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坏爸爸

好爸爸,坏爸爸

如果《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孩子们看到网友对他们的评论,会对他们造成哪些影响?



秦楠


孩子自己听见了、看见了(不过根据那期快本孩子的游戏,认识的字比较少,看见可能也不明白啥意思)对于自己的负面的评价会如何?孩子会不会因此产生了心理阴影?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样就改变了性格和以后的人生轨迹?这个不能全盘说不可能,不过诸位这样想的时候,你把他们的爸爸和妈妈都放在哪里了?孩子的爸妈会一直袖手旁观吗(亲生的好不)?更何况孩子的情绪表达很明显,也很容易察觉,很容易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去问,或者孩子被问的时候也很容易就交代出来自己是听见了×××说自己×××(除非家长忙得不闻不问,不过看情况母亲好像是全职家庭主妇,平时和孩子的接触时间不少,再言网络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做父母的也必须要敏感起来观察自己孩子情感上的异状)。


所以与其说媒体、网站的评价对孩子会有影响,倒不如说最后他们的家长如何和他们解释才是最后会产生什么影响的原因。因为孩子会问自己的家长,他们说我怎么怎么,是真的吗?我真的做得不好吗?我真的有那么差吗?或者干脆就哭了,问及原因说是他们说我是×××。这个时候家长的解释和行为才会最终确定这些评价是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简单说下,要是家长对于这个情况过于乐观,对孩子的解释大多是:「他们说的都不对,你是爸妈最好的宝贝,你是最棒的。」这个看似是在鼓励孩子,努力地积极肯定孩子,不过其实是一种拒绝沟通的状态,因为家长只是在简单地灌输自己的意向,过于片面和绝对。那么孩子在和其他人接触的时候,当其他人再说出来和家长这种绝对式的肯定相悖的话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质疑,也会产生一种混乱的认知,爸妈说的对吗?为什么和其他人说的不一样,在对于自己的认知上产生了偏差,要是家长还是一贯地坚持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去客观的评价和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孩子的自我评价会产生误差,不足或者过足。


同样的,一味地否定说「人家说的对着呢,你要认真吸取经验,好好改」「这些你要努力地改正啊,不要做一个让人家看不起的人!」等等很多认为是忠言逆耳,谆谆教诲的语句,其实会让孩子的效能感降低,对自己的评价降低,也会造成自负。


父母的肯定和正确的客观的疏导、引导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自己会懂你认为他懂的事情。

至于我们要不要停止转载?我一般都是看完就关了。


好了,下面要夹带私货了,请注意,高能!

看着网上的评论,教育的大旗下,自己的投射和移情漫天飞,真的别说了,我呵呵都呵呵不过来了。


还有似乎隐隐大家觉得爸爸还得有个标准爸爸?那要不要给爸爸建个常模,出一套测试题,以后咱们都按「国标」来,不行让劳工部发个「标准爸爸」的资格认证考试,大家都去考级,我去,这还能解决结婚难的问题呢。相亲都说「内什么,你是几级爸爸?」


教育,亲子教育,家庭教育,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只能是在控制了某一些变量的情况下才能去做简单的对比,就这我都觉得没什么太大的相关。你听人家的歌里也唱了:「有你在我就天不怕地不怕。」在第一辑的时候,爸爸们做的那个饭不堪入目啊,但是有哪个孩子说自己爸爸做得不好吃了吗?哪个不是觉得特别幸福、特别的好吃?每个人的性格和特质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所以每一个家庭每一对亲子都是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接受爱的方式,而出问题后需要做的是先改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再去谈一些行为上的改变。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以一个良好的健全的沟通和交流环境最为重要。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只需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个都能够接受的调频,最起码大家都在一个频道上,说的话和表的意都没有歧义,接下来再去谈其他的。那些大力抨击田亮的,难道没看见田亮在每一集里的改变吗?没看见每一集每一个父亲都在努力地尽自己所能地去改变,去成长,去做一个好父亲?这个肯改变,肯行动的心就是最大的温暖,就是孩子们以后最美丽的瑰宝,这就是拳拳父母心啊!


我不禁要问给这些家长扣帽子的人们,是何居心?!


私货完了,其实我不太愿意在知乎上有特别明显倾向地表达观点,不过这个我是有点忍不住,私货大家权当是槽料,看得不爽的看前面就好。


顺便谢谢 @张暐 @Moderation 的邀请,回答得甚是舒爽。嘿嘿。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