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云南交通

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的传奇岁月

滇缅公路通车后,急需大批的司机和修理工。他们在昆明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后,被分配到西南运输处工作,编为华侨机工第一运输大队和第二运输大队。1938年底,她响应号召,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入选南侨机工服务团。来到中国后,她常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抢运伤员、救死扶伤,奋战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 直到身负重伤才被发现是女儿身。滇缅公路路况复杂,行车要冒着极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理论教育 2023-06-05

滇缅公路的紧急物资抢运

然而,此时滞留在保山、下关两地的15000吨和5000吨战略物资亟待抢运,而滇缅公路上汽车运力却严重不足,往往是有车无油,迫切需要由马帮驿运将这批货物抢运到昆明。为此,云南省政府和滇缅公路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物资的抢运,准备组织骡马运输这批物资。滇缅公路上的马帮驿运,大大缓解了汽车运力的不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05

云南30万民工赶建的滇缅铁路未能完成

1938年8月,在昆明成立滇缅铁路工程处,负责滇缅铁路的勘测与施工。1938年12月,滇缅铁路东、西两段同时开工。修筑滇缅铁路,事关抗战大局,因此,云南当局曾一度动员30万民工抢筑路基。施工后,进展迅速,到1939年时,东段完成工程量的30%,西段完成工程量的10%。但是,滇越铁路运输中断后,滇缅铁路所需建材供应困难,不得不暂时停工待命。到1942年最终停工时,滇缅铁路还是一项远未完成的工程。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丛林会战:世界最长输油管建设大揭秘

为了修筑这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中美两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中印输油管道堪称一场艰苦卓绝的丛林会战。5月31日晚,中美两国工程人员在昆明市篆塘新村,举行了中印油管通油联欢晚会。
理论教育 2023-06-05

铃响山间的云南马帮运输兴盛时期

铜铃响起,铁蹄声声,还伴着一声声、一句句悠扬的“赶马调”,这是云南马帮的声音。而在近代,云南马帮更是迎来了它发展的顶峰。进入近代,特别是1889年、1897年、1902年,蒙自、思茅、腾越相继开关以后,伴随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云南马帮运输也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山间铃响马帮来”,也正是这充盈于各条道路之上的大小马帮,支撑起了抗战前云南长途贸易与地区物资交流的发展,为云南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理论教育 2023-06-05

云南运盐驿路的开辟与作用

1942年底,乔关驿线开辟,从乔后盐井到下关全长95公里,有驮马50匹、力夫50人。对此,省政府要求驿运处开辟黑井至沙矣臼驿线,赶运黑井盐,解决滇东百姓的吃盐问题。盐是生活必需品,抗战期间运盐驿路的开辟及对食盐的运输,对缓解云南缺盐地区的食盐困难,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稳定后方,起到了积极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05

追寻油管桥缺失的油管足迹

美国以战争结束、中印输油管任务完成为由,拟停止供油。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交涉,要求继续使用输油管输油,都没有得到美国的同意。之所以叫“油管桥”,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用油管建造的桥,是为架设跨越盘龙江的中印输油管所搭建。刚建成投产不久的中缅油气管道,在中国境内与70年前的中印油管走的几乎是同一条路线。
理论教育 2023-06-05

金沙江查勘试航:历时3个月,400多处险滩,成功终止老君滩航道阻碍

此次试航,老君滩不能行船已成定论,之后金沙江查勘试航至老君滩,均绕行或盘滩而过。1939年12月9日,经济部再次组队对金沙江航道进行查勘和试航,由交通部、西南运输处、经济部水利司、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政府、四川省政府各派1人组成金沙江查勘试航队。此次查勘试航历时近3个月,经大小险滩400余处,中间弃船登岸、盘滩3次,行驶1000余公里,终于取得成功,全体队员于6月7日抵达宜宾。
理论教育 2023-06-05

永恒的友谊:缔造中美深厚情谊的驼峰空运

在“驼峰”空运中,中美两国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为了纪念“驼峰”飞行的壮举,表达云南人民对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友谊的珍视,云南省政协于1993年5月1日,在昆明西郊的玉案山上建立了一座“驼峰飞行纪念碑”。“驼峰”空运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伟大壮举,历史不会忘记它;“驼峰航线”是一条的友谊的航线,凝结着中美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这是一种永远的友谊,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也不会忘记它。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印公路的初拟线路遭遇波折

1941年初,经协商,初步拟定的中印公路线为:以西康省西昌为起点,经云南中甸至德钦后,分为南、北两线;南线在经云南贡山后,穿过中甸北端当时未定界的葡萄,至印度塞地亚,再至印度利多,以利多为终点;北线经西藏察隅,至印度塞地亚后,与南线汇合,也以利多为终点。勘测的结果实际已经宣告了初拟线路的夭折。1942年,由中、英、美三国召开的新德里会议,对中印公路线路进行了重新的讨论,正式否定了从西昌至利多的路线方案。
理论教育 2023-06-05

补充机械不足:驿运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贡献

1938年10月,行政院鉴于战时运输繁重,召开全国水陆交通会议,决定“利用全国人力兽力之运输,以补机械之不足”。全国驿运会议后,后方各省驿运快速发展。抗战时期,云南马帮驿运受到政府重视,云南是中国战时驿运发展的重点省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昆明成为国内运输的枢纽,与昆明连接的驿运干线和省内支线上有大大小小的云南各民族马帮活跃其间,运入输出,同样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小的贡献。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探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特别是随着日军侵略范围的扩大,我国东、中部地区大片国土沦丧,云南自然地成了中国抗战“大后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抗战大后方,云南为抗战的持续进行和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方面迅速采取行动,组织兵力,赶赴抗日前线杀敌。作为“大后方”的云南,为抗日做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与称赞。
理论教育 2023-06-05

中国抗战:从大后方到最前沿的转变

由此开始,滇南由抗战初期远离战争前线的“大后方”变成了直接与日军对峙的防御性前沿阵地。远征军入缅作战,因为种种原因以惨败收场,但在中国近代史和云南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20世纪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是云南抗战角色由“大后方”向“最前沿”转变的里程碑。松山战役是中国对日反攻中取得的第一次胜仗,使中国军民进一步坚定了抗战的信心、决心与勇气。腾冲是中国抗日反攻战中,我军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理论教育 2023-06-05

失明县长:滇缅公路上的一段壮烈历史

修筑滇缅公路时,王锡光任龙陵县县长。王锡光听到乡长、保长也不在工地,是因为“听说腊勐街来了两个天仙似的美人”,他们去腊勐“见识见识,开开眼界”了。王锡光事后继续忙于修路的工作,没有及时医治眼睛,这只眼睛便永远地失去了光明。王锡光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一群人,正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急民族之所急,为了国家,为了抗战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才创造出滇缅公路九个月的奇迹。
理论教育 2023-06-05

高昂的代价:驼峰空运的巨大牺牲和付出

“驼峰”空运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以高昂的代价和巨大的牺牲换来的。三是导航设备、通信设备差,飞行难以得到有力的地勤保障。由于日军飞机的拦截、追击,飞行在“驼峰航线”上的中美飞机,被击落、受损,或飞机员被俘的情况常有发生。据统计,在“驼峰”空运期间,中美两国损失飞机近600架,牺牲飞行员1000多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的付出,甚至于生命的代价,“驼峰航线”这条空中生命线还能存在吗?
理论教育 2023-06-05

走过一英里,牺牲一生——中印公路修筑始末

中印公路的修筑,不仅受到来自日军的重重阻挠,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而且还要穿越原始森林和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受沿途恶劣气候的影响。在整个中印公路的修筑过程中,美方15000名工兵中有近1000多人殉职。中印公路全长1000多英里,因而,这些生命的代价常常被表述为“一英里一条命”。而这还没有算上牺牲的中国工兵,以及那些为保住公路与日军厮杀牺牲的8万多条人命。中印公路是继滇缅公路之后,又一条用血肉铺就的生命线。
理论教育 2023-06-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