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

简言之,信念在帮助个体提高了应对复杂和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一系列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其中就包括过度自信、证实性偏差和后见之明偏差。后见之明与行为主体的信念有着明显的联系。另一方面,结果出现后,既成事实便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因此个体在对之前判断进行回忆时不能很好地推理与回忆和当前结果事实不同的观点,加之自我意识的加工,促使个体更加相信过去判断的正确性。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内在特征问题的探索研究

具体而言,关于监管内在特征的问题其本质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不同的研究理论不断提出研究假设,这些不同假设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真实的中国证券监管特征,但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难以指明各种特征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这就导致它在解释监管有效性方面广泛却不精确,尤其缺乏明显的因果区分。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的规律和模式研究

基于此,本书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不同非理性行为特征分析的研究模型,即情境潜意识模型,并对前景理论、后悔理论、过度自信理论和启发式思考理论四个经典的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假设进行了分析和整合。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研究的创新结论

具体而言,以往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研究普遍采用行为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认为影响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同样也会影响证券监管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主要集中于不同非理性假设与监管现象的简单匹配。因此,本书研究结论的创新就在于突出了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特征与内在规律,并提出相关研究模型对其进行系统的描述和解释,为提高中国证券监管者的理性决策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模式研究

[6]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由于许多经济行为难以用理性来解释,非理性开始受到研究者的重视,Hammond等就指出,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所出现的偏误并不在于决策过程,而在于决策者自身,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们是在用无意识的方式来应对复杂的决策。[7]基于上述研究界定,为进行定量分析,本书参照Hammond等和Kahneman的分类,将启发式思考、信念依赖、损益、后悔等因素影响下的各种决策行为偏差定义为非理性行为。
理论教育 2023-08-16

证券监管失灵:探索中国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

在当前中国的监管制度下,选择性监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并且极大地节约了监管资源和监管成本。长期以来,保持市场稳定一直是中国证券监管的目标之一,因此,管制和行政干预也被认为是合理的。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模式探索

结合本章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决策中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两个系统的控制,从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非理性行为模式。趋近式非理性行为模式与逃避式非理性行为模式的存在表明中国证券监管者在应对和处理不同类型市场问题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对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对金融监管者尤其是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并不多,直到最近十多年才逐渐被研究者重视。在国内研究方面,赵静梅、吴风云呼吁中国证券监管的理论研究中要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重视对于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除了上述关于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的证实性和解释性研究,近些年,国
理论教育 2023-08-16

后悔理论及其对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Loomes和Sugden以及Bell首次提出了后悔理论,将后悔作为影响人类决策的重要因素加以讨论。后悔理论的基本假设包括四点:第一,人们对后悔是内在厌恶的,这也是解释和预测某些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基础,它意味着人们在面对有关后悔的决策时是内在厌恶的,常倾向于规避后悔情绪,即使这种规避行为会牺牲一些实际的客观收益。后悔理论同样适用于很多非理性行为现象的解释。
理论教育 2023-08-16

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模式探索

启发式思考理论是由Tversky和Kahneman提出的,用于描述个体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特征。启发式思考理论也符合了认知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我们如何解释事件,往往取决于我们当前所考虑的事情以及我们理解事物所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启发式思考在帮助人们快速地做出决策判断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判断偏差,进而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研究与实证结果

表46测量信念依赖偏差的情景问题2.实证结果依据前述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思路,首先对中国证券监管者和投资者的决策理性水平加以量化分析和表达,数据结果如表47所示。表47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三类被调查人群在后见之明、过度自信和证实性偏差上的表现存在明显不同。
理论教育 2023-08-16

前景理论及其价值函数评估机制

在行为金融研究中,Kahneman和Tversky将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金融学结合后提出的前景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对于一般经济决策领域非理性行为的探讨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评价阶段,决策主体的任务主要是依据价值函数、权重函数赋予备选方案不同的效用值,最终选取主观效用值最大的方案,而价值函数的评估遵循的是损失厌恶这一基本假设,即相对收益,决策者对同等数量的损失更敏感。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监会多疑情绪与过度自信研究

过度自信源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意为个体在决策时倾向于低估自身知识的缺乏并且认为自己所知道的要远高于实际情况的特征。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个体的认知被认为具有保守性的特征,即“人们总会尽力去保护已经形成的认知,去维护我们先前存在的知识、信念、态度和定型”。Wang和Zhou的研究证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当增加交叉项目时,会加强对过度投资的过分自信程度。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4类降效探索研究

松懈式监管会导致证券监管者所推出的监管政策缺乏权威性,并且也间接鼓励了市场上的机会主义行为。在非协调式监管中,证券监管者没有将市场视为一个整体,缺少对影响市场各因素的全面考虑,从而导致监管措施缺乏严密性和综合性,使监管的执行与预期存在差距。不透明式监管是对监管公开性原则的损害,在不透明监管中,监管者较少针对监管的过程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导致监管的权威性和严密性不足。
理论教育 2023-08-16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4章为中国证券监管者决策理性水平的实证检验。该章采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法来检验五种典型非理性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对一般人群的非理性行为局部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研究模型并形成基础性的研究结论。第6章为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的整体关联性研究。该章系统地总结了本书研究的重要结论,并依据结论对中国证券监管政策的改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理论教育 2023-08-1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