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美好旋律:数字的表达之美

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美好旋律:数字的表达之美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由歌曲、道白、科介、诗歌四个部分组成,语言形式也无外乎是韵散兼用,但我们在读剧本时,会感到它的字里行间迸发出一股不可阻挡的美好旋律。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数字旋律”。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无论是唱词和道白,用数字来表情达意的地方特别普遍,俯拾即是。第四本第一折[旦云]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四海无家,一身客寄,半年将至。今朝三品职,昨日一寒儒。

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美好旋律:数字的表达之美

旋律本是音乐上的一个术语,即一个音高进入另一个音高的有节奏的特定音高的音乐流程。戏曲虽然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但我这里所谈的“旋律”并不是指音乐上的旋律,而是一种“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像飞鸿”〔1〕般的语言意象。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由歌曲、道白、科介、诗歌四个部分组成,语言形式也无外乎是韵散兼用,但我们在读剧本时,会感到它的字里行间迸发出一股不可阻挡的美好旋律。这就是戏曲语言汇成的旋律。这股旋律有时汹涌澎湃,有时缠绵悱恻,有时勇往直前,有时千转百回,最终绘就了戏曲语言艺术的精湛图画,永久垂世于人间。

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古典戏曲语言的“数字旋律”。

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音乐的和谐是由数的比例造成的,认为“数”是一种和谐的美,是宇宙的本原。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无论是唱词和道白,用数字来表情达意的地方特别普遍,俯拾即是。“天下夺魁”([明]贾仲明语)的《西厢记》就是典型的例子。《西厢记》的语言始终都有数字伴随,我们不妨摘录几段:

第一本第一折[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2〕

这里的数字既表现了张生的远大志向,又说明了他为实现志向寒窗苦读所付出的努力,为日后他一举考取状元埋下了伏笔。

第一本第二折[二煞]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槌床。

第二本第四折[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第二本第四折[络丝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第二本第四折[绵搭絮]疏帘风细,幽室灯清,都只是一层儿红纸,几幌儿疏櫺,兀的不是隔着云山几万重,怎得个人来信息通?便做道十二巫峰,他也曾赋高堂来梦中。

第三本楔子[旦云]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

第三本第一折[混江龙]谢张生伸志,一封书到便兴师。显得文章有用,足见天地无私。若不是剪草除根半万贼,险些儿灭门绝户了俺一家儿。莺莺君瑞,许配雄雌;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如今都废却成亲事,一个价糊涂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揾湿了脸上胭脂

第三本第一折[油葫芦]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

第三本第一折[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鲲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休为这翠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

第三本第三折(红唱)[离亭宴带歇指煞]再休提“春宵一刻千金价”,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

第四本第一折[末云]小姐这一遭若不来呵,[寄生草]安排着害,准备着抬。想着这异乡身强把茶汤捱,只为这可憎才熬得心肠耐,办一片志诚心留得形骸在。试着那司天台打算半年愁,端的是太平车约有十余载。

第四本第一折[旦云]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www.daowen.com)

第四本第三折[滚绣球]“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旦唱][耍孩儿]“……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四煞]“这忧愁诉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第四本第四折[络丝娘煞尾]都只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

第五本第一折[后庭花]当日五言诗紧趁逐,后来因七弦琴成配偶。

第五本第二折[醉春风]他道是医杂证有方术,治相思无药饵。莺莺啊,你若是知我害相思,我甘心儿死、死。四海无家,一身客寄,半年将至。”

第五本第四折[双调][新水令]玉鞭骄马出皇都,畅风流玉堂人物。今朝三品职,昨日一寒儒。御笔亲除,将名姓翰林注。

第五本第四折[驻马听]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莺莺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诰七香车。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从应举,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第五本第四折(净云)罢罢!要这性命怎么,不如触树身死。“妻子空争不到头,风流自古恋风流;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第五本第四折(末唱)[沽美酒]门迎着驷马车,户列着八椒图,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这些数字用语从头至尾弥漫在《西厢记》里,有数量大显示气势大的“千”、“万”等,有数量小反映情状小的“一”、“半”等。在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汉字里,数字是最为抽象的语言,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像排音符那样排列的错落有致,使他们弹奏出了或悲愤,或高昂,或欢快,或凄凉的乐章,这些乐章或浸透哲理,或展示情思,在《西厢记》的语言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古典戏曲的语言强调“本色”与“文采”结合,达到双艳双美。要使二者结合得好,就要正确处理“文”与“俗”的辩证关系。戏曲不同于诗文,它的受众群体面很广,有的学富五车,有的斗大的字不识几箩筐,因而,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的《作词十法》,其中最强调的是“知韵”和“造语”。“知韵”主要指辨调,“造语”主要指词采。他认为,戏曲“造语必俊,用字必熟,要耸观,要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3〕明人王骥德曾以《西厢记》为范本,总结出戏曲语言的特色,即文采、本色、当行有机结合。他在《曲律》中指出:“大体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本色之弊,易流俚俗;文辞之病,每苦太文。”“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演可传,上之上也。”〔4〕“文采、本色”当然是就戏曲的语言艺术而言的。在语言运用的原则上,王骥德提出:“雅俗深浅之辨,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而已。”“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深浅、浓淡、雅俗之间”,是王氏指出的“如曲三昧”。〔5〕

我认为,优秀的中国古典戏曲中所以大量调用“数字”,仔细忖度,“数字”本身就是文采与本色的结合物,有时文采的因素大于“本色”,有时“本色”的因素大于“文采”,有时旗鼓相当。比如:

《窦娥冤》第二折(旦唱)[感皇恩]……挨千般打拷,万千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6〕

这些数字用语干净、利落、明了、透彻,使人感到字字有声,句句有形,把官吏逼供的可恶行径非常“本色”地再现给读者,纵然是读剧本,依然有看戏的效果。再如: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绵搭絮]疏帘风细,幽室灯清,都只是一层儿红纸,几幌儿疏櫺,兀的不是隔着云山几万重,怎得个人来信息通?便做道十二巫峰,他也曾赋高唐来梦中。

这里“隔着云山几万重”,由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衍化而来;“便做道十二巫峰”二句,由宋玉《高唐赋》的故事衍化而成。(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唐之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用行云喻所倾慕的女子。)

同样是数字用语,这里步步引经据典,蕴藉含蓄。这是老夫人变卦,张生埋怨莺莺,“夫人且做忘恩,小姐,你也说谎呵。”莺莺感到冤枉,“你差怨了我”。这首曲子委婉深情地表达了莺莺对张生坚定不移的爱,对封建礼教刻骨铭心的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会妙”(《文心雕龙》语)。

“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当做万物的本原,”〔7〕用数的和谐来解释宇宙的构成和宇宙的美。古典戏曲语言中的大量用“数”,更质朴,更原生,更富有张力地再现了语言的质地,显示了语言的能量以及它的诗性的美,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表达人物的感情流程和意识流程。它既像叮咚的泉水那样潮润而有灵性,润泽而又悦耳,又像铿锵的锣鼓那样强劲而有神力,饱满而又动听。这不仅使语言精练而富有弹性,更能增添活力,而且形成一股喷薄欲出,势不可挡的语感,使人产生“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王力)最终绘就了中国古典戏曲语言错落有致,穷工极巧的“数字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