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2007~2011)

养老保险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

[28]1.企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郑功成认为,我国目前实施的低层次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会导致各地养老保险费率负担轻重不一、损害市场经济公平环境、影响劳动力自由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须对其加以改革,以三步变一步的改革方式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为此,社会保险法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是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企业职工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研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综述

李磊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一种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保障模式,农民社会保障权缺失,这阻隔了农民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为此,要借助于法律制度这一外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之构建。应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品位,厘定国家在资金投入、制度供给方面的责任,建立多元合作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理论教育 2023-07-31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法研究成果

另外,该学者还认为应尽快完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认为应明确消法的适用领域,确立基于消费者特殊身份而应当享有的权利,建立对特殊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制度,构建新型的消费者诉讼制度,完善对消费者组织的规定。增加赔偿时除一倍外,经营者与消费者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并提出在消法修改中要明确规定消费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认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保护已是刻不容缓。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结果

有学者认为,经营者行使定价权,实施定价行为,是源于其自主经营的自然权利,遵循“法无禁止即为允许”的私权逻辑,规制与调控经营者行使定价权失当行为的制度因此确立。法律规制前述行为有助于促进市场定价权正当行使。在定价主体上,由政府定价为主向经营者定价为主转换。而政府对价格的审定基本上是以被审企业自己上报的成本、定价和其主管部门提出的调价方案为依据。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经济法学五年研究综述

[110]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比较广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故应明晰比较广告合法与不合法的界限,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时对比较广告单列条款进行规定。因此,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列举性的规定中增加对反向假冒行为的专门性规定,即规定“盗用他人商品声誉,使消费者对其与他人的关系产生误解或对两者商品发生混淆的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经济法学五年研究综述及成果(2007~2011)

因此,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以司法控制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122]有学者从基层执法现状出发,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基层执法立案少、监管领域狭窄、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价格宏观调控研究

因此要大力提升价格宏观调控理论研究,以此为稳定物价提供理论武器,统筹协调宏观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完善价格宏观调控政策手段之间的搭配,构筑一个全方位的价格监督预警系统,推进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确实提高价格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物价环境的强大技术保障。
理论教育 2023-07-31

商标退化问题:中国商标法修订需明确商标退化问题及其后果

近年来,商标退化问题逐渐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现行《商标法》对商标退化尚无规范。因此,在实践中商标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处理商标退化纠纷时法律依据不足。[130]据此,许多学者认为,在《商标法》修订时,应当把商标退化问题在立法上加以明确化。立法上规制商标退化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于商标退化而加诸商标注册撤销之后果时,是否需要考虑商标权人的主观过错呢?
理论教育 2023-07-31

外资立法趋势及发展-中国经济法学五年研究

而具体引进和管理外资的行政法规的制定权,应收归国家。加强司法审查,以确保中央、地方立法及其他措施符合WTO协议。其三,双轨制模式,即没有统一的外国投资法典,而是制定有关外国投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以此为基础形成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体系,常见于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入世”承诺的进程,逐步完成由外商投资企业法到外商投资法的转变。
理论教育 2023-07-31

近五年来我国专利法著作的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围绕着《专利法》的第三次修订和随后的具体适用,学界关于专利法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经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上检索,2007年至2011年出版的专利方面的教材、学术专著约有270部。
理论教育 2023-07-31

限制竞争协议及其反垄断法调整

这些行为本质上属于限制竞争协议的一种类型,受反垄断法调整。美欧日反垄断法律规制,对协调行为均没有采用统一论的观点,即把所有的协调一律认定为违法行为,而是采用本身违法原则对于那些具有明显限制竞争目的的核心卡特尔进行界定。
理论教育 2023-07-31

2007-2011年间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研究成果综述

近五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完善,以更好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经营者、消费者乃至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及立法目的方面,有学者认为,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以司法控制为主,以行政管制为辅。另外,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责任部分也应规定其相应的行政责任条款。为了维护网络经营者的利益,有必要修改和补充《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围。
理论教育 2023-07-31

外资税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作为对外资的规制方法之一便是税收,税收设计的科学性与否,对外资的引导及我国经济发展攸关重要。该税法所实施的最大改革就是实行了两税合并,即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规定为25%。中国在逐渐步入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时代进程中,对外国投资者如何征税的政策问题越来越重要,因而,税制的设计必须跟随实践,寻找新的立足点。
理论教育 2023-07-31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研究综述2007-2011:未来展望

价格法的完善对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稳定市场秩序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我国价格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深化价格理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价格法执法制度的研究还不甚完善。完善价格法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对价格违法行为执法要严而有据,使以其震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价格违法行为。
理论教育 2023-07-3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综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首先通过制定《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对缺陷汽车产品实行召回,随后以汽车为突破口,逐渐在食品等多项关系公共安全的产品立法中引入召回制度。该法第53条规定这是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产品召回制度。但是,这种认定标准会导致部分对消费者以及社会安全具有威胁的产品不属于缺陷产品召回的对象。
理论教育 2023-07-31

商誉诋毁行为,商誉保护法律

商誉诋毁行为,又称商誉诽谤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以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而为自己取得竞争优势和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另外,某些针对与特定经营者具有密切关联的自然人的名誉侵权行为,亦可能同时构成对该相关经营者商誉的侵害。就狭义的商誉保护而言,仅指在商誉权受到侵犯后所进行的法律保护。
理论教育 2023-07-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