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一体的法哲学 包容性法治策略

文化多样性的优良价值

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促进正义。文化多样性价值的优良品性决定了其在价值体系中居于较高地位。文化多样性价值的地位低于幸福价值,而高于其他价值。文化多样性以外的其他价值虽然也有增进人的幸福的积极作用,但总是难以避免局限性。而在其他价值走向极端的情况下,文化多样性与此价值的相容性就会显著降低。应当根据文化多样性的要求调整评价政府工作的标准体系。
理论教育 2023-07-24

改革评价体系中歧视传统文化的因素

(二)评价指标的调整1.多样目标协调原则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照顾文化多样性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由仅体现单一文化目标向体现文化多样性目标转变。在出于公共利益目标而发展现代文化中的有益因素的情况下,不宜忽视保护传统文化的目标。生活满意度是评价政府民生工作的最高标准,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绩评价标准必须服从这一最高标准。
理论教育 2023-07-24

政府保持适度的超然姿态

强势主体在权力行使和法律推行过程中应当保持节制态度。应当适度承认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在权力控制上存在不均衡性。其次,在理想的法意义上,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强制主体应当对弱势主体采取容忍、容纳的态度。政府对文化生态的过度干预将会造成对文化生态的破坏。政府干预应当由全面干预向重点干预转变,由事前干预向事后干预转变。只有政府保持超然姿态,才能兼顾多元目标。
理论教育 2023-07-24

政府对文化生态行为的法律规制方案

政府干预应当遵循必要的原则,接受法律的规制。一级政府与主管部门适度分工是使政府把握好合理干预的度的制度保障。法律未授权政府干预的领域与事项,政府不干预。
理论教育 2023-07-24

保护濒危弱势文化-文化多样一体的法哲学

法律与国家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符合公共利益。全社会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主流社会甚至采取措施鼓励处于濒危状态的弱势文化的持有者保留他们的文化。政府有责任对濒临灭绝的有益的弱势文化加以扶助,防止其走向灭绝。根据前述国际法文件的要求,保护本国濒临灭绝的传统产业是缔约国政府的责任。对濒临灭绝的弱势文化的特别保护有利于保护文化资源,保护文化多样性。
理论教育 2023-07-24

对传统文化歧视导致形成体制型弱势群体

生活在传统文化下的弱势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体制性弱势群体。而对传统街区采取一拆了之的简单化做法将会使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如果人们选择远离财富的传统文化,就会受到世俗社会的歧视,就会被看成是弱势群体。在文化单一性社会,弱势文化是单一文化系统中的边缘文化,弱势群体成了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边缘人。因此,评价标准对传统文化的歧视是形成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
理论教育 2023-07-24

民间法解决纠纷方案的作用及重要性

按照民间法解决纠纷的方案更容易为乡民们接受。在小型熟人社会,民间法具有较强的终止纠纷、恢复秩序的作用。相对于刑法,民法与风俗习惯的关系更为密切。国家法与民间法有各自占优势的领域。如果民间的做法有利于增进幸福,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就应当发挥其作用。国家仅通过行政法和刑法对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涉性违法犯罪实施处罚。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介入必须依照法定职权,遵循法定程序进行。
理论教育 2023-07-24

节制现代文化的外延扩张

温和的后现代主义承认现代文化的两面性,在批判现代文化弊端的同时,也承认现代文化的合理性。温和的后现代主义也可以归入多元文化主义的范畴。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文化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对传统文化和弱势群体持同情态度。
理论教育 2023-07-24

保护原地居民权利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原地居民作为文化遗产的主人失去了对文化遗产的拥有、使用、传承的权利。尊重文化主体对文化遗产的使用权、管理权有利于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入人本精神,实现从以物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向以人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变。传统聚落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根本,移植外来文化应当尊重传统聚落文化的背景,不应毁灭传统文化。保护原地居民的权利有利于保持传统聚落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保持传统聚落的文化原生态、文化的本真性。
理论教育 2023-07-2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解析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系统论的创始人贝特朗菲承认辩证法对其创立系统论的启示作用。生态学将整个生物圈的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看成是存在密切联系的生态系统。(二)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一思想与文化多样性范式的划分文化领域的思想是一致的。划分文化领域的思想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主体达成妥协方案。
理论教育 2023-07-24

田野调查方法: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建议

田野调查方法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之首。研究者从田野调查获得的经验出发提出理论,而不是单纯从书本和思辨出发提出理论。研究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治理的建议:其一,为保护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遗产提出建议。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术思想、学术共同体等方面较为接近,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文化人类学则侧重于研究非主流社会、他者社会,为弱势文化的生存声辩。
理论教育 2023-07-24

文化多样性与正义价值实现的条件

合理的身份是指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程序而确定的身份。多种分配标准的相对独立是实现正义的必要条件。每一种分配标准对应着一个正义原则,分配标准的多样性意味着正义原则的多样性。文化多样一体法哲学主张,通过划分领域,承认不同的分配标准在各自的分配领域中的合理性,主张实现多样分配标准的共存、妥协与互补。
理论教育 2023-07-24

法律容忍文化的局限性揭示

从增进人的幸福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可以提出法律针对文化局限性的对策——容忍文化的局限性。怀疑主义、保守主义揭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因此,理性的有限性是容忍文化的局限性的认识论前提。保守主义主张宽容历史形成的文化成果的局限性。文化的局限性与合理性难以截然分开。(二)法律容忍文化的局限性的实例1.法律适度容忍非自由文化非自由文化具有重团体利益、节制贪欲、刚强、尚武、有组织纪律性等优点。
理论教育 2023-07-24

文化进化规律作为传统文化合法性的客观依据

文化的规律性要求承认传统文化的正当性、合法性。其三,原始文化、传统文化否认消亡是必然趋势,没有必要为传统文化的消亡唱挽歌。单线进化论导致对弱势文化合理性的忽视,在文化政策上的体现是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其消极后果是导致传统文化的衰亡。单线进化论隐含着对现代文化的合理性的夸大、对现代文
理论教育 2023-07-24

传统文化作用:社会依据与合法性

前店后坊是适合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经济文化形式,是历史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有益组成部分。为暂时的货币利益而摧毁传统文化是得不偿失的。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承认传统文化的合法性。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主体生存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毁灭传统文化将会导致弱势群体生存条件的恶化。保护传统文化,可以减少弱势群体对国家物质帮助的依赖。
理论教育 2023-07-24

原地居民集体权利特别保护的意义

(一)原地居民集体权利的特别保护有利于保护原地居民文化的完整性原地居民集体不仅是经济共同体,也是文化共同体。国家法应当容忍原地居民集体对成员权利作出轻度限制。在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使集体权利保持最低限度的领先地位,给予一定程度的特别保护,对个人权利作出适度克制。发现和认同原地居民的权利并予以切实保护,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教育 2023-07-24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