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汉代经学要略

《诗经:汉代经学要略与韩诗外传》:保存了精华的古代诗歌总集

《诗》汉代以后称《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然而《诗经》肯定经过整理定型。三家诗后来亡佚,今仅存《韩诗外传》。原始诗歌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诗经》保留了这个传统。据研究,《诗经》按音乐进行分类。十五国风共计一百六十篇,占《诗经》的一半,文学价值最高,是精华的部分。
理论教育 2023-10-12

《春秋》及《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汉代经学要略

合于《谷梁传》和《公羊传》的是今文经。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春秋》还有《邹氏传》和《夹氏传》,后世无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公羊传》是《春秋公羊传》的简称,或称《公羊春秋》。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阐明《春秋》微言大义最为周洽,特别是经过汉儒董仲舒的发明,遂成一代显学。《谷梁传》是《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或称《谷梁春秋》。
理论教育 2023-10-12

汉代经学巨擘 神圣殿堂中的悲喜剧

历史进程运行到汉武帝的时候,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脱颖而出,成为汉代经师中的翘楚。武帝即位,招集贤良文学一百多人应试,董仲舒以《举贤良对策》三篇,洋洋万言,一炮走红,授江都相,事易王。公孙弘与董仲舒都以研究《公羊春秋》显名当世,但公孙弘又不及董仲舒。公孙弘虽位至宰相但人品不好,董仲舒看不起他,遂产生嫉恨之心。武帝对《春秋》情有独钟,而董仲舒治《公羊春秋》,正对武帝味口。“天人之学”并不始于董仲舒。
理论教育 2023-10-12

汉代经学要略:揭示谶纬的魔障与经书的密切关系

谶纬是与经学关系密切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管是西汉还是东汉,不管是今学还是古学,都没有摆脱这个魔障。纬,相对于经而言,本指织丝的横线,因为有经书,所以就配之有纬书,纬书也称“纬候”,候是占候、预兆的意思。汉人利用图谶说经,于是谶纬连称。把经学和谶纬联姻“伏生开源,仲舒衍其流。谶纬蜂起,怪说布彰,……则仲舒为之前导也。”
理论教育 2023-10-12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及其流行与普及

《论语》相当于语录。《鲁论》、《齐论》都是今文。现行的本子为《张侯论》。《张侯论》行于世,齐、鲁,古《论语》就衰弱了。《论语》分《上论》、《下论》。比较而言,《上论》更加重要。《论语》绝大部分是语录体,篇名取于各篇篇首二字。同其它儒家经典相比,《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集中最可靠的文献。《论语》在汉代十分流行,与《孝经》的普及程度相近。[5]《论语·述而》。[41]《论语·学而》。
理论教育 2023-10-12

《尚书》汉代经学要略: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书》又名《尚书》,后儒尊之为《书经》。先秦典籍引其文都称“《书》曰”,不称《尚书》。《尚书》一名,大致起于汉初。《经典释文叙录》:“以其上古之书,故曰《尚书》。”
理论教育 2023-10-12

汉代经学与教育、史学、文学要略

某一学术与帝国政权结合,必然使它有更强大的力度波及到其它学术文化领域,出现一种共振现象。儒家经学在西汉属于官学,对教育、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一经以上者,补文学掌故缺额;成绩优异的可做郎中。每年考试分甲、乙、丙科,各补郎中、太子舍人、文学掌故。汉末,在太学游学者达三万人。
理论教育 2023-10-12

《易经:汉代经学要略》-关于《易》的得名、作者和时代

关于《易》的得名,有种种解释。释“周”为“周普”,即广泛普遍,夸大《易》的作用。《易》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易·系辞下》说八卦为伏羲所画。与作者相关的是《易》产生的时代。《易》明显地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称《易经》或《周易》,包括卦、卦名、卦辞、爻辞,属于卜筮之书。后一部分即“十翼”,又称《易传》,属哲理之书。这是《易》的后世学者的推测,应当有一定根据。孔子作《易传》中的个别篇章是可能的。
理论教育 2023-10-12

《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汉代经学要略》

经学对于现代中国人而言,也许只是似曾相识,但在中国古代却曾经是一切知识中最起码、最重要的东西。魏晋时期的管辂为何晏说《孝经》“高而不危”及《易经》“谦”、“壮”两卦,何晏就谓之“老生常谈”。[1]正因为经学曾经是老生常谈,所以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就十分显赫,甚至有人认为“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要懂得经学,先就要了解“经”。还有一种说法,以为经书是官书。老生常谈,然又谈何容易!
理论教育 2023-10-12

汉代经学:从诸子蜂起到儒术独尊

一方面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政治上的弱肉强食,阴谋迭出;一方面是学术文化上的大自由、大解放,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墨、道、法、阴阳五家,它们各具特色又共同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基础。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将礼与仁协调统一起来。孟子是孔子的第四代门徒,儒学的正宗传人。荀子虽为儒家,却兼采百家尤其是法家思想。
理论教育 2023-10-12

万里长城:儒家经学加固的文化堡垒

秦始皇动用军队和百姓把战国时期燕、赵、秦各自设防的城墙联合成万里长城,这只有强有力的大一统制度才能完成如此的建筑工程。但象征大一统专制的万里长城巍巍不倒,孟姜女只能在文学故事中哭倒长城。中国人从此在这座长城之内思想、生活。砖石结构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完全是儒家经学的文化长城加固的结果。正如对于砖石结构的长城人们道说不一一样,人们完全有权从个人观点评价汉代经学的功过是非,恨它或是爱他。
理论教育 2023-10-12

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汉代经学要略

要了解汉代经学,必须从儒家经典入门。后世经部的书籍堆积如山,真正称得上经的并不多。比较重要而且流行的有十三经,其中《尔雅》是一部字典,读经的工具书,《孟子》在汉代并未称经。孔子与经学关系极大,他首开私家讲学的风气,以六部典籍教授学生。这六部典籍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它们可能经过孔子编集整理,但孔子并未称之为六经。六经之名,最早见于《庄子》。六经之称六艺,以此最早。
理论教育 2023-10-12

汉代经学要略:神圣殿堂里的悲喜剧

《孝经》专论孝道,故名。汉儒虽尊之为经,旧传孔子所作,实际上与《礼记》相似,是孔门后学所为。《孝经·钩命诀》:“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把孔子打扮成一个完美的孝子贤孙。
理论教育 2023-10-12

经学太阳的沉沦-汉代经学的破灭原因及反对者分析

曾经显赫一时的官方哲学,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破灭呢?首先,经学的谶纬化培养了一批反对者。几乎在谶纬神学兴盛的同时,一批刚正不阿的有识之士就表示了怀疑和反驳,“不畏浮云遮望眼”,揭露其伪虚的真面目。西汉末年的扬雄,是一位通经术而有异端思想的大学者。他虽与刘歆友善,倾向古文经学,但“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桓谭对此尖锐地指出“可谓蔽贪至甚矣。”[23]王充对谶纬神学进行了系统化的清算。
理论教育 2023-10-1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