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上学前的准备
第1节 上学前的准备
我个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自闭儿都适合去上普通学校。教育本身是可以多元化的,就算是一般的孩子,也并不全然适合学校生活,而目前中国教育的大环境,是要求孩子们听话、乖巧,以学习成绩论成败。教育的功利化本身并不利于孩子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这对于那些学什么都会“慢半拍”的自闭儿来说,更犹如雪上加霜。
有些孩子真的是完全跟不上普通学校的学习进度或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们就会比较辛苦,只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那些学科知识分得更简单、更细致,尽量教会孩子那些在实际生活中可能用得到的知识,让孩子学以致用。
有谁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呢?正视自己孩子能力和特质的父母,才是有智慧的好父母。虽然我不提倡给孩子们贴标签、定程度,但是作为父母,孩子的情况如何,和别的孩子比一下就很清楚了。如果孩子的能力真的很弱,说话的句子不够长,理解不是很好,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是很强,就应该暂缓去学校的进程,让孩子把基本能力学得更稳固、扎实些,晚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去上学都没有关系。
有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已经七八岁了,已经晚一年了,再晚上学的话,个头都比别的孩子高出一大截了。我想说的是,父母们,让孩子去上学并不是为了我们的面子,重要的是看他们去了学校能不能有进步、有所得。
所谓“成功的路不止一条”,父母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做决定。可能孩子现在去学校学习有困难,那就过个一两年,等孩子进步了,就可以去上学了;上了一段时间,如果孩子跟不上,就回机构学学,父母也再教教;有进步了,再回去上学就是了。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实行的免费教育,只要保留学籍,学校是没有权力把孩子推出校门的,所以,父母们要想明白,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学校,去学校是为了学什么,目前孩子的情况能不能去普通学校学习。
我们的孩子要能在学校里待下去,且不论有没有学到东西、成绩如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不能影响别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成为小学生后,要能在长达35分钟的课堂上坐下来,不管听不听,至少不能站起来乱走、插嘴怪叫。若偶尔在课堂上和别的孩子说一两句话、做个小动作、东张西望什么的,就算是问题不大了。
一般来说,普通孩子入小学以后也会有一个适应期,也会出现种种状况,如不会排队、离开座位、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或插嘴,不过这个时候还不太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差不多一两个月以后,大部分孩子都会逐渐适应小学生活,而那些准备工作不充分的孩子往往就“露馅”了。
孩子的表现差一些,反应慢一点,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做好沟通工作,老师对孩子宽容一点,也没什么大问题。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总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那他要继续在普通学校待下去就不会太顺利了,毕竟他确实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算学校愿意接受我们的孩子,其他同学的家长也会提意见,父母们也就不好意思继续让孩子在课堂上影响他人了。毕竟普通孩子上学还是为了学习知识的,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有的妈妈主张去学校陪读,我也确实碰到过几个这样的案例。有的成功了,有的却以失败而告终。我的观点倾向于不陪读。家长们要清楚孩子上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说白了,就是要让自闭儿去适应普通孩子的集体生活。一个家长坐在教室后面,无时无刻不对孩子指指点点,不仅影响老师和其他孩子正常上课、学习,而且孩子在家长指导下所做到的也未必是他真实能力的体现。一旦离开了陪读,试想有多少是他可以独立完成的呢?
齐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来没有“被”陪读过。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孩子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必要的帮助,在自然环境之中学习到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是家长和机构没有办法模拟出来的。到现在,齐齐可以独自乘公交车、去游泳、买东西,这些能力的养成和没有陪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如果只是因为孩子一时对环境敏感,请妈妈去安抚一下情绪,等孩子能适应后,再慢慢退出陪读,这也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一个方法。总的来说,陪读的目的应该是为了保证最后能不陪读。
如果孩子的纪律马马虎虎能过得去,出现的状况至少能让老师接受,在学校待下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包容性比过去好了很多。虽然难免会出现几个顽固的校长或势利的老师,但确实有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这样的孩子。毕竟人心都是向善的,社会也在进步之中。
说实话,自闭儿上学很大程度上还是家长的功课。选择上哪所学校?是上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到底上几年级(多数自闭儿都会晚上学)?和学校校长如何沟通?进入学校以后,如何同班主任老师交代孩子的情况?要不要如实和老师讲?抑或不告诉老师,让孩子在班级里“混”?孩子的纪律或学习出现问题时,如何和老师沟通?和同学们出现摩擦后,又该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与其说是孩子们要过的“坎”,还不如说是对爸爸妈妈智慧的考验。
我通常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上公办学校,就是按户口所在地区安排的那种。学校没有理由回绝,国家义务教育嘛!这样孩子会比较顺利入学。如果晚了一两年上学,可以借口说孩子身体不好,或者老家在外地等,这也是学校可以接受的理由。至于要不要和学校交代孩子的问题,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大家都不太清楚自闭症是怎么回事的前提下,我一般都会建议家长先不要急着告诉老师孩子是自闭儿。因为网络上对于自闭症的介绍会让老师产生一个错觉:孩子很差,不会讲话,不会沟通。事实上,能去学校的孩子通常都有一定的认知和沟通能力,何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还会不断进步。如果很唐突地告诉老师孩子有自闭症,说不定就先把老师吓住了,但是也不能什么也不说,直接把孩子往班里一塞,因为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不事先和老师打招呼,等到老师自己发现孩子有问题,就会觉得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如果家长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又怎么能盼望别人来帮助他呢?所以还得说,关键是怎么说,说到什么尺度。
“我的孩子比较调皮,他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他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好,他的自控性不太好,他很多动,他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他在不舒服的情况下会大叫……”我们可以先不告诉老师孩子是自闭症,而把孩子的表现如实地和老师进行探讨,并诚恳地请求老师对孩子进行帮助。这样的话,一方面,老师会更多地关注孩子,另一方面,也会觉得家长很关心孩子,愿意与老师沟通。等到老师发现孩子的确在某些方面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估计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内心就会慢慢开始接受这个孩子。
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发生的情况以及老师的态度,慢慢透露孩子的情况。必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争取老师对孩子的同情,告诉老师自己带这样的孩子有多艰辛,在孩子身上付出了什么。这个世界毕竟是好人多!等老师对孩子有了感情,对家长也有了信任之后,相信一定会慢慢接纳我们的孩子。
齐齐的上学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他两岁多被托班的老师发现问题之后,我就带着他去医院诊断,上机构训练,找专家咨询……等到齐齐开口说话之后,我也像其他父母一样,希望他能尽快融入普通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齐齐快四岁的时候,我又把他送入家门口的幼儿园。庆幸的是,因为是地段生,尽管老师们颇有微词,但并没有把齐齐赶出来。渐渐地我发觉,虽然我每天硬着头皮把齐齐送去幼儿园,可孩子一点进步也没有。
有一次幼儿园家长半日活动,我也去参加了。从八点半进校、玩游戏、做早操、吃点心、上课、唱儿歌,一直到十一点吃午餐,没有一项活动是齐齐可以参与其中的。看到齐齐一会儿冲出队伍满操场跑,一会儿又跑出教室到厨房探视一下,一会儿又在教室里兴奋得大笑大叫,那时候的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直到我办了儿童发展中心,果断让齐齐参加大强度的能力训练。一年多以后,齐齐在说话、表达、行为、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我才又恢复信心,把他送去幼儿园。
我永远都记得那个令人忐忑的夏天,由于齐齐不能马上适应在教室里坐下来听课而被一家私立幼儿园婉拒。虽然有一些气馁,但我并没有失去信心,内心总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前进。
上天待齐齐真是不薄!因为一位热心家长的介绍,我遇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副教授。周老师把齐齐推荐到了区内唯一一所有特殊教育班的幼儿园——兰溪路幼儿园。为显诚意,报名那天我特意起了大早,第一个等在幼儿园门口。园长虽然看上去挺严肃,但对孩子却非常和蔼,仔细观察了孩子之后,说道:“你这个孩子的理解、语言倒还是可以,放在特殊班里有些可惜了,你先带孩子回去等待回音。”过了几天,区里的特殊教育教研员李老师打来电话,安排齐齐去了另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岚皋路幼儿园。
暑假终于过完,怀着一颗不安的心,我盼来了开学。幼儿园的长廊上,我带着齐齐等在园长室门口,内心的感受无法形容。骄阳、斑驳的树影、幽长的走廊、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我无法平静的心。那长长的几分钟,全世界似乎都是寂静的,只有我的心跳。
齐齐被分配在宋老师的班里。在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前一两个月,他并不十分适应,还会有走出教室到处转悠的情况。班里的两位老师很是负责。一位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安排另一位老师单独带齐齐,慢慢地齐齐就能在教室里坐下来听课了。每天做早操时,朱老师总是单独带着他。也许是朱老师绘声绘色的表演感染了齐齐,他总算能跟着大伙儿动了起来,虽然他的动作略显笨拙和不协调。
到了下半学期,齐齐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特别是社交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仅能参与游戏,还学了不少孩子们的语言呢。一年之后,齐齐顺利进入了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五年的小学生活,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关心与帮助下,齐齐又有了很大进步。
说到齐齐的好运,我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感恩。这一路走来,若不是有那么多好心人对齐齐的帮助,他不可能取得现在这么大的进步。作为齐齐的家长,对于每一位医生、老师以及其他所有帮助过齐齐的人的辛勤付出,我都报以极大的肯定和感激。
在目前的情况下,自闭儿要上学真的非常不容易。因为没有太多经验,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去帮助我们的孩子;而实际上,因为班里有了一个自闭儿,影响别的孩子学习,老师的工作量有所增加是必不可免的,所以,我们应当感谢这些老师们的付出。
反过来说,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看到父母带着自闭儿的艰辛以及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内心肯定会有所触动。在得到了来自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后,他们会知道自己的工作是非常伟大和有意义的,怎么会不愿帮助我们的孩子呢?有了良好的沟通和情感的培养,那些教齐齐的老师们都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他们都是发自内心来关爱齐齐成长的。
为人父母,千万不要有太多抱怨!虽然我也知道,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包括学校的老师不了解自闭儿,甚至歧视自闭儿,有的学校、幼儿园不愿意接收自闭儿,但从家长的角度而言,抱怨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为孩子选择康复的手段、教育的方法,甚至创造更好的未来……
齐齐一路走来,和所有的自闭儿一样,也参加过一些训练班,当然不可能所有的训练班都一样的好;去过很多医院,也不是所有的医生都很负责任;出门在外,也曾被很多人歧视;去上学,也被一些学校拒绝过……但是,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人。我认真地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为齐齐选择更好的教育方法;我诚恳地向他人道歉,因为齐齐的行为问题确实影响了别人的生活;我努力宣传自闭症知识,希望这些孩子最大限度地被社会接纳;我真诚地感谢那些帮助过齐齐的人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齐齐现在的进步。齐齐的幸运绝对不是偶然!
齐齐的经历虽然只是个案,但相信能带给家长很多启迪。在我国发达地区,如台湾,已经在普通学校设有为特殊需求学生安排的资源教室,实行融合式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特殊儿童到普通学校就读依然缺乏资源和经验。相信这些都会慢慢改善,但现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家长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