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专门术语

三、五运六气的专门术语

对于诸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三阴、三阳这一类通常用语,我们就不做解释了。

(一)五运六气历

我们知道阳历,以公元计算,阳历是太阳历。

阴历,又称作农历,是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初一,地球挡在月亮和太阳之间,我们看到的是娥眉月,弯弯的月亮;十五,月亮与太阳之间没有任何遮挡,如果天气晴朗,我们看到圆圆的月亮。我国农民根据农历耕种庄稼,传统文化根据农历来计算节日,如,春节、清明、中秋等在中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五运六气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中医的历法,因为特别注意气候变化、时间周期与人体生理现象的相关性,又称作气候历。

五运六气历将一年分为三阴三阳六气,与太阳周年视运动相关;同时采用六十干支和以六为节的方法,又与传统阴历相关。因此,五运六气历是兼有阳历与阴历两种历法特点,又主要是针对气候与人体关系的一种历法。研究者认为:“我们得出一个总体的印象是《内经》中涉及的天文历法问题,似乎来自更为古老的观测材料,或者来自平行于秦汉以来史书所记各历家之外的另一家的材料。……似乎《内经》中的天文历法材料,告诉我们一些我们认为已经失传的古代天文学情况。”

五运六气历特别关切太阳视运动的规律,而对与季节变换关系不大的月亮运动规律不予关注,这与中国传统的农历或阴历,大不相同。或者说五运六气历是中国传统的阳历。

(二)天干地支与五行之配

我们知道,天干与地支按顺序相组合组成六十个固定的顺序配对,传统以这种配对来纪年,六十年一循环,又称作甲子年。

天干和地支均被赋予了五行属性。

天干中: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

地支中: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未、戌、丑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

必须注意的是:

(1)天干的排序,从甲到癸,是以五行相生为先后顺序的,从木起,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每两个天干代表五行中的某一元素。

地支的排序,从寅开始,子丑排在亥之后,十二个序数,按顺序每三个一组,每组第三个均为土,所以如上述,土有四数,辰、未、戌、丑,其余八数,按序木、火、金、水各二。地支的这种与天干的不同排列,其理论是,地上有四季十二月,地上的土是无所不在的,地支十二数各代表了十二个月,分成四季,所以,每一季都离不开土之属性。

(2)天干的排序,每一五行元素,都是先阳后阴,或说排在前者盛,后者弱。即甲为阳木,乙为阴木,甲木比乙木强;丙为阳火,丁为阴火,丙火比丁火强;戊为阳土,己为阴土,戊土比己土强;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庚金比辛金强;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壬水比癸水强。

地支也是一样,由于土有四数,则辰、未为阳土,是上半年或上半日之土,戌、丑为阴土,是下半年或下半日之土。

五行的相生相克和阴阳强弱,在五运六气历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三)运

五运六气学说中有多种关于“运”的术语,如:五运,统运,大运,中运,主运,客运。

1.五运 如前所述,五运指五行之运,即金运、木运、土运、水运、火运。《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五运与我们在上面介绍的天干地支相配的五行是有所不同的。

《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和《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曰:逢天干为甲和己的年岁,是土运统管;逢天干为乙和庚的年岁,是金运统管;逢天干为丙和辛的年岁,是水运统管;逢天干为丁和壬的年岁,是木运统管;逢天干为戊和癸的年岁,是火运统管。

请注意,此处天干所相应的五行与《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运是大不相同的。当然五行和五运本来就是不同概念。后人研究认为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是来自于远古先人对天象的观测,并解释说:“五行大都用来解释地面上的物质变化,五运则包括整个自然界的五行之气的运动。”这可能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以养生所独有的理论。

《黄帝内经》五运的理论也是来自对天体的观测。远古的先人,将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天体上所分布的28个星座(即28宿)来划分天空。每一星座的位置代表一个方位,并以星体在天空的运行和位置来确定纪年。许多读者,包括笔者本人在初学传统纪年时的最大困惑就是:甲子纪年从何时开始计算,以何物为对照确立,现在终于知道,是以星体运行和其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来确立的。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气可以指导农民种植而一直延续至今。

图3-1 二十四方位图

图3-1的外两圈是关于节气的左旋和右旋,是作者证明《黄帝内经》的运气学说的天文思想与秦汉时代的天文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要说明阐述这一结果,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这一结论即可。

2.统运 又称中运、大运。统运,指主宰当年一年之气的五行之运。与上述天干年对应的五运中的那一运,就是当年之统运,又称作大运或中运。根据《黄帝内经》,当年统运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与人体遥相感应。

比如:

逢天干为甲和己的年岁,是土运统管;土运的特点如湿的作用,与人体脾、胃相关。土生金,对肺有益;土克水,于肾不利,肾脏不好的人在土运年,特别要小心。

逢天干为乙和庚的年岁,是金运统管;金运的特点为燥的作用,与人体肺、大肠相关。金生水,对肾有益;金克木,于肝不利,肝脏不好的人在金运年,特别要小心。

逢天干为丙和辛的年岁,是水运统管;水运的特点为寒的作用,与人体肾、膀胱相关。水生木,对肝有益;水克火,于心不利,心脏不好的人在水运年,特别要小心。

逢天干为丁和壬的年岁,是木运统管;木运的特点为风的作用,与人体肝、胆相关。木生火,对心有益;木克土,于脾不利,脾脏不好的人在木运年,特别要小心。

逢天干为戊和癸的年岁,是火运统管。火运的特点为热的作用,与人体心、心包络和小肠相关。火生土,对脾有益;火克金,于肺不利,肺脏不好的人在火运年,特别要小心。

3.主运 指主宰四季之运的五行之运。古人说一年分有四季,但实际上是分成了五个季节:春、夏、长夏、秋、冬。主运是恒定不变的,依五季排列顺序为:木、火、土、金、水,以五行相生为序,又各表现为本身的五行属性和季节特性。

春天木生夏天火,夏天火生长夏土,长夏土生秋天金,秋天金生冬天水。

春天属木多风,夏天属火多热,长夏属土多湿,秋天属金多燥,冬天属水多寒。

因主运有固定顺序,有时也按四季的流逝,将主运的排序称作初运(木)、二运(火)、三运(土)、四运(金)和终运(水)。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又二十五刻,总共走行五运,则每一运行七十八天又五刻。

4.客运 指一年四季中变化之运。很显然,虽然每年均有春、夏、秋、冬,但每年的春、夏、秋、冬都是不一样的,气候气象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固定不变中,还有着千变万化,但此千变万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客运的变化,是随着统运的变化而变化的。客运的顺序,也是按照五运相生的序列而排列的。客运也是根据五行分成五种,按发生的前后,称作初运、二运、三运、四运和终运。每年最初的客运与当年的统运相同。因此,客运的变化顺序如下:

统运为土,客运的初运为土,二运为金,三运为水,四运为木,终运为火。

统运为金,客运的初运为金,二运为水,三运为木,四运为火,终运为土。

统运为水,客运的初运为水,二运为木,三运为火,四运为土,终运为金。

统运为木,客运的初运为木,二运为火,三运为土,四运为金,终运为水。

统运为火,客运的初运为火,二运为土,三运为金,四运为水,终运为木。

主运之所以不变,以笔者思想,是古人观察天文气象的事实结果确定的。古人的观察到现在依然如是不变,如,天体虽然在宇宙中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但每年位置和角度均略有变化,具有明确的周期性,而气候每年均有所不同,所以,统运、客运是变化无常,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或季节变换却是恒定的,所以,主运不变。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农历中月份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

5.五音建运 五音,宫、商、角、徵、羽,或由此五音再衍变为二十五音,在《黄帝内经》中始终占重要地位,在五运六气或运气学说中也占重要地位。只是失传2000多年,在近代研究五运六气说的学者们,少有研究,要不回避这一问题,要不照原样用《黄帝内经》原语阐述五音建运。但对声音与人体关系的重要性,是学者们一直考虑的。

笔者近年在五音研究上,整理出二十五音排列顺序,并用现代化技术检测二十五音,在闻声观音辨病的临床应用上,取得大量成绩,把五音在中医学上的地位,排在了阴阳、五行之后,并以阴阳、五行和五音作为参数,建立了传统医学区分健康人群的数学模型。这些研究,在《阴阳二十五人的经络调理》和《阴阳二十五人的饮食调理》中做了详细论述,不再重复。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说认为五音象征着五行的声音。五音建运,即把五行对应于相应的五音,即:宫音为土,商音为金,角音为木,徵音为火,羽音为水。这样在相应于五行的五运之年,又建立起了五音之运。

张介宾引用《晋书》解释五音建运的象征性说:角音如触,象征春天万物受阳气触动而发生,可以化为丁、壬之木;徵音如止,象征夏天万物茂盛到顶点而不再生长,可以化为戊、癸之火;商音如强,象征秋天如金子之坚强,可以化为乙、庚;羽音如舒,象征冬天阳气即将复生,万物将要舒展,可以化为丙、辛。

这样,我们就得出五音建运: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五音:宫 商 羽 角 徵 宫 商 羽 角 徵

五行: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值得注意的是,五音建运的五音排列,不是按照五音频率的高低顺序排列,而是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来排列的。

6.太少相生 《黄帝内经》把十天干单数归为阳,双数归为阴,即:甲、丙、戊、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又规定阳为太,阴为少。

则太少相生可排列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太宫 少商 太羽 少角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太角 少徵

请注意,十天干相对的太与少各占一半,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六十年一循环,因此,属于太、少的纪年就各占一半。这样,我们就好理解《黄帝内经》运气说中,三十年运起于五太,三十年运起于五少。

太少相生包含几层意思:

第一,阴阳变化有序,如《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生阳消,阴去阳生。

第二,五行相生有序,土、金、水、木、火,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第三,五音变化有序,首先,按阴阳变化理论,阴与阳在万物万事中的存在,只是多与少的变化,太与少是古人用来表达阴和阳这种多与少比例的一种方法;其次,如上所说,五音代表五行的声音,在此按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

古人把五音建运和太少相生表达见图3-2。

图3-2 五音建运太少相生图

7.运的总结

①《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运,有两大类:一类是构成之运,指组成万物之元素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运,即五运;一类是流年之运,实际有三种:统运、主运和客运。

②统运主管一年之运,以天干的顺序排列,根据当年的天干即可知当年的统运。

③主运主管四季之运,以地支的顺序排列,起于寅,或说起于春天;终于丑,或说终于冬天。由于每年的季节变换都是一样的,所以主运是固定的排列。

④客运表达当年变化之运,随统运的变化而确定其最初之运,以五行相生的顺序排列其后四个运。如果统运为土运,则当年客运的排列就是: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客运与主运一起反映了自然界规律和变化,静与动的客观存在现象。

⑤运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平面上看,就如图3-2,是一个圆图。

(四)气

气是无形的,漂荡于天空之中。气来自于地,地上有形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产生的五种气上行于天。气有六种:风、寒、暑、湿、燥、火。五行之中的火,上升于天,变成热,热分成暑与火,此火非彼火,地火非天火。按《黄帝内经》所说,火有两种,一为君火,一为相火,有如燃烧的火发出光明和热能之区别。

黄帝向一位叫做鬼臾区的老师请教。这位鬼臾区家十代人,都研究五运六气。如果他家每一代人都在20岁生子,则至鬼臾区这一代至少也研究了200年。如果每一代有一人研究,每一人一生中有四十年时间承上启下研究,则至少也有400年人的观测经验。鬼臾区说:

五运阴阳的生生易易,就是天地之道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所在之地,怎能不去了解呢!

事物初始发生叫做化,

事物成长到顶就要变。

阴阳变化莫测叫做神,

灵活利用、不生搬硬套这种神就叫做圣。

要掌握事物从发生到顶点的变化过程来为自己利用,就必须知道在天是玄,在人是道,在地是化。

地化生五味以滋养人,人学习了道理则产生智慧,天有不测之阴阳则变化为神。

当神在天表现为风时,在地就相应为木;在天表现为热时,在地就相应为火;在天表现为湿时,在地就相应为土;在天表现为燥时,在地就相应为金;在天表现为寒时,在地就相应为水。

所以,天上无形之六气,地上有形之五行,两者相互作用,就产生了万物。

气有主气、客气、间气、平气等。

1.主气 又称主时之气,就是地气,主阴,主静。地上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化之气,由于它们向上升,漂荡于空中,被称作了风、寒、暑、湿、燥、火。五行所对应之六气,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

主气分主四时而司地化,因为春、夏、秋、冬四季不会改变,主气的顺序也不变,每一气行二个农历月,并相应于三阴三阳,每年如此。六气的顺序如下:

正月,初之气,风木,厥阴;

三月,二之气,君火,少阴;

五月,三之气,相火,少阳;

七月,四之气,湿土,太阴;

九月,五之气,燥金,阳明;

十一月,终之气,寒水,太阳。

可见,主气的顺序,也是以五行相生排列的,每年主气所在的月份是固定不变的。

2.客气 即是天气,在天之气,动而不息,主阳,主动。客气分六类,首先分为司天和在泉,司天和在泉的左右两边之气,被称作左、右间气,因此,共有四间气,加上司天和在泉,就成了六类客气。

六类客气与三阴三阳相应,其走行顺序从阴到阳,从一阴到三阴,后一阳至三阳。又称作六步,并与地支存在固定的相配。

初气 厥阴 一阴 巳 亥 风木

二气 少阴 二阴 子 午 君火

三气 太阴 三阴 丑 未 湿土

四气 少阳 一阳 寅 申 相火

五气 阳明 二阳 卯 酉 燥金

六气 太阳 三阳 辰 戌 寒水

可以注意到主气与客气的五行排列有所不同。

主气排列顺序:风木厥阴;君火少阴;相火少阳;湿土太阴;燥金阳明;寒水太阳。

客气排列顺序:风木厥阴;君火少阴;湿土太阴;相火少阳;燥金阳明;寒水太阳。

其不同在于两者的三气与四气正好相反。明朝著名医生张介宾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一不同,他说,主气形成于地气,根据四季五行相生而排序,即: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所以太阴湿土排在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之后;客气形成于天气,以阴阳变化为序,先阴后阳,先少后多,所以太阴湿土排在少阴君火之后,而在少阳相火之前。

可见,万变不离阴阳和五行。

3.司天、在泉和间气 是六类客气的名称。在五运六气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司天主上半年之气,在泉主下半年之气;但仔细分析,六气各有所主。司天、在泉和左右四间气,组成了六类客气,或说客气的六步,即一年之六气。

司天与在泉两气永远是对立的,如果用形象来表示,我们可以把两个对面站立的人叫作司天和在泉,他们的左右手,看作是左、右间气,他们同时伸出双手,司天的左手一定相对于在泉的右手,而在泉的左手一定相对于司天的右手。

司天总是位于第三气,在泉总是位于第六气。

所以,每年客气的初气总是在泉的左间,然后是司天的右间,然后是司天,然后是司天左间,然后是在泉右间,然后是在泉。与上表相合,我们可以看到客气的顺序是:由于年复一年,四季循环,以上表格是一幅圆图。

在泉的左间 初气 厥阴 一阴 巳 亥 风木

司天的右间 二气 少阴 二阴 子 午 君火

司天    三气 太阴 三阴 丑 未 湿土

司天的左间 四气 少阳 一阳 寅 申 相火

在泉的右间 五气 阳明 二阳 卯 酉 燥金

在泉    六气 太阳 三阳 辰 戌 寒水

在这一图中,左边两列是不变的,右边的几列是固定的搭配,并与地支随年岁一起转动的。例如在地支为子和午的年岁,上表除左边两例不动外,均向上移动一行,第一行则成为第六行。这就是客气的动。

4.上、下、左、右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上下有位,左右有纪。”这样一排,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做上、下、左、右。

由于六气与三阴三阳相应,是运动变化的,但其走行顺序从阴到阳,从一阴到三阴,后一阳至三阳是固定不变的;司天、在泉和左右四间气的排列也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存在六种可能的司天、在泉的对应排列见图3-3。

因此,只要知道当年是何司天在上,就可以知道对应的在下的在泉,以及左右四间气的排列。

5.客主加临 客气是运动的,主气是静止的。运动的客气与静止的主气的相遇,就是客主加临。由于主、客二气,均具有五行属性,于是二者便发生五行的生克关系。

①相得:客气与主气同属一气或者相生,是为相得。

②不相得:客气与主气相克,是为不相得。如果是主气克客气,则更为不相得。

③顺:客气生主气,或客主加临符合阴阳相生的顺序关系,或说客气在阴阳相生的排序上排在主气之前,则为顺,为从。

④逆:主气生客气,或客气在阴阳相生的排序上排在主气之后,则为逆。

图3-3 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图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说明客主加临是判断气象是否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里的上、下即是主气与客气,相临即是六气之司天、在泉和左右四间气的顺序。

6.运气同化和平气、太过、不及

①运气同化:是指运与气属性相同的年岁,主要是当年之统运、岁支之阴阳五行以及当年之主气、司天、在泉、间气等气的相同与否。其关系见图3-4。

运气是否同化还有几个术语参照:

②天符:统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符合,就称作天符。如2007年为丁亥年,丁为木,当年统运为木运,如逢当年司天之气为巳、亥厥阴风木,则为天符年,2007年为丁亥年,天干为丁,地支为亥,因此,是天符年。

在一个甲子中,共有十二个天符年: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子、戊午、己未、己丑、戊寅、戊申。

图3-4 大运与三气关系图

③岁会:统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符合,同时还与五方正位相同。如: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

在一个甲子中,共有八个岁会年:甲辰、甲戌、丁卯、丙子、己丑、己未、乙酉、戊午。可以发现,后四者同时还是天符年。

④同天符:阳年统运之气与在泉的客气相合,在一甲子中,共有六个同天符年:庚子、庚午、壬寅、壬申、甲辰、甲戌。可以发现,后两者同时也是岁会。

⑤同岁会:阴年统运之气与在泉的客气相合,在一甲子中,共有六个同岁会年:辛未、辛丑、癸卯、癸酉、癸巳、癸亥。

⑥太乙天符:既是天符年,又为岁会年,称太乙天符,从以上所列天符与岁会的年岁中,我们可以找出有四个太乙天符年:己丑、己未、乙酉、戊午。

请读者注意,2005年是乙酉年,是太乙天符年。这样的年成比较特殊,5月5日立夏,北京飘起了大雪。5月21日,青海遭遇百年不遇大雪,至少15人遇难。5月22日,四川省救灾办、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等部门预计,2005年灾害性气象将重于去年。

2005年6月7日傍晚,北京雷声滚滚,暴雨倾盆。继一周前遭遇罕见冰雹后,铺天盖地的冰雹再度袭击北京北部地区和部分城区。时隔一周,两场罕见冰雹续袭京城实属罕见。2005年5月31日发生的雹灾和暴雨造成该市近1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并造成万余轿车受损索赔。

2006年是丙戌年,也是天符年,水运太过,但比太乙天符年要好些,不过一样也是容易见到天灾。

2006年5月9日,国家气象局公布了今年汛期全国气候预测:预计今年气候年景中等偏差,旱情可能重于涝情,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据预测,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数明显多于去年,在中国登陆的个数较常年偏多。

至2006年6月4日,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北部地区暴雨警报》,这是11天内,该台发布的第三次北部地区暴雨预警,其中3日的预警级别为红色。截至6月2日10时,持续的暴雨、洪水导致全省因灾死亡22人,直接经济损失11.6亿元。

在2005年出版的《中华养生历2006(丙戌)年》一书中的第44页,我们写道:

将以上2006(丙戌)年的主运和客运一比较,就可以发现主运和客运的五行都是互为相生的。这里要提及一个齐化的概念。根据张介宾的解释,凡是遇到阳年太过年,则当年所属的五行属性就旺了起来,相克于它的五行之气就不能克制当年旺盛的属性,这时,就产生了齐化现象,当年旺盛的五行属性就要向相克于它的五行属性看齐。

2006(丙戌)年,丙为阳,丙戌年为天符年,水运太过,向土齐化,或如上所述,土运来复。这种齐化的结果,一是相应抑制了太旺的水,二是提带了不应强盛的土。

因此,虽然2006年水运确实太过,但是由于齐化的原因,太旺的水相应还是被克制了,而土却被提携了。

2006年4月17日,北京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降尘天气,30万吨沙尘一夜之间如黄雨般洒向这个被称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千年古都,即使对沙尘暴见怪不怪的北京市民也着实下了一跳。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是北京一个世纪以来在一天之内降尘最多的一次,可谓百年不遇。

而同时,华北地区和云南专区干旱严重。

2006年6月9日之后,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将多阵雨或雷阵雨,雨量一般为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中央气象台提醒:请有关单位注意防范强降雨天气可能造成的灾害。这样一来,上述的旱情得到缓解,而且涝情已经产生。

2007年1月10日,《中国气象报》刊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了2006年中国气候状况,摘要如下:

大部地区降水接近常年或偏少,气温普遍偏高。但冬、春季的强降雪、降温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降水总体略偏少,局部地区干旱严重,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长江流域夏秋季由于持续温高雨少,导致长江主汛期出现反常枯水现象,长江干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低水位(不知道与三峡大坝是否有关)。

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596.7毫米,折合降水资源量566 16.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属正常年份。华北地区大部分省市水资源总量属枯水年景,北京属异常枯水年,年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少,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

请注意,后面说的是华北“降水量偏少状况已持续8年”,但是前面说“水资源总量属正常年份”。显然南方是水多的。

2007年是丁亥年,仍然是天符年,在2006年版书中的第43页,我们写道:

“2007(丁亥)年的天干为丁,统运为木运。木的性质是柔和地散发,它的生化作用是滋生荣盛,它行使的功能是舒展阳气,宣通筋络。风生于东方,风能使木气旺盛。木与肝、胆有关,木生火,火为心,因此对心有益;木克土,土为脾胃,因此不利于脾胃。

在2007(丁亥)年中,脾胃不好的人要注意身体健康。

请注意,丁亥年为天符年,上遇厥阴风木司天。木运不及。天符如执法者,权重势大,特别要当心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木运不及之年燥气大行,节气来得晚,草木生长茂盛相应也来得晚,木气弱而金气胜,坚硬的树木更加刚硬欲裂,柔软的树木则苍凉凋枯。”

2007年3月30日,南京市气温高达30℃,气象专家表示,近百年来南京3月份气温达到30°的记录这是第2次,属百年罕见的3月高温天气。

2007年5月26日,北京午后最高气温达37.2℃,创下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与往年相比,今年出现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5℃)时间提前半个月。

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在2007新年到来之际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今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还将为地球带来深远的影响。

菲尔·琼斯为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负责人。他说,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已经导致东非干旱和北极冰壳融化,这种趋势将在2007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加剧。在二者共同作用下,2007年全球气温将超过1998年,成为史上最热年份。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汉森在2006年9月《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地球气温已经达到1.2万年前开始的本个间冰期的最高温度,与最近100万年的最高气温相差不到1℃。

2007日年7月29日,上海气温最高达39.6℃,是73年来最热的一天。

到2007年7月底,国内许多地区遭到洪涝,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尤其是淮河流域,去年大旱的重庆,也受到大雨水的侵袭。辽宁省3月份遇到56年来同期罕见的大风雪和寒流,6月份又遇到30年未遇的大旱。

不过应当值得注意的是,人为的破坏大自然,使气候更加恶劣,有许多气象已经不再是自然的原因了。

⑦不及:有两种情况属于不及:第一种,统运来自阴干,气有所不足。阴干有五:乙、丁、己、辛、癸。第二种,节令已经到了,但气候应当至而未至。如2005年,我国许多地方,春天到了,仍在下雪。浙江省的茶叶收成,比往年晚了半个月,许多地方桃花比正常节气时晚开了半个月。2007年是丁亥年,是为不及。

⑧太过:与不及正好是反义词,所反映的也正好相反。第一种,统运来自阳干,气盛有余。阳干有五:甲、丙、戊、庚、壬。第二种,节令已经到了,但气候应当至而未至。2006年丙戌年,是为太过。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过的年岁发病急暴,不及的年岁发病缓慢。发病急暴病情危重,发病缓慢病情持久。

⑨平气:平气是在太过与不及之间。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十天干阴阳各五,不是太过就是不及,但在太过年,如司天之气如能克太过的统运之气,或者在不及年,司天之气可以生不及的统运之气,则形成平年。在上述第二种情况下,节令来时,气候亦至,就是平气。

平气之年的产生,可以分成齐化平气、同化平气、兼化平气、得政平气、同属平气和“干德符”平气六大类,此处不作详述。

⑩运气同化术语的应用 以上名词术语,实际是讲述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指出当年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传统文化常说的,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讲的就是阴阳五行的顺和逆。但这是一种十分辩证的哲学,没有绝对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在天符执法年生病的人,其发病急速而危险;在岁会行令年生病的人,起病缓慢而持久;在太乙天符贵人年生病的人,疾病暴起而死亡的很快。张介宾解释说:“虽然天符年和岁会年都能得到纯正之气,但是由于单纯的一种气过于亢盛,则难免中的邪气也因其亢盛的程度不同而轻重有所不同。所以,在岁会年得病的人病情较轻,因为岁会犹如执行命令者,权力较小;在天符年得病的人病情较重,因为天符犹如下达法令者,权力较大;而在太乙天符年得病的人病情最重,因为三气受到伤害尚可承受,而贵人是绝对不可侵犯的。”

一般地说,天符和太乙天符之年,气候专一,易形成气太过而致病,且预后均不够好,而岁会之年,发病就比较缓和。

7.气的总结

①气是无形的,气来自于地,地上有形的五行所产生的、上行于天就是气。

②《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气,有两大类:一类是主气,就是地气,主阴,主静。地上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化之气,上升飘荡于空中,被称作:风、寒、暑、湿、燥、火。五行所对应之六气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另一类是客气,即是天气,动而不息,主阳,主动。客气分六类:司天和在泉,司天和四间气。六类客气与三阴三阳相应,走行顺序从阴到阳,与地支存在固定的相配。

③运气同化和客主加临的关系,提示了当年健康状况的可能性,为养生保健提供了一种参照体系。

④这一养生保健的参照体系与当年实际发生的气候状况,可以对养生保健进行调整,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