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尚书:中国传统道德倡导以德为先

《尚书》——以德为先的中国式道德取向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的德治思想,成为中国式管理的道德取向。因此,《尚书》被尊称为《书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贯穿整部《尚书》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德”字,这是基于先古政治家对于在历史中“德教必能胜于暴力”这一原则的坚定信念。有德则得国,无德必丧邦。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为天下国家之要道- 容斋随笔的精华

《容斋随笔》——“为天下国家之要道”《容斋随笔》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思想库,曾被毛泽东视为珍宝。这是对洪迈及《容斋随笔》价值的高度概括。《容斋随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容斋随笔》是一个容量很大的思想库,洪迈基本沿袭孔孟以来的儒家传统,探寻、研究“为天下国家之要道”,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容斋随笔·刘项成败》中,洪迈充分阐述了忠恕之道对建功立业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5-22

孟子的儒家仁政思想

《孟子》——儒家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思想系统而丰富,其核心主张实施仁政以民本思想为基础,养浩然之气体现了管理者的一种担当精神与气魄。三部书各有特色,是研究《孟子》一书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孟子在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并使之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拟圣而作”,其中最突出的是仁义思想。孟子的性善说在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所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理论教育 2023-05-22

曾国藩:守身用世的智慧之道

《挺经》——曾国藩守身用世的谋略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谜”一样的人物,而《挺经》就是破解此“谜”的突破口。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曾国藩终生怀有“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夹缝中谦忍为国,并在功成名就之后适时退身。《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其学生李鸿章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内容散见
理论教育 2023-05-22

《孝经》——“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

《孝经》——“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孔子说:“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做了系统的规定。《孝经》在封建社会中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孝经》是最早传入日本的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伦理思想中,《孝经》首次将孝亲与忠
理论教育 2023-05-22

宋代正宗理学大成——《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宋代正宗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完成了儒学的复兴。国际学术界认为,朱熹是孔孟以来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新儒学的集大成者,1714年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朱熹的思想以孔孟为主体,兼取佛、道,构成了一个“致广大,极精微,综罗百代”的集大成的体系,因此,人们把他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语类》中对中庸之道阐发深刻,成为人们把握事物特征、深入洞察事物本质的先决条件,对企业管理者尤其有用。
理论教育 2023-05-22

春秋经传:中国式传统精神与笔法

《春秋》经传——春秋笔法与中国式传统精神《春秋》经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重要作用。《春秋》经传主要指《春秋》经和《左传》、《公羊传》、《糓梁传》三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共30卷,作者相传为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与《春秋》相比,传文内容与经文内容并非十分密切配合,或经文有而传文缺,或传文有而经文无。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不独颜氏一家之训——重温《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著作,为颜之推所作。其所著《颜氏家训》共20篇,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的鼻祖。仅从这点看,《颜氏家训》足可流传千古。这使得《颜氏家训》不同于后来家训仅仅注重人生修养、伦理道德的训诫。《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不独颜氏一家之训”,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中庸》:中国管理行为的智慧

《中庸》——中国式管理的行为法则《中庸》蕴涵着极为深刻的管理智慧,在组织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现存《中庸》经秦代儒者修改,大致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每篇提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在中国式管理智慧中,中庸之道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行为法则之一。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中国式管理:探索三礼社会规范

《三礼》——中国式管理的社会规范《三礼》内容广博精深,许多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借鉴意义。《周礼》、《仪礼》要求企业管理须建立合理、健全的运行规则、制度;《礼记·学记》则显示了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周礼》详细记录了西周的官制,正是这样系统的分工,社会才得以正常运转。分工合作、团队精神是《周礼》给现代企业管理者的启发。
理论教育 2023-05-22

儒家管理体系之开端——《论语》探析

《论语》——儒家管理体系之开端20世纪80年代,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宣言》中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仁为主体的修己安人之道和知人善任的用人思想对现代管理有重要价值。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理论教育 2023-05-22

荀子:儒法合流的大师

《荀子》——儒法合流的集大成者《荀子》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荀子》的作者荀况,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是西汉时刘向编的,称为《荀卿新书》。荀子的礼,多在社会规范、法制,因而成为法家的先驱。冯友兰先生认为,《荀子》一书带有儒家总集的性质,夏曾佑认为两千年的儒学是荀学。
理论教育 2023-05-22

《资治通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阐述

《资治通鉴》——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阐述《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毛泽东曾17次批注《资治通鉴》,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极高评价。《资治通鉴》中,有大量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它不仅具有史学、文学意义,而且有深厚的管理内涵,从选人、用人、察人、养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可谓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总结。
理论教育 2023-05-22

宋明理学的高峰:传习录

《传习录》——宋明理学的高峰《传习录》是宋明理学的高峰,不仅影响了100多年来的中国思想家,而且享誉海外,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魅力。《传习录》是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在《传习录》中,王阳明阐发了丰富的哲学思想。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知行问题是《传习录》中讨论的重要问题,也反映了王阳明对朱熹以来宋明理学关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中国式的大学修身哲学

朱熹和程颐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弟子遗留下来的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论述儒家人生哲学,是儒家系统的政治哲学。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对于培养目标和方法,《大学》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理论教育 2023-05-22

中国式管理智慧:来自《周易》的启示

《周易》——中国式管理智慧的根本《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献,是种种思想之源。《周易》又称《易》,汉代经学家产生后尊称为《易经》。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和爻辞构成《周易》“经”的部分。《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为我国最早的古代文献之一。《易经》就是这种努力与探索的精神积淀,其中蕴涵着管理思想的最初萌芽。《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珍贵文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理论教育 2023-05-22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