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简论

中国近代各类学校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主塞缪尔·布朗于1839年11月4日在澳门创办的,学校是以第一个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名字命名的,称马礼逊学堂。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是维新派于1889年创办的上海桂墅里女学堂。近代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是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所设的师范院。奉天省城官立中等森林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森林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
理论教育 2023-07-04

在古籍中,宋版书特别为藏书家所珍视的原因

在古籍中,宋版书特别为藏书家所珍视,因此很贵重。他们的字体苍劲有力,秀雅生动,为人们所崇尚,宋代刻书人多以他们的字体刻书。由于有这些优点,所以一向为后代读书人所重视,就是翻刻古书,也以宋版书作底本,以免失真。明清之际的藏书家毛晋,可说是个“宋书迷”,为了买到宋版书,不惜重价收购,到处收罗,其至以页论价。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三百六十行生意经,不如卖书与毛晋。”可见其喜爱宋刻书的程度。
理论教育 2023-07-04

中华民间故事的文化传承与价值

除此之外,民间故事本身内在的文化精神,使一般读者和学者对它的作用有了新的思考和评价。尽管如此,民间故事的世俗文化仍是主要的。不理解这些,就不可能理解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特点。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学术价值衡量,我国民间故事无疑是各民族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
理论教育 2023-07-04

清官海瑞的劣迹与完人形象不符

但海瑞并非“完人”,在清官海瑞的背后也有不少令人厌恶的劣迹。海瑞一生中,曾先后收王氏、潘氏、许氏、丘氏、韩氏为妻寻,史书说他年“已耋而妻方艾”,这真可谓是“白发”戏“红颜”。这则血淋淋的史实见于明人姚叔祥著《见只编》载:“海忠介(指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理论教育 2023-07-04

国际标准书号与中国标准书号对比与解析

“ISBN”是国际标准书号的缩写,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图书编码系统。ISBN是英国人福斯特设计的,1972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为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书号以“ISBN”作其标志,后面带有十位数字,分成几组。组号代表出版者所隶属的国家、地区或语种等,由国际ISBN中心根据各国图书出版量等因素颁给。ISBN国际标准书号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清晰,唯一性强,包含量大,便于计算机检索和处理。
理论教育 2023-07-04

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创立与发展

王云五在高梦旦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再探索,终于在1926年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并立即应用于该馆所出版的字典编排。可以这么说,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奠基人是高梦旦,集其成者是王云五。林氏的这种检字法,与比他后出的“上下左右部剧法”和“首笔法”很相似,而王云五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则主要是在林则徐的人名簿索检法的启示下,根据“上下左右部居法”和“首笔法”研究出来的。
理论教育 2023-07-04

戏曲中的楔子和过场戏演变的由来与作用

“序”称“引”溯其源与避讳有关。戏曲中的“楔子”始于元杂剧,大多放在全剧的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也有放在折与折之间的,如近代现代戏的过场戏。金圣叹把原本《水浒传》的“引首”和第一回合并改称“楔子”,为后世小说沿用。“序曲”、“序幕”:歌剧、清唱剧等开场音乐称“序曲”;多幕剧的每一幕前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剧情发生的远因,预示全剧主题的文字称“序幕”。
理论教育 2023-07-04

四十年出版工具书的全面了解

新中国工具书的编纂出版取得了重大成就,最近10年来更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载至1988年底,全国共出版工具书4031种,其中辞书工具书2815种,非辞书型工具书1216种。鉴赏辞典的勃兴虽只几年,出书品种和印数却相当多。从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唐诗鉴赏词典》以来,一系列诗、词、散文乃至新诗、音乐、书法等等鉴赏辞典接踵问世。如中国书籍出版社于1989年开始出版的《世界名著鉴赏大辞典》等。
理论教育 2023-07-04

毛泽东、周恩来的敬师趣事,叶圣陶对班主任的赞赏

席间,毛泽东为老师敬酒,使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周恩来赠款 1952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患病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后来,周恩来将自己积赞的500元钱送给张岑夫人,并嘱咐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张伯岑夫人及其子女。叶圣陶赞班主任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很是赞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理论教育 2023-07-04

民俚传统中的吉语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吉语在人们衣、食、住、行诸方面得到大量应用。在民间剪纸、年画、蓝印花布、民族服饰等工艺品上,都以吉语为主题,通过描绘各种物象来表达吉语寓意。吉语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未来前途的追求。吉语在民间婚俗中也很普遍。吉语不仅服务于生者,还服务于死者。出土文物的金箔钱上,就刻有“往升仙界”、“花开见佛”等吉语。
理论教育 2023-07-04

成语典故中的宰相和其隐喻

山中宰相 南朝陶弘景隐居山中后,朝廷每有大事,必定遣人询问他,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卢自以为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诿,不敢负责,时人称之为“伴食宰相”。后遂以“弄獐宰相”来戏称没有文化的权贵了。因此,时人称他们为“青词宰相”。于是,阎立本被称为“丹青宰相。”总之,他事事依旨而行,离开圣旨办不了任何事情,时人称之为“三旨宰相”。后人称之为“蟋蟀宰相”。
理论教育 2023-07-04

古籍的体例与序言的重要性

古籍各有体例,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忽视。古书的序,或写作“叙”,有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也有别人作的序。古书的序原来放在书最后,两汉以后才放在著作的前面。“集解”,即各家说法的总汇,如《论语集解》。
理论教育 2023-07-04

中国文字的发展及源头:大地湾遗址与汉甲骨文的起源及演化

中国文字的第一个源头是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一期遗址出土的距今7350至7800年前的彩绘符号。而留在大汶口地区的原始居民可能融合到中原地区,其文字被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先民所吸收,演变成后来的殷墟汉甲骨文,时间当在距今7500年前左右。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不仅开了中国文字史上的龟灵崇拜卜甲刻辞之先河,而且也是汉甲骨文之原胚。自贾湖遗址至殷墟汉甲骨文经历了漫长岁月,反复吸收西边的刻画文字,并交叉组合成十几万个汉字。
理论教育 2023-07-04

唐代文人的风尚与社会背景

中国是诗歌的国家,尤其唐代的诗歌创作更是灿烂辉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云集朝野、辈出不穷。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整个国家、民族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氛围中,因此,“好语王霸大略”,已成为唐代文人旋展宏图的共同风尚。唐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给文人面前展现出一条实现政治的光明的广阔道路。唐代文人在或怀才不遇,或仕途失意,大都从“入世”转向了“出世”的消极情绪。
理论教育 2023-07-04

古代文学中的佚名之作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留下了数以万计的传世佳作。也有不少脍炙人口、独揭妙谛的名篇,未见著作家姓名根植,无从说及时代、籍贯和大背景了。如《古诗十九首》几首借枚乘之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
理论教育 2023-07-04

叠字的妙用在诗词中展现多样性

叠字在诗词的运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组叠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14个字,极为细腻地表现了她那百无聊赖、愁苦哀伤的心情。意为该词不仅不在李词之下,反倒略胜一筹。妙用叠字,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理论教育 2023-07-0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