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即便在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对其合作者的措施也不会变化。甚至在本文写作调查中发现,某些农超对接的超市利用市场地位,不允许自己的蔬菜供应基地或供货商向其他超市供应产品,以求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农超对接模式超市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主要是利用蔬菜等生鲜农产品争取客流,以蔬菜的低价带动和扩大其他商品的销售额。
理论教育 2023-06-01

市场结构分析:菜管家蔬菜宅配服务的市场竞争情况

“菜管家”公司提供蔬菜宅配项目分为全年、半年、季度三种方案,份额分为三人、五人、二人三种比例。每周宅配2次,限上海地区,由菜管家冷链物流配送上门。[8]按照统计数据计算上海两口之家的蔬菜类平均支出1344. 78元/年,不到“菜管家”网站提供价格的十分之一。“菜管家”公司的市场行为是以配送服务为宗旨,以有机蔬菜为产品宣传,重点服务对时间要求较高的人群,以高价格为盈利手段,提供多种消费需求。
理论教育 2023-06-01

蔬菜生产的特点的分析介绍

石莎,秦作霞等[1] 在山西省阳泉市实地调查认为劳动力是影响蔬菜生产的首要因素。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农民自繁自育留种的种子,往往出现种子退化不能保证蔬菜生产。蔬菜周年性消费的特点,要求蔬菜长年化生产。因此,依靠多种技术的蔬菜生产已突破季节性的束缚。反季节蔬菜、新品种蔬菜层出不穷,实现了蔬菜生产的周年化、常态化。
理论教育 2023-06-01

分析结论:中国蔬菜流通模式的可借鉴经验和建议

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提出我国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综上分析的主要结论有:1.蔬菜流通模式随着经济状况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基于交易成本、组织成本和市场结构以及供求关系分析,“农超对接”模式有比较高的组织成本,如组织农民结成合作社、帮助确立生产标准、派专人验收等。小规模超市不能采取农超对接形式,经营蔬菜要从批发市场进货更增加成本。只要蔬菜价格发生波动,就使得家庭支出受到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6-01

蔬菜消费的特点分析

蔬菜供应使得蔬菜消费进入新的时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0年世界人均年蔬菜消费量只有68.5千克,1990年上升到105.5千克,2003年上升到118千克,2006年上升到124.7千克,2009年世界人均年蔬菜消费量达到了131.8千克。[10]图5. 1:世界人均蔬菜消费量
理论教育 2023-06-01

我国蔬菜消费的特点分析

我国是蔬菜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是,欧美等国受民族消费习惯影响从我国蔬菜进口量却不大。不过,城市和农村的蔬菜消费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表5.3:城乡居民年人均蔬菜消费量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消费者对不同的蔬菜品种消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新鲜。干瘪失水的蔬菜被认为是营养价值流失的象征,消费者没有消费欲望。
理论教育 2023-06-01

加强蔬菜产品质量监督控制

由于近年来蔬菜等农产品质量问题频频爆发,菜农商品蔬菜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部分蔬菜基地污染较重,蔬菜生产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蔬菜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如,无公害蔬菜规定了有害金属含量的标准,还规定了农药残留量的标准以及硝酸盐含量的标准,却没有规定蔬菜的长度、重量、胸径等指标。大而化之是我国制定法规和标准的通病,在蔬菜领域也有体现。
理论教育 2023-06-01

市场结构及农贸市场的效率优化分析

并且,农贸市场的参与者只能随行就市参与市场交易,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决定市场价格,成交价格是市场均衡价格。所以,任何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单独市场行为都不会引起市场销售量和价格的变化。该种市场结构是最具效率的市场,生产效率低和无效率的销售者会在众多同行们的相互竞争中被迫退出市场,生产效率高的销售者者则得以继续存在。表7.3:蔬菜市场数量和成交额数据来源:《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理论教育 2023-06-01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市场组织化

农协是农业生产者的组织,是农业生产者为提高自身社会经济地位而设立的联合互助自治组织。美国农协是自发性组织,美国的绝大多数农协是农场主自发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农协是开放的组织,采取入会自愿、退社自由的制度,协会以服务会员为宗旨。美国农业合作组织也和日本相同,是生产者与合作社都是利益的联合体。农民组织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在我国开展的还不够。
理论教育 2023-06-01

国内研究:超市流通带动农改市场发展

各级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活跃市场。由上述研究可发现,大部分学者是支持农改超进行的,而且希望以此为基础进入超市流通阶段,并认为超市流通是替代农贸市场市场流通的发展趋势。而后,胡定寰着力研究推广超市流通模式,认为超市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理论教育 2023-06-01

蔬菜销售中的交易成本优化

因其交易环节较少,相对产销距离遥远的蔬菜而言,其交易成本比产销距离较远的蔬菜销售交易成本要低。消费者和生产者近乎直接见面的对手交易,整个蔬菜流通的交易总次数变少,使得寻找交易对手的成本降低。
理论教育 2023-06-01

农超对接模式:优势与推广

农超对接模式是蔬菜生产者将蔬菜出售给零售商,再由零售商转卖给消费者。其特点是流通环节比较少,由蔬菜生产者直接和零售环节联系,从理论上看这种农超对接模式交易成本低,蔬菜可回溯性强,属于现阶段政府大力推广的模式。2008年,商务部和农业部共同颁布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从流通渠道视角看,“农超对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流通主体间的合作关系。
理论教育 2023-06-01

不同零售模式的优势分析

遇有大单位销售会降价优惠。作为“食品放心工程”和国家改进“菜篮子”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改超”是用超市化的模式改造现有的低层次的农贸市场,给百姓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便利的购物方式。昆明提出制定财政补贴方案,对建立的临时直销点,经营管理规范的给予一定补助。蔬菜直销模式的优势:第一,便于信息沟通。
理论教育 2023-06-01

不同零售模式的缺陷解析

市场中商贩的资本额限制,只能经营为数不多的蔬菜品种,蔬菜品种同质化严重。目前超市的盈利模式中,收取通道费成为重要的形式。这种模式的缺陷:首先,要对农民进行培训,时间长、成本高。在销售价格不加入流通成本,价格不足以补偿全部成本,产生亏损。
理论教育 2023-06-01

超市蔬菜供应的新鲜度 ,解决顾客信心不足问题

在目前的产品中,大多数超市只能满足顾客的种类齐全和购物环境的需求,但是,在蔬菜质量方面给人们的信心不足。关于新鲜度方面,蔬菜是需要劳动力付出劳动比较多的农产品,需要轻拿轻放,精心管理。因激励不足,超市员工在搬运、挑选以及销售过程中,付出的精力相对而言要低于个体经营者。因此,新鲜度方面稍差是正常现象。临近居民区的农贸市场,步行10分钟之内,购物结束就可回家的便利。
理论教育 2023-06-01

提升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因此,要努力使小的、分散农户的力量集中起来,建立能和大生产、大流通接轨的组织就成为当务之急。把分散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目前,农民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出现问题。政府受政绩观的驱动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组织,要求体现政府意志,其活动难免受到政府的干扰。由政府制定某人主持该组织,成为政府的代言,失去了合作组织的本意。
理论教育 2023-06-0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