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部开发十年可成》揭示浪漫主义的臆想

《西部开发十年可成》揭示浪漫主义的臆想

更新时间:2025-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世仁先生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就是这第三类作品。他的这本“飞机场式”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也不乏思想闪光及给人启迪之处。这就是西部开发十年成功的标准。温先生认定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依据是深圳这些地区的成功事例和西部的有利条件。应该说东部发展十年已成是有特殊性的。这正是我评论《西部开发十年可成》这本书的动机和想说明的问题。(温世仁:《西部开发十年可成》,三联书店,2001年9月第一版。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把经济学作品分为三类:第一类希腊书

  信式的,即“非常正规化、理论化和数学化”的著作,这种作品即使有深刻的思想也只能供专业人士交流,难以让大众接受;第二类动态报道式的。充斥着“经济新闻和统计数字”,这类文章以不变应万变,让人生厌;第三类飞机场式的,即经济学快餐读物,可读性强,但大多言之无物。或者是用危言耸听的手法预言危机,或者煽情地许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温世仁先生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就是这第三类作品。

  温世仁先生作为台湾成功的企业家关注西部开发,他领导的企业(英业达集团天津分公司)与甘肃古浪县黄羊川镇合作,也为西部做了实事。他到西部各地考察演讲,为西部开发摇旗呐喊、出谋划策,其热情令人敬佩。他的这本“飞机场式”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也不乏思想闪光及给人启迪之处。但这本书也与所有“飞机场式”作品一样许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仔细读来这个美好的未来却是一个乌托邦。

  温先生认为,西部在十年内可以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生活、知识与收入的水平。这就是西部开发十年成功的标准。全书都是围绕为什么和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展开的。

  温先生认定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依据是深圳这些地区的成功事例和西部的有利条件。西部的有利条件如何转化为成功是一个大问题,但与深圳的类比并不科学。

  深圳的确在十年之间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大城市,东南沿海一些地区也在十年中发展起来了,但这种成功的事例并不一定会在西部重现。这就在于东西部的差异之大远远超出了温先生的想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除了西安这一带在汉唐时繁荣过以外,西部一直是落后的。自从南宋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向东南部转移之后,东西部的差异更大了。鸦片战争之后,东部又领开放之先,在与世界经济的交融中迅速成长。东部有良好的工农业基础、人力与物质资源,又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一旦有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迅速繁荣起来是正常的。但一直落后的西部,经济起点就远远落后于东部,而且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的。东西部的起点大大不同,决定了东部十年能做到的事,西部未见其也能做到。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东部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政府有力的扶植。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提出过发展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短期内普遍同步地得到发展。因此,必须先找一些条件好的地方重点扶植,让它们先富起来,然后用这些已成功的发展极来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这符合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把东部深圳这样一些地方作为发展极,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植,大方向是正确的。应该说东部发展十年已成是有特殊性的。这种成功的经验并不全适用于西部。因为后发展的地区不能像先发展的地区那样普遍得到种种优惠,而且,有些优惠(如吸引外资的政策)在加入WTO后也没有什么意义了。(https://www.daowen.com)

  西部的工业基础、基础设施、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条件远远落后于东部,发展环境又不如东部,尤其是观念落后,十年可成恐怕是一厢情愿的乌托邦。西部开发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要比东部难得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扎扎实实地进行西部开发。许诺一个美丽的乌托邦固然可以煽动起人们的热情,但发展经济靠的不是一股热情,而是实干精神。否则诺言没有实现,希望变为失望,对西部开发有百弊而无一利。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是温世仁先生的老师,温先生的这本书也颇有乃师之风。这就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像,而缺乏务实精神。托夫勒是信息时代的鼓吹者,温先生也把西部的迅速开发寄托在网络身上。网络时代能否像农业与工业一样成为一个主导经济进步的时期,仍无定论。严肃的经济学家很少谈“网络时代”这样的话,他们对网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仍持谨慎态度。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谈到电脑对经济的作用时指出“电脑的贡献还不能是转变性力量;它们还不能使美国回到作为一个世纪中几十年间持续的强劲增长”。近年来网络的衰退证明了这一点。网络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尚且如此,对落后地区更不用说了。温先生把西部开发寄托于教育发展是对的,但把教育寄托于网络却有点简单化了。且不说在西部普及网络不像温先生的公司资助黄洋川一样容易,就是普及了也无法替代正规教育,即使在网络发达的美国,网络教育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

  从温先生的经历来看,并没有受过严格的经济学训练,也难免有一些外行话。例如,他认为如果西部开发50年才成,就没有人去投资了,因为要等50年才有收益的投资,没人去做。这就混淆了一个投资项目的成功和整个地区的发展。其实正因为西部落后,有利的投资机会会更多,投资一个项目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获益,不用等到西部开发成功。但这个项目的成功,并不等于西部开发达到了温先生的成功标准。在经济学中,投资项目成功的评价和整个地区的开发成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所以,温先生得出的西部开发50年才能成功就没人去投资的结论也不对。其实即使西部开发十年成功,要投资者等十年才有收益,也没人去投资。

  温先生的这本书恐怕连经济学快餐都谈不上,因为它既没有什么理论依据,又没有什么实际资料,只有一些零星的事例和随想式观感,再加上大胆的幻想。这是一本未来学著作。一些严肃学者把未来学说成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也许太挖苦了一点。但这类著作中那种天马行空、夸夸其谈的学风的确值得我们警惕。

  西部开发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干精神,普及式经济学作品更需要严肃认真的学风。这正是我评论《西部开发十年可成》这本书的动机和想说明的问题。

  (温世仁:《西部开发十年可成》,三联书店,20019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