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聂鑫森小小说印象
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聂鑫森小小说印象
杨晓敏
多年来,在庞大繁杂的小小说写作队伍中,由成名作家客串进行小小说创作的屡见不鲜。他们虽属偶尔为之,却留下精彩篇章。即使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小小说发轫萌芽之时,那种领风气之先、对新兴的小小说文体或好奇或技痒或慧眼识珠的写作高手们,首先进行了大力倡导、呼吁和探索、实践,逐步点燃起更多文学爱好者的参与热情,这才引领出当代文坛近三十年的小小说传奇。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乘兴而来,兴尽而止”,但毕竟还是有少量对小小说情有独钟者旷日持久地坚持了下来,以另一种身份介入“小小说专业户”的行列。从开始步入小小说创作的时间、投入的精力和所发表的数量及取得的成就来衡量,聂鑫森应该是其中的一员。
能把诗人、作家、书画家集于一身的聂鑫森,是忠实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他的小小说《逍遥游》、《大师》、《暗记》、《治印》等,构思奇崛,格调典雅,品位纯正,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优秀文化的芳香。
《逍遥游》写一知识分子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骨、忧患和生活价值取向,语言十分考究,章法自然,气韵不凡。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厚的国学素养,在塑造人物时所倾注的人类尊严、达观性格以及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当代小小说作品中能把人物塑造得浑然大气者并不多见。《逍遥游》中的知识分子代表贺先生身处逆境而独立思考、心忧天下的高贵品性,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幽默诙谐的君子之风,堪称古往今来志士仁人中集大成者。做学问亦以找传人为第一,请看贺先生是如何进行传承的:在陡临火灾时对学生说,“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的讲《庄子》了。”在诀别人世又说,“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么个传人,此生无憾。”著名评论家胡平对此评论说,作者心中有人物,人物有意思,意思里面有底蕴,底蕴里面又融入作者的理解。可谓一语中的。
聂鑫森在他的一系列小小说作品中,对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的描写均有相当造诣,对民俗民情素有研究,擅长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从中开掘他们身上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特质和磊落胸怀。像《大师》中的山水画家黄云山虚怀若谷的博爱胸襟,像《治印》中的篆刻家厉刃的凛然气节,像《永远的鹤》中的年青护鹤人谭立那种忠于职守的责任感,像《戒酒》中的老编辑董重的动人“迂腐”劲儿,都是我们广大人群中令人肃然起敬、可歌可泣的典范。这种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又不直奔主题的写法被作者使用的得心应手,每每在峰回路转之后留下无尽的余韵。聂鑫森近一个时期来似乎专注于小小说创作,各类题材的精制短章散见于林林总总的报刊。他笔下的人物并不局限于文化层面。编辑家程习武先生对他反腐题材的小小说《别有天地》同样极为赞誉。文中的“卓老”自不必说,半入红尘半方外;那个被写得扑朔迷离的“小于”更是迥异于我们所见到过的大部分官场人物,从而让我们感到亲近。很显然,作者设置“小于”这个人物并不是一种粉饰,而是这个社会太需要“小于”这样能体察世情、体察民情的官了。虽然理想化的色彩重了一些,但它不媚俗,又暗合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2006年夏天,一群小小说作者泛舟湖南资兴市的风景名胜东江湖上,我第一次见到久仰的聂鑫森先生。一袭简约装束,清癯且精气神儿十足。或即兴赋诗作画,或与年轻的文友们举杯畅饮,或一起憧憬文学,举止言谈中那种自然得体的文化涵养和长者风范令人啧啧称羡,真乃文坛高人。他虽然出版过十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和诗歌、散文集,但从1995年的《沧州日报》全国小小说征文获奖至今,小小说创作的热情从未消减过,即使在荣获金麻雀奖之后,依旧兴趣正浓。基于此,小小说创作队伍幸甚,小小说文体幸甚。
(杨晓敏,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曾荣获“小小说事业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