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新模式

突显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三是活动生“趣”。课文之后或“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兴趣。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有情有趣、积极健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理论教育 2023-07-08

重授课思路,轻行文思路

可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对此,教师应予充分重视。当然这是应该的,但应以不影响学生对课文写作思路的掌握为前提。有些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授课思路,任意打乱课文的行文顺序,挑选着内容讲。因为原作是按“景美——形美——神更美”的思路写的,层层递进,最后达到礼赞高潮,如果反其“道”而讲之,则背离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且高潮在前,低谷在后,效果将是如何呢?
理论教育 2023-07-08

发展言语能力的工具性语文课程

确认了语文的本体是言语,即语言的运用,并不能确认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科是以母语交际言语为本,并逐步向科学言语、艺术言语及古代言语扩展的,立足于言语形式以工具—技能性为本质的基础学科,它同时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也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以及其他一些特性。
理论教育 2023-07-08

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全程揭秘

无论教师指导学生研究什么内容,采用哪种研究方法,无论在“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学习方案”——“实施研究学习”——“展示学习成果”中的哪一个环节,研究性学习都应追求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应该体现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形式,通常有如下几种:1.专题论文。
理论教育 2023-07-08

研究性学习方案:短期与长期的制订及认知

而在这一环节中,确定完成课题研究的时间长短,又是一个十分具体而不可忽视的问题。就研究课题完成的时间限定而言,可以分为短期课题和长期课题。比如《鸿门宴》的学习,就是作为长期课题,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研究,最后作为寒假作业完成的。但这样一个长期课题的研究,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他在同学中成了某个人物或流派的“专家”。在长期课题的研究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定时组织学生交流研究的进程,交流相关材料。
理论教育 2023-07-08

探讨中学文学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正因为如此,在中学加强文学教育能促进中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和情感的形成。文学教育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文学教育的核心。朗读与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今天中学文学教育来说,它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实文学教育是靠作品的形象来感染、熏陶学生,引发其情感的共鸣、心理的认同,从而收潜移默化之功,实现文学教育的审美、育德、情感培养的功能。
理论教育 2023-07-08

文学的情感性是人类终极关怀的体现和个性化思维方式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它所包含的情感具有个体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学生要经过一个同化、顺应到平衡的心理过程,逐渐在文学教育的熏陶中形成自己成熟而又十分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过去,由于文学教学僵化的阐释体系,造成了学生僵化的、以尊崇主流意识形态为其特征的思维方式。因此,文学教育的提出和施行必然会淘汰和摒弃这种陈旧的思维方式。
理论教育 2023-07-08

于漪:当代汉语教育界的学术巨擘

胡治华胡治华 江南大学师范学院于漪,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汉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一开始就认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底子。“文化大革命”对于漪的身心摧残严重。于漪的语文教育理论,浸透了于漪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于漪说,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就是为学生铺路。
理论教育 2023-07-08

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组合及方法

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于课本中讲读课文的学习。以单元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单元组合的形式有多种。比如,学习第一册第四单元,把“词类活用”的整理、归类及规律寻找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做卡片分类整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与单元教学的重点完全吻合。这种单元重组,意义在于借助研究性学习把《读本》的指导纳入课堂教学,使《读本》的大部分在学习中得到落实。
理论教育 2023-07-08

如何高效阅读并深入思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阅读有时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要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速读是必要的,速读能力培养是应当肯定的。腾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品味、鉴赏,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的境界。
理论教育 2023-07-08

追求正义的学术道路

一旦引发争论,不免卷入漩涡。于漪之所以赢得尊敬,还因为她淡泊名利,拒绝名人之累。“中学语文教师”是她认同的唯一终身头衔。于漪学术人品的最大魅力,是献身精神。于漪曾为她的《语文教学谈艺录》中的一节拟过一个小标题,叫做“跑步前进”。1997年以后的3年时间,于漪心脏病复发,一度十分严重。这是于老师1996年11月给贵州偏远山区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的长篇复信,被认为也是一篇美文。
理论教育 2023-07-08

发掘人性学平台所蕴藏的价值

应该说,以90年代中期《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和《语文教学要讲求综合效应》等论文的发表为标志,于漪实现了她学术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跨越。于漪认为,语言不是人际交往的唯一工具,但是最重要的工具。可以说,于漪关于语文学科性质功能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她站立于人学的制高点发现语文教育价值、拓展课程开发空间的创造力,她的教育理想,将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7-08

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三股思潮

文以交际,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三股思潮,时而更迭,时而交汇,起起伏伏,演化出一部百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也就是说,这股思潮原初实际是一股“人文主义”的语文教育思潮。力推这一思潮的就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它,百年来时时出现,一直贯穿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各个时期。而所谓“人文教育”“人文精神”大体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教育 2023-07-08

高中语文新大纲:探索放与导之道

陆宝初高中语文新大纲,注重开放语文教学的读和写,把教学内容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拓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放”就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语义渠道,展现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导”就得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这个不断开放、拓宽视野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一个“导”字。其次,注重个体参与,引导学生以社会化的人的眼光观照和审视自身。
理论教育 2023-07-08

加强语文实践,引导生活联系,开展语文活动

严格地说,语文实践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它主要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高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连相融,就能互补共效,获得双倍的意义。再看《风筝》课后一道“研讨与练习”: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此外,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也结合课文相应地安排了语文学习活动。
理论教育 2023-07-08

注重理性分析,不妨加强具体感知

在教授课文时,相当多的教师重视对课文作理性的分析,而程度不同地轻视、忽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的、认真的感知,忽略了“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的要求。造成重理性分析、轻具体感知这种倾向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做必要的、适当的理性分析是应该的,但必须是建立在让学生仔仔细细地阅读,认认真真地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理论教育 2023-07-08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