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优化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离不开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优质的就业结构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有利于就业结构的良性发展。2014年,三大产业就业比重依次为29.5%、29.9%和40.6%,第三产业成为三大产业中就业比重最高的产业,这是大量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
理论教育 2023-06-13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无效性探析

所谓货币政策有效论和无效论,也称为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是指一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程度以及该影响程度的大小。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效应存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坚持货币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观点主导下,货币主义学派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调控。
理论教育 2023-06-13

银行和资产负债表信贷机制的作用分析

一般而言,信贷机制可以具体细分为银行信贷机制和资产负债表机制。(一)银行信贷机制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具有甄别和认知信息的专业优势,银行信贷渠道扮演着重要角色,资金需求者大多通过银行信贷途径获取金融支持。该种作用机制主要以资金需求者的信用程度为基础来影响信贷额度,进而通过投资变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
理论教育 2023-06-13

改革完善企业融资体系:关键之举

在此情况下,银行信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需要对目前的企业融资体系进行深度改革和完善。再次,要加强资本市场建设,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的企业直接融资体系。其二,发展地方性的小额直接融资市场,发挥成本低、经营灵活、门槛较低等优势,通过构建地方性柜台交易中心,为地方性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其三,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助推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理论教育 2023-06-13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探索更开放的金融体系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为核心性和关键性的改革。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管控好金融风险。因此,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当前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为推进利率市场化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基础。
理论教育 2023-06-13

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之路

目前,三次产业分类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较为通用的产业部门分类方法。从本质上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涵盖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级阶段。概而言之,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测度指标主要有以下七种。新兴产业通过核心技术发挥先导作用,助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
理论教育 2023-06-13

货币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区域效应:实证研究

表7-13第三区域的回归结果注:*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经验显示,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取得成效,一般是半年到两年时间,因此在模型(7-1)的基础上,加入变量的一期滞后项,将模型扩展为动态面板模型(7-2)。该模型同时还具有一大优势,就是不要求解释变量必须是外生的。各区域的回归结果如表7-16所示。
理论教育 2023-06-13

产业结构理论:发展历程和主要贡献者

综合而言,上述思想及认识为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在此背景下,现代产业结构理论趋于形成。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A.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以及一批日本学者。
理论教育 2023-06-13

解读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二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其核心就是产业发展向着生产率较高、增长速度较快、技术基础较高的产业转移。衡量产业结构的标准主要是从资源配置效应、环境效应和分配效应三个方面评估的。从我国发展的时间维度来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第三产业落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较低,且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理论教育 2023-06-13

货币政策的差异性效应产生机理:微观层面

导致货币政策产生行业差异性,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宏观层面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不同的传导渠道所导致,金融机构在做出决策之前,是根据行业的不同特征、依据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原则做出判断的,从而造成信贷资金流向不同行业,最终形成行业差异化;微观层面的原因则是因为行业的个体差异所致,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商业周期行业自身所处的商业周期不同,面对同一货币政策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理论教育 2023-06-13

1993-1997年货币政策下的经济繁荣期

1993年,针对上述复杂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把遏制通胀趋势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针对此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审时度势,积极转向,将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从紧改变为稳健,并在实际货币供给过程中,坚持了适度宽松的基调。概括而言,这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效果如表4-1所示。表4-11993—1997年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理论教育 2023-06-13

货币政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分析

进一步分析四种传导机制对第三产业的贡献性,可借助方差分析进行。表5-10四种传导渠道对第三产业影响预测方差分解表5-10显示了前10期中,第三产业自身以及货币政策四种传导渠道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图5-3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对第三产业的冲击第一,第三产业对自身的响应是正向的,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响应力度呈下降趋势,在3期之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和稳定。
理论教育 2023-06-13

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剖析货币政策状态变量和三次产业增加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调整的政策效用。不同产业采取产业分类方法,各选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来表示,分别记为GDPF、GDPS、GDPT。[2](二)货币政策与三次产业间的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可通过状态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来反映,M2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同期相关系数如表4-3所示。
理论教育 2023-06-13

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力及传导机制

资产价格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产业结构的非货币形式,资产价格通过投资和消费影响实体经济,对于这两种传导机制,主流经济学分别从企业和居民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解释,形成了托宾q理论和财富理论。托宾q理论认为当资产价格上升时,相对于生产设备,企业的股票价值升高,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就会扩大生产规模,购买生产设备;当资产价格下降时,企业则会削减生产规模。
理论教育 2023-06-13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贡献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稳定的保证,其增长对GDP的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在增长率的变动方向上,农业和GDP的变化方向基本保持一致,GDP随着农业增加值的增加而增加;在增长率变动的幅度上,农业增加值的变动幅度基本都是高于GDP。上述数据显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在拉动GDP增长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教育 2023-06-13

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规律分析

以三大产业为基础来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这种变化可以从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三大产业的构成和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来论述。上述这些变化正是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调整的反映。从比重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第三、第二和第一产业,这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反映。这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向合理化、高级化演变。
理论教育 2023-06-13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