新教学策略?

(二)创新教学策略

一般认为,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抓住以下要件进行改革的。

1.系统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是对资源、程序和环境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其中的教学活动程序安排,受制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课程内容的性质。

(1)以行动导向教学观为指导

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强调的是整体的教学行动与典型的职业行动的整合。这一框架就是所谓的“行动体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与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教师在整个教学行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勤于提供咨询、帮助,而不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裁判。(28)

(2)以思维过程完整性为依据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两个目标,即“指导行动的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和“完成行动的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这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花大力气掌握的要点。

“指导行动的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包括六大环节: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实际上也表述了在思维指导下的个体行动过程的完整性。资讯就是获取信息,计划就是制订步骤,决策就是选择方式,实施就是付诸行动,检查就是审视过程,评估就是评价成果。(29)

(3)以教学操作有序化为支撑

教学是趋向目标的行为系统。教学活动过程是开放的,但又是有序可循的。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重视以下环节。

①问题定向。这是让学生的活动指向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需要、集中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的操作重点是将学习的内容融入任务情境之中。

②学习准备。这是对已有知识的回溯、组织与复习,提供必要的资讯,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最必要的相关信息、技术要领和实践经验,在“预热”中做好学习准备:

③技能获得。要通过示范——尝试——反馈——回授——校正——练习的过程,理解相关操作原理和技术要领。

④提高训练。在针对性练习、有指导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使技能或技术操作逐步简约化、熟练化和完善化。

⑤总结反思。全面审视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通过学习总结和实践反思,做出一定的理性概括和成果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的后续学习方案。

2.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推进方法变革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和诉诸教学行动,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利于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主客观条件,都要有所创新。例如,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教学内容的传授方式,应由数量或形式层面的简约,即针对平行排序的学科结构体系,对学科专业知识实施垂直纬度的难度降低与水平纬度的表述简化,向质量或内化层面的反思,即针对串行排序的工作过程体系,对职业行动知识采取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能力开发转换;教学场所的作用范围,也应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转换。(30)(www.daowen.com)

(2)突出基本要求

在方式方法的采用上,主要是突出三个要求:

①口手脑并用,即:既重视讲授与对话的有效应用,又倡导积极思考主动内化等智力投入,更把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作为学习的重要形式。

②教学做合一,即:把教师必要的讲解提示、针对性指导点拨和典型式示范互动同学生的实质性领悟、操作性反应和自主性调节匹配起来,合而为一。

③讲练用交互,即:教师和他人用语言方式的知识传递同学生有指导、有帮助的训练,以及在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中的应用,要交互作用,结为一体。

总之,要按照“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更新教育思想,变革教学形式和方法,推进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参与式”“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按照多样化、综合性的要求,认真探索各种方法的操作要领和有效组合。

(3)实施项目教学

通过社会服务实现育人的教学方式,最普遍、最适用的当属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以社会或企业的真实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或社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项目的计划、实施、监控,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是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策略和方法。(31)我国的研究者把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并存在种种“变式”,但其基本的实施原则有一定的稳定性,即:①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任务就成为教学的中心视点和教学过程的逻辑主线,相关理论知识也是围绕工作任务来阐述的;②以实践问题为纽带联系知识与工作任务,实践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把知识学习与具体工作融合为一体;③以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工作任务的结果(可以理解为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排除一种故障)有利于强化学习意愿,增强积极体验。

3.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成为善于从事职业实践的应用性人才,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不能游离于具体的、活生生的工作情境和生产情境而只去记诵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符号条文,尤其是能力类型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职校学生,融于实践情境的教学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供行动支持

通过社会服务,“在服务中育人”,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环境来支持实际行动。而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所需的信息材料,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工具,学生学习的空间等。人际关系是指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学习环境是学习者产生学习行为的容器,是对学习行为的支持。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环境应当是什么样的环境呢?钟启泉教授把它称为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活动之主体的“应答性学习环境”(也有人称为“相互呼应的社会环境”)或“参与型教学”环境、“对话型教学”环境。使学生直面这种环境,他们就会直接地作用于它,解决自己学习的课题。现代构建主义主张,尽量把学习情境并入真实的生活与工作情境中去,使学习与生活接壤;尽量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模拟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加强语义知识与形象知识的连接;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完善的学习情境包括真实的任务情境、先进的物质设备环境、经过精心组织的信息(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环境、教师创造的积极的心理环境等。

(2)直面“真实存在”

真实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多背景性原则与多角度性原则以及社会环境性原则,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原则。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真实存在”。所谓“真实存在”指的是学习情境是刚性的、具体的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生活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再现”。当然,一个复合型的学习情境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①学习情境的设置是否贴近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②这一学习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对学生有益、易理解、符合经验因而能受欢迎和被认可;③这一学习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干扰是否能通过争论加以排解并能有趣而又有意义地加以描述;④这一学习情境是否对类似的问题和情境有范例作用;⑤这一学习情境能否经过科学知识的加工与整理。

(3)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学习理论在西方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种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情境学习的意义在于:促进学习迁移;实现“真实的学习”;推进主体性建构。

情境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主体置身其中,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组织,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这一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个体的意义建构与情境中的信息不断反馈、交流,问题解决的工具、信息要素、方式、思维路径等也都是个性化的。因此,情境教学中应有几个关键点:①学习者寻找、筛选信息要素;②学习者自己提取已有的知识;③学习者自己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