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视知觉能力对于自闭儿的作用

第1节 视知觉能力对于自闭儿的作用

自闭儿多数以视觉通道为主要学习途径。可不知道为什么,除了少量天才型的孩子之外,多数自闭儿的视觉能力都不是很强(就是之前说的那种视觉使用频率高,但能力不强者)。就算是那些天才型的自闭儿,即便他们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如果没有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这些能力往往都是无用的。只有在经过科学的教育之后,虽然他们某方面的天赋会减少(例如一些会计算万年历的孩子,在系统训练之后,这样的“特异功能”可能会逐渐消失),但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理解能力会更好,融入社会的可能性也更大。

那么视知觉能力的训练到底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变化呢?

首先,提高理解能力和条理能力。正如我之前所描述的,自闭儿在开口之后,绝大部分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就是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跟不上。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声音,但是这些声音对于他们来说全然没有意义,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使用。

四岁的凯凯会说不少话,而且会喋喋不休地重复。下课的时候,他想让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从妈妈走进教室接他开始,他就说“妈妈,等会去吃肯德基”;穿上鞋子,他又说“妈妈,等会去吃肯德基”;走出运动教室,他又重复一遍。反正差不多每隔十多秒,他就重复一次,而且他非得等妈妈回应他“好的,知道了”,他才会稍微停顿一会儿,否则一定要重复到妈妈回答为止。

大脑有个很神奇的机制,当我们的语言能力过强时,视知觉的能力就会被压抑住。对于自闭儿而言,这种表现就更为明显。凯凯的语言长度已经超过了四岁的水平,可是他的视动统合能力却仅相当于一两岁的小幼儿,所以他才会讲个不停,而且还好动、调皮。这个时候,如果一味让孩子住口不说,反而会弄得孩子很紧张,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在于提高他的视知觉功能,减少语言刺激。

在经过几个月的大力度视觉功能训练之后,凯凯说话变得有条理了,虽然偶尔还会重复几句,但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最重要的是,他开始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了,比如会问:“为什么我们明天才去游乐场呢?”“老师晚上要去哪里吃饭呢?”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视知觉能力对于语言条理能力的改善是逐渐显现的,而且每个孩子改善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和他们大脑的发育状况有极大关系。很多自闭儿经过长期的视知觉功能训练后,还是要回到语言、常识以及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训练上。

其次,视知觉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的发展。自闭儿中,偶尔有几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会做饭、洗衣、拖地,甚至会绣花、织毛衣,还有的是绘画天才,但是我们接触到的孩子中,绝大多数动手能力都不够好,系鞋带、扣纽扣、画图、剪纸……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那种身体不太协调、话特别多的孩子,动手能力就会明显弱一些。他们尤其需要加强视觉功能训练。

最后,对于准备入学的孩子来说,视知觉能力还直接影响到他们能不能写一年级的字、会不会做一年级的数学题。和拼音文字(英语)不同的是,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幅画,孩子的视觉记忆辨识能力越高,才能记得住越复杂的汉字。数量概念的形成,和眼睛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底有几个,孩子们一定要用眼睛数一数才知道。

从更深层次来说,很多家长和老师把自闭儿的学习归结为“眼睛不知道往哪里看”“注意力不集中”“社会交往能力阻碍了学习”时,有没有先去考虑孩子的视知觉功能是否足够成熟到可以学习相应的学科呢?自闭儿的特质似乎是没有办法改变,正如他们一瞬即逝的注意力,而且永远都是直来直去,不知道拐弯。如果让这些自闭儿的视知觉能力达到某一个高度,做得来数学、找得到规律,那他们的智慧是否也能达到一个高度,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规则呢?当然这些规则可能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所谓规则,就是某些逻辑能力的建立。孩子大脑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随着能力的日积月累,很难保证他们会到达哪一层水平呢!

* * *

很多家长都羡慕齐齐康复得很好,有些人特意来中心,就是为了找齐齐说话,了解他的情况。齐齐属于动手能力不强、语言条理差、写字歪斜、数学逻辑思维混乱的那一类孩子,提高视知觉功能是他长期训练的重点。记得2007年上《鲁豫有约》节目的时候,他还在那里说了一段观众们都听不懂的话,什么“意大利——敞篷汽车——87年……”,当时我们唯有根据只言片语去揣摩他的意思。

在齐齐上四年级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他们班主任老师打算撤掉某个同学大队长的职务,换上另一个她觉得表现更好的孩子。不久,这个消息即被证实。我不知道儿子是如何去领会老师“精神”的,但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他对老师的言行有了某种推理能力,从而能得出正确结论。孩子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我们的努力,它真的就发生了。

在齐齐三四岁开始学会仿说之后,语言能力的确进步不少,但他的行为问题丝毫没有因为语言发展而得以改善。从某种角度来说,他的自闭特质更为严重,有眼睛但不看人、会说话但不和人沟通、答非所问、喃喃自语、重复性语言、“你我他”不分……而另一方面,他出奇地好动,没有一刻能安静下来。除了喜欢看天气预报、听儿歌、童谣之外,他不爱做任何手工操作活动。

所幸的是,他对人偶尔还是会有反应的,我离开他时,他会哭泣,也有依恋感;而且他性格比较温顺,会听指令,虽然有时候很调皮,有一些破坏性的问题行为,比如抓别人的眼镜或故意把东西扔到地上,看你去捡,他就会很高兴。

这个时候我发现,和普通孩子来比,他的大动作发展很慢。三岁多了,还不会骑小三轮车。穿衣服、穿鞋、开瓶盖、吃饭这样的精细动作很不灵活,至于折纸、使用剪刀、用蜡笔绘画的表现更是让人一筹莫展。

虽然那时我对特殊教育的理解还只在皮毛阶段,可是正所谓“心灵手巧”,双手和手眼协调发展对于一个孩子的智慧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观察到,齐齐大、小动作能力发展迟缓正是引起他诸多“不良”表现的原因,因此,在家里训练他的时候,我刻意给他安排了很多视觉功能方面的练习,如描线、涂色、使用剪刀、拼图、玩穿线板、连线等。不多久,他完成的功课、使用的纸张已经慢慢堆满了小书桌。

我的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以后,齐齐的视觉功能训练更是得以强化。初创期的老师们都戏称齐齐是我们的第一个“试验品”。随着视觉训练的增加,再配合大量的感觉动作能力训练,他的视知觉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比之前在家里的时候有了很大进步。半年之后,齐齐就可以拿着笔写一些数字,以及歪歪扭扭地写下几个简单的汉字。

在家里训练的时候,由于场地所限,我并没有过多地让齐齐跑、跳、翻滚以及做游戏,而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手眼操作上,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在想来,主要是因为没有辅以适合齐齐的感觉动作能力训练。

来中心后,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齐齐滑滑梯、荡秋千、仰卧起坐、走平衡木、单脚站立、手撑地走,这些基础练习帮助他增强了身体和四肢的力量,也锻炼了他的平衡感;而拍球、翻跟头、丢接球、跳绳等又使得他的身体协调性得以不断提高,这就是帮助齐齐加速提升视知觉能力的“秘方”。

视知觉能力是一种非语言能力,却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条理性。建立视知觉能力的基础在于感觉动作能力的提高,就像一棵树,主干粗壮健硕,才能保证枝叶繁茂。孩子们大肢体动作越协调、越灵活,双手小肌肉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才能更为精巧,而运动中建立起来的对大空间的感受,则会影响孩子们在纸面上处理点、线、面、距离、角度、方向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