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论稿

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过程中,要开展“双登记”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既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也到地方党委农工部登记,便于接受指导和享受惠农政策。家庭农场主对于提升自身能力有着强烈需求。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双培育行动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制定家庭农场示范场评定标准,加快建立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制度。
理论教育 2023-06-09

国内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

国内对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研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研发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武博于2002年定性分析了我国企业的研发与国际竞争力关系。全要素生产率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史清琪于1985年首先开展了科技进步的研究。甄峰等于2000年建立了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以及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在内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理论教育 2023-06-09

完善要素支撑体系,提升凹土产业集聚水平

资源要素是培育凹土产业集群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凹土产业集聚水平的支撑。四是提高凹土开发利用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壮大凹土集群发展规模凹土产业集群的培育离不开资本的投入和运作,尤其是在淮安盱眙县这种欠发达地区,资本要素的作用显得尤其突出。招商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淮安盱眙应在省市相关部门指导下进行全局性的统筹规划,明确凹土产业招商引资的目标定位,高屋建瓴地指明淮安盱眙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长远方向。
理论教育 2023-06-09

突显淮安文化建设的独特性

推动淮安文化建设上台阶,发扬这些独特文化资源优势自然是题中之意。其中的重中之重是突出淮安文化建设的“特”字,即传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并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时代价值。提升文化精神感召力,要突出学习周恩来精神,突出学习周恩来崇高道德和伟大人格,这是时代对淮安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6-09

大力推进生态宣传教育,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较高的全民生态意识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要让全体淮安人民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体淮安人民的共识。二是全面加强部门协作。三是大力强化社会监督。
理论教育 2023-06-09

科技创新未得到应有重视,影响社会对投入力度

2008年度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580.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2%,首次超过北京跃居全国第一。苏北各市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政府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均低于苏中,远低于苏南。从这三组数字不难看出,淮安整体上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不足。
理论教育 2023-06-09

营造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

[10]前述业已阐明,淮安市科技创新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科技创新体系中体制不畅,各行为主体未能形成合力。淮安市还把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列为2012年度科技工作的四大行动的主要内容,重点加以突破。目前淮安大多数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主要采取的是协同创新中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理论教育 2023-06-09

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对盱眙的高要求

以小康指标体系中6项核心指标作参照,“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确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值10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5.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值2.3万元以上。基本社会保障三大保险指标方面,确定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为98%以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为98%以上;失业保险覆盖率确定目标值98%以上;。
理论教育 2023-06-09

科技创新助推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

至2011年,淮安市高新技术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取得骄人成绩。科技创新推动淮安生态建设领先苏北学术界和政府均认可这一观点,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和谐发展要靠科技来促进。在全省范围内,淮安的此项排名也相当优秀,在全省名列第二,仅次于徐州。这两方面原因使得淮安的生态建设成为苏北标杆。近年来,科技创新在淮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成效日益显著。
理论教育 2023-06-09

淮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的五个方面

淮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也做了不少改革与创新,但与江苏“两个率先”对经济次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任务相比,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面仍面临不少新的困难与问题。表3淮安市分行业R&D投入情况续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严重不足,造成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资源严重不足。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发育不完善。
理论教育 2023-06-09

坚持开放引领,拓宽淮安发展空间

2016年,淮安市委主要领导在提交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审议的报告中绘就了淮安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深入阐明了今后一段时期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战略举措,其中指出要“突出坚持开放引领,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坚持开放理念、实现开放发展已成为包括淮安人民在内的全国上下的共识。开放发展,是淮安人民牢记嘱托、不负厚望将要交付的答卷。如何通过开放引领、拓宽发展空间,淮安市委有着清晰的战略研判。
理论教育 2023-06-09

探究苏北地区众创空间发展之路

苏北在发展“众创空间”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各地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特色化的“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但是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众创空间”的数量和层次均有待提升,“众创空间”对创业创新的服务和孵化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必须深入分析“众创空间”的发生学原理和运行规律,辩证分析苏北发展“众创空间”的综合动因和内外环境,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系统探索苏北发展“众创空间”的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理论教育 2023-06-09

淮安市家庭农场的主要发展特点

2013年4月24日成立的淮安开心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个公司制家庭农场;截至2013年8月7日,淮安市共计发展家庭农场209户,注册资金1.77亿元,分别占全省总数的26.3%和22.9%,两项指标继续位列全省第一。目前,淮安市家庭农场主体类型分为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截至2013年8月7日,发展户数分别为个体工商户115户、独资企业93户、有限公司1户。淮安区的惠新家庭农场也是这一类型。
理论教育 2023-06-09

构建完备的载体支撑体系,打造凹土产业龙头企业

培育凹土产业集群离不开载体的支撑,这里的载体主要是指企业、产业集聚的载体——盱眙县凹土科技产业园和凹土产业市场。最终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中小企业百舸争流的企业体系。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及“谁投资、谁受益”的投资模式,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进程。积极组织凹土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掌握市场发展信息及动态。
理论教育 2023-06-09

江苏盱眙取得小康社会建设阶段性成就

截至2013年初,对照省定县级全面小康标准,盱眙县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总体完成情况为:在纳入统计的18项共25个数量指标中,24个指标达标,其中6个核心指标全面超小康标准,综合实现程度超过99%。盱眙已接近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从2012年监测的情况看,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1.8%,与目标值92%的标准相比,存在差距。
理论教育 2023-06-09

落实科技创新投入政策,引导全社会加大投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强化政府在引导科技创新促进研发投入中的作用一是要切实加强财政科技经费引导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市、县(区)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科技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目前各县区财政对科技三项活动经费的投入还未能建立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加大科技政策宣传,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优惠政策,确保企业上报研发投入的加计抵扣政策兑现。
理论教育 2023-06-09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