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共同富裕

胡锦涛领衔的共产党人共同富裕思想

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导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了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新的内涵。胡锦涛高度重视建立正确的发展观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致力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以此作为新世纪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
理论教育 2023-05-24

正确路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区域人均财政支出差异,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五是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六是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1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 年第20 期。
理论教育 2023-05-24

再分配的基本概况及其影响因素

再分配的方式有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府通过改善公共服务,也能促进再分配的公平。从我国的历年数据中,可以看出再分配的基本概况。1994 年分税制改革后,引入了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制度,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这是再分配的重要方式。
理论教育 2023-05-24

基本经济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对其他领域制度建设及国家治理效能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将成为我国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
理论教育 2023-05-24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20 世纪初期,面对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贫困的社会现状,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贫富不均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并展开了积极探索。李大钊对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问题有着诸多思考。陈独秀非常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促进人民富有的重要作用,并在研究社会主义制度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理论教育 2023-05-24

动态发展下的共同富裕实现分阶段

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在实现过程中必然要分阶段实现。由此,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齐步走”,必然是在阶段性目标基础上呈现出动态发展过程。总体富裕、平均富裕也不是真正的、彻底的共同富裕,总体之下、平均之中,也存在两极分化的可能。
理论教育 2023-05-24

如何结合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优化市场结构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推动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循环。在供给侧,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提升供给质量。把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充分发挥我国经济体量大、产业门类齐全、消费市场潜力足等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提升创新能力为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方面创新。
理论教育 2023-05-24

战略考量:提升发展的平衡协调与包容性

——习近平《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正面临全球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 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六大举措之一。第八章战略考量: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
理论教育 2023-05-24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的多种举措

初次分配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占据主体地位,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推出完善初次分配机制的举措。生产要素的权属关系,决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程度,要明确界定各类生产要素属于哪些群体,具体有多少属于哪个群体,实行严格的产权保护措施。
理论教育 2023-05-24

循序渐进与先行先试的关系探析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和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也要大胆先行先试。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实现共同富裕可能存在许多路径,因此有必要采取试点的方式,大胆先行先试。
理论教育 2023-05-24

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的挑战

第二个“没有根本改变”指的是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如《2019 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尚未达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仍不足一半。第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指的是我国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下一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
理论教育 2023-05-24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文化产业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需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理论教育 2023-05-24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特征概述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结构的健康程度。总的来看,中等收入群体通常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收入达到中等水平、生活较为宽裕的群体。一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二是东部沿海地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攀升,西部地区则出现比例缩小现象。三是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城市。户籍制度阻碍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成为阻碍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重大障碍。
理论教育 2023-05-24

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是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振兴”,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紧密相关,是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途径,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5-24

城乡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存显突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有待持续提高。在“分好蛋糕”方面,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大、分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凸显。由此可见,城乡在发展能力、机会、潜力等方面仍差距显著。
理论教育 2023-05-24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呈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使工人阶级逐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活动,在经济、政治领域逐步提升了自己的现实地位。毫无疑问,这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5-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