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者的汉学世界 美国的中国研究及其学术史探研

美国的中国研究与学术史探究:汉学世界中的华裔学者

在赴美的华裔学者中,最早在美国开展中国史学研究,并对美国学界了解中国史学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当属洪业。从事中国史学研究并对美国中国史学研究发挥重要影响的华裔汉学者还有邓嗣禹、余英时、汪荣祖、王晴佳等。[8]除此之外,房兆楹、何炳棣、刘广京等其他华裔汉学者或就美国本土学者的中国史学研究著述撰写过书评,或在中国史学方面作过一些研究。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家与民国史家的合作:中国研究及其学术史探研

[16]在这种交流互动之中,部分美国汉学家开始同中国学者进行合作研究。他们到美后,以不同形式同此前曾到中国访学进修后返美的美国汉学家开展学术合作。恒慕义利用其与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之密切关系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邀请了一批中国史家到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共同工作和研究。
理论教育 2023-08-26

杨联陞的学术书评对中国研究的影响与贡献

让杨联陞高兴的是,当他于1951年参观大英博物馆时发现其所指出的错误都为翟林奈所接受并改正。[74]由此亦可见,杨联陞的书评为著者所称服,并为国际汉学界所接受。[82]就书评而言,笔者以为杨联陞对西方汉学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矫正西方汉学界误解误译汉文献的流弊。[84]正因为如此,杨联陞在书评中常揪举出西方汉学家著述中的误读之处,并为其纠正。
理论教育 2023-08-26

传教士时代的蔑视与批判:走进美国的中国研究及学术史探析

[2]在肯定中国史学具有悠久历史之同时,来华传教士对中国传统史学更多的是蔑视。[11]美国来华传教士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可在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中发现相类似观点。美国来华传教士之所以对中国传统史学持有这样一种认识,缺乏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8-26

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

二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汉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8]美国汉学的过速进展引发了一些缺漏,存在不少流弊,许多美国本土汉学研究者中文能力薄弱即是其中之一。[25]另外,从萧公权的《中国乡村》一书撰写出版过程,亦可知赴美史家努力矫正美国汉学流弊、提高美国汉学水准的这种心情。[27]其他赴美史家也如萧公权一样,尽其所能矫正美国汉学的流弊。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的可取之处-走进他者的汉学世界 

[42]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处:其一,公开合作之精神。美国汉学界注重这种团队合作之研究,固然是因为美国汉学基础薄弱,但这种合作研究方式确是推动了美国的汉学研究,保证了美国汉学著述的质量。正因为如此,民国学界有不少学者呼吁中国也应如美国等西方学界一样倡导公开合作精神。
理论教育 2023-08-26

走进他者的汉学世界-美国的中国研究及其学术史探研

民国史家与美国汉学家的合作成果,在美国汉学界乃至国际汉学界获得极高赞誉。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民国史家同美国汉学家的合作研究,不难发现美国汉学家同民国史家所开展的合作研究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其二,合作研究中史料搜集、挑选、英译及注解等任务多由民国史家承担。
理论教育 2023-08-26

杨联陞英文书评的特点与影响

杨联陞是一位在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汉学家。[15]在已有的杨联陞研究中,令人遗憾的是鲜有人涉及其书评。香港中文大学在颁给杨联陞荣誉博士学位时的赞词称,“杨教授除长于著书立说外,兼善评论他人之著作,其书评之精细公允,深为学界人士所乐道”[21]。杨联陞自己也说过,书评是“心血所集”[22]。如果不对杨联陞学术书评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即无法透彻了解其史学思想及其治史之方法和旨趣。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反思民国学人评价的学术史探究

民国学者对待美国汉学的这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对当下中国学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剂清醒剂。这些汉学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民国时期,不少学人即对西洋汉学的缺陷或局限有清醒认识。正是建立在对域外汉学的深度了解基础之上,民国学者才能与国际汉学界进行平等对话,成为国际汉学界不可或缺的一员。
理论教育 2023-08-26

汉学时代的中国史学研究

进入汉学研究时代之后的美国汉学界,注重的是对中国经典史著的翻译和注释。[17]在对中国经典史著进行译注之同时,美国汉学家亦开始对中国史学进行学理性的探究。1938年,嘉德纳出版的《中国传统史学》一书是美国第一本有关中国史学通史的著作,也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相当早的著作[18]。
理论教育 2023-08-26

中国学的专题博士论文及美国的中国研究及其学术史探究

尽管如此,仍有一小部分留美生选择撰写以中国学为专题的博士论文。结果显示,1912年至1949年期间共有318篇有关中国研究的博士论文;根据人名统计发现,作者为华人的有167篇。笔者基于PQDD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在151篇由美国本土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研究方面的博士论文中,大多数所关注的是传教事业、外交关系、中外贸易、外国人在华、通商口岸的生活与制度等西方自身最为关切的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中汉学合作:探索美国的中国研究及学术史

早在邓嗣禹抵美之前,他已与美国汉学家毕乃德进行过学术合作。彼时,毕乃德与相熟识的刚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讲师的邓嗣禹进行合作[7],这是邓嗣禹与美国汉学家合作的开始。[19]美国汉学家普理查德认为,邓嗣禹与费正清合写的《清代朝贡体系》是“对传统中国人的观念及很长一段时间来的夷务实践所作的最为透彻的研究”[20]。美国全国总动员,在美华人积极参与到动员当中,以实际行动支持政府。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民国学人的视野及其学术影响

在民国学者看来,肇始于19世纪中期来华传教士的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1920年代李思纯言道:“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3]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在他们的视阈中,美国汉学有何局限及可取之处?他们对美国汉学的评判对于我们今天取法域外汉学有何启示?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界的中国研究及学术史调查

[12]胡适、赵元任、陈衡哲等一大批中国留美学子即是如此,他们在学习美国方式之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介绍宣传中国社会和文化,以增进美国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正是这种歧视和屈辱激发着海外游子的爱国之心,当他们听闻各种诋毁与歪曲中国的言论时,则会尽其所能的去辩护和纠正,将真实中国告知美国社会。
理论教育 2023-08-26

《史记》文学研究:美国的中国研究与学术史调查

但是,华兹生通过他的分析和雄辩动人的英语成功地向西方介绍了《史记》的文学风貌。这种源自于《史记》的表和《汉书》的列传的新式类型一直到现在仍然在中国传记写作中占主流。显而易见,华兹生的著述成功彰显了《史记》的文学性,使《史记》在西方读者中复活。《史记》中表达意义的方式象征着对先前历史经验主义传统的偏离,转向更具传奇小说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8-26

美国汉学界的积极汉语帮助

如前所述,美国汉学者的汉语言水平确不如欧洲汉学者。故此,在汉语言能力薄弱的美国汉学界,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多会寻找中国留学生担任助手以弥补汉语能力的不足。[9]尽管现在只能找到极少有关中国留学生为美国汉学界提供语言帮助方面的书面记载,但他们在传授汉语言方面对美国汉学所做出的贡献则是必须要肯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美国汉学家们的言语中亦可感受到。
理论教育 2023-08-2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