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典型案例集

规范村规民约,提升环保意识

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他带领村委会适应环境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将环境保护列入新的村规民约。同样,农村脏乱差,也不是因为农村人懒惰,而更多是由于没有办起“村政”设施、没有形成公益氛围。因此,在当前乡村治理及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穿插着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搞人居环境整治,在有条件的贫困村率先搞起“村政”公益事业,就不仅有利于总体推进脱贫攻坚,也是在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举两得之效。
理论教育 2023-05-23

开展产业扶贫,助力打工族脱贫

与村残疾人专职委员踏着融雪走访王三家村产业基础薄弱,为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适合残疾人的产业势在必行。在省、市、县等各级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兴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在县残联的支持下,王三家村与南皮宏霞手工公司合作发展来料加工,由公司派师傅上门手把手教授编织技术,并负责上门送货、收货,家庭妇女、残疾人、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就业难题,人均每月可增收600元。
理论教育 2023-05-23

留住乡愁,引来乡贤

看望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在刁怀杰倡议下,村“两委”支持退休老教师进行乡村口述史研究,共同编辑出版《兴胜庄村史》,将后辈们传承自祖先的文化记忆进行分享,记录下老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为此刁怀杰多利用晚间休息时间伏案改稿,历时一年时间一本8万余字的村史付梓出版。已届耄耋之年的老干部董茂同志是从兴胜庄走出的第一位党的干部,先后担任三个县的县委书记职务。
理论教育 2023-05-23

确定工作思路:为未来规划长远发展

驻村以后,按照国家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西口村自然生态优良的优势,结合阿尔山市整体发展规划,从谋求长远发展出发,我提出了打造西口村“慢种慢养慢生活”的发展目标。在工作思路上要注意和乡镇党委、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及时汇报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理论教育 2023-05-23

吊坪村党建带领致富脱贫,创造显著成效

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奋斗,吊坪村各项工作上了轨道,整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2018年年底,经州县考核验收,吊坪村59户256人顺利脱贫出列,整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在全乡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点评村庄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原因讲起来往往一大堆。改变村庄贫困落后面貌,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抓党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任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吊坪村第一书记。
理论教育 2023-05-23

干群关系改善促进扶贫攻坚落实

慢慢地群众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甘顶村脱贫攻坚中许多原来比较棘手的工作也都逐渐打开了局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张北发同志在借鉴城市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带领甘顶村进行的乡村环境治理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村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甘顶村环境治理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理论教育 2023-05-23

如何实现村民评议:重视程序、关注民意

在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2018年扶贫脱贫基础工作规范提升等专项工作中,刘一同村干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内贫困户识别和退出进行民主评议。刘一在会场上耐心解释,说明这并不是必须纳入贫困系统保障的大病、重病。在组织村民代表开展评议工作方面,刘一的经验是:会议前认真准备好户情资料和政策解读,会议中做好录音录像等记录,会议后及时整理公示和上报材料。
理论教育 2023-05-23

解民忧之道:有诉必接,有问必答,有难必帮

本着“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就是工作着力点、突破点”的初衷,吕晓勋组织当年9月新当选的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明确必须还账。通过多方筹款,2019年2月,所有提交务工欠账证明的村民,陆续拿到了欠款。有诉必接,才能纾解民意;有问必答,才能畅通民情;有难必帮,才能温暖民心。
理论教育 2023-05-23

推崇劳动文化,激发内生动力

村民李有才50多岁,整天游逛,什么活都不愿干,他常说:费那劲干吗?让每一户都动起来,让劳动成为村民幸福的源泉,是夏成方迫切要引导村民做到的。2018年,水池村建起了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航天品种示范基地,40多户贫困户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人均增收3000元。还有50多人到北京打工,李有才也成了“北漂”,半年挣了两万多。其二,群众文明素质要与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而文明素质又将有力推动中心工作的开展。
理论教育 2023-05-23

杜绝本本主义,倡导本土化开展党组织生活

范国盛驻村期间,正值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想让党组织生活有吸引力,就得杜绝本本主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本土化开展党组织生活。给党员上党课鉴于村里老党员多的情况,他充分发挥老党员德高望重、影响大的特点,让他们“多管闲事”,引导村里舆论。为此,他组织村干部采取“五步工作法”,先由各个村小组组织村民公开评议、公示、再由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公示、最后村委会把关再上报乡里审批。
理论教育 2023-05-23

融入群众,真心做事

到村里,我逐渐认识到群众认实不认虚,不光看我们说了什么、更看我们做了什么。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就要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和大家打交道。后来我想不管怎样,还是先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了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知道哪些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以后,再尽量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平时多方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施好审计署联系援建的饮用水井和村内巷道项目。
理论教育 2023-05-23

换位思考:用心感知他人

乡亲们显然对我的到来感到吃惊,第一书记还会管这事?原来年关将近,村里参与工程的几位村民的工资因工程质量问题一直被拖欠,苦求无果后他们选择上访。回想起为什么有勇气去承诺村民解决此次上访事件,我想其中既有初生牛犊的拼劲儿,更是源于大家口中那句“樊书记”。大家能够称呼一个年轻小伙为“书记”,本身就是莫大信任。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亲人或是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心情也一定和村民一样着急。
理论教育 2023-05-23

深入村子,融入群众:感受乡村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扑下身子,是深入群众的重要方法,是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障,更是真抓实干的必然要求。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不仅无法真正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开展工作,反而拉开我与群众的距离。作为一名一线的扶贫干部,我感同身受,深有体会。村民安大爷因病致贫。
理论教育 2023-05-23

村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关键因素

张常丰村曾是个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村子,但通过近年的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今天张常丰村已经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建示范村”和文明村,被沧州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建示范点”。2018年5月至今任河北省海兴县张常丰村第一书记。被评为河北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3月荣膺“2018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理论教育 2023-05-23

增强协调能力,助力村民福利提升

村“两委”争取有关项目的支持,投资154余万元,硬化入村800米的路面,整修12公里的田间路,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打坝两座,新修过水桥两座。点评开展调研、熟悉村情是第一书记的基本功和必修课,郭连乐同志脚踏自行车、手持笔记本,把老百姓的语言和愿望变成了村里的脱贫致富规划。[1]郭连乐,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副处长。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任山西省石楼县岔沟村第一书记。
理论教育 2023-05-23

群干部共建共享新时代扶贫路

袁存凤依托司法部系统组织有力、战斗力强的党建优势,积极为贫困村架起爱心桥梁。他与村支部书记一起积极对接司法部、四川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监狱管理局等机关党委,推出党建扶贫项目“大巴山核桃树认养计划”。司法部系统党员干部以购代捐,每名党员拿出100元认养一棵核桃树,待核桃成熟后,由陇山村核桃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返还认养数额等值的核桃。
理论教育 2023-05-2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