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文化精粹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相思缠绵含情脉脉

如元代王实甫《中吕·十二带尧民歌·别情》较有特色,词采旖旎,情思委婉,与《西厢记》的曲词风格相近。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著有杂剧14种,现存《西厢记》《丽唐春》《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将演唱的情绪融入到相思缠绵、含情脉脉的情绪当中。
历史故事 2023-05-06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

在中唐时期诗人中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原为四川东部巴渝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人称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百科知识 2023-05-06

唐代中期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进一步发展

盛唐时期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已经相当繁荣。安史之乱前,唐王朝虽然表面繁荣,实则早已潜伏深刻的社会危机。[8]总之,唐王朝中期与其他急剧动荡的时代一样,既是一个“中兴”、又是一个“中衰”的时代,到处充满矛盾和斗争。唐代的诗词歌曲也一样,它与人们的真实生活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百科知识 2023-05-06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诗词赏析

在南宋词人中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唯有这首《西江月》是比较突出的一首,以描写农村的景物为主。辛弃疾生于金国,从小就经受了异族压迫的苦难。辛弃疾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享年68岁。辛弃疾隐退上饶带湖时,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雄健、慷慨激昂著称,但也有含蓄蕴藉之篇。
百科知识 2023-05-06

每一首都是经典,李商隐的四首经典古诗词

如李商隐的这首《游子吟》从音乐和诗词两方面共同创造了古词新韵的艺术风格。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作品已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无奈他们隐秘的爱情因宋华阳怀孕而遭扼杀,李商隐被驱逐下山,宋华阳被遣返回宫,他们从此天各一方。于是李商隐的诗常常以“无题”命名,词句清灵优美,诗意朦胧幽隐,寄情深微绵延,独具凄艳隐秀的艺术风格。
百科知识 2023-05-06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诗经和先秦时期诗歌歌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所以《诗经》中至少包括这500多年间的诗篇。先秦时期是《诗经》发展的最初阶段,在两汉时期达到鼎盛,创造并挖掘大量的诗歌出来。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曲共由五段组成,四言四句一般,是周代歌曲中最典型的结构之一。
百科知识 2023-05-06

李煜《虞美人见谱例》是李煜的诗词歌曲的经典之作

到了南唐时期,词人们的词作逐渐增多,大部分适用于歌舞宴乐。所以他们在词作中带有一种忧伤的情调,尤其是后主李煜的词在唐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这首《虞美人》。此词是李煜的绝笔。相传李煜作此词,在自己七夕生日之夜命歌伎演奏,宋太宗知道后极为震怒,用药将他毒死。
百科知识 2023-05-06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及最初形态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帝王祭祀,据《吴越春秋》中《弹歌》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所以中国古诗词歌曲最初的形态就是指乐由器助奏,舞蹈伴之的郊庙歌曲和燕射歌辞等具有不同仪式形式的雅乐歌曲。传统社会中雅乐与礼乐歌曲是有一定区别的,但雅乐歌曲因时而变,自其生成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百科知识 2023-05-06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晴雯歌曲

到现代,当代作曲家创作的古诗词歌曲更为广大听众所喜爱,尤其是当代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根据清末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红楼组曲深受广大观众博爱。[13]5.《晴雯歌》是王立平创作的13首红楼梦组曲中唯一一首合唱曲目。
历史故事 2023-05-06

汉乐府: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

汉“乐府”作为音乐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音乐曲辞。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包括文人创作、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东汉末文人五言诗最为成就。从而形成了汉代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百科知识 2023-05-22

以人物语言和行为来展现人物性格

汉代乐府民歌在对话表现形式上不仅展现一幅幅丰富的生动文学人物画卷,同时也是优美的艺术珍品。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那个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首四句开门见山,指出决绝的原因,乃是因为男子用情不专。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
百科知识 2023-05-06

郑板桥《道情十首》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道情十首》的创作缘起,板桥自己说是:“雍正三年、岁在乙巳,予落拓京师。”《道情十首》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生哲理,是郑板桥几十年人生感悟和思想的结晶。[12]6.这首著名的、流传极广的扬州清曲《板桥道情》,其词就取自郑板桥所作的《道情十首》词中的第一首,经由“扬剧王子”李政成唱红传出。
历史故事 2023-05-06

演唱古典诗词歌曲的体会感受

1963年在“三化”的号召之下,也学过一点皮簧、昆曲、梆子、民歌,但未涉及古典诗词歌曲。唱古典诗词歌曲和唱一般歌曲不同,由于两者之间的风格、气质、格调不尽相同,在表现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有的人把所有古典诗词,都按照昆曲的路子去唱,这种做法也值得研究,因为昆曲唱法只能是古典诗词唱法中的一个部分,但绝不能是它的全部。
历史故事 2023-05-06

感情纯朴,男女自由爱情的生活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采用对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刻画,但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了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但也有一些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诗歌也为数较多,并且采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加工,如抒情歌曲《上邪》那种如山洪暴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上邪》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
百科知识 2023-05-06

散曲的发展史,你知道多少?

散曲多为宴会所用,所以艳曲较多。再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对散曲发展,成为当时具有艺术特色的诗歌体裁,做出了很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发展,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由北向南,逐渐发展至杭州一带。随着散曲的顺利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有了新的发展形势,又出现了新的一批散曲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雎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
历史故事 2023-05-06

文人士大夫阶层参与古琴文化艺术创作、演唱、演奏

从先秦到唐宋元明,古琴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已经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逐渐形成,古琴逐渐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文人们直抒胸臆、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此时更多的文人士大夫们参与到琴歌的创作、演唱和演奏中来,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百科知识 2023-05-06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