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视图
根据国家制图标准规定,视图有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
5.1.1 基本视图
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表达一个形体可有六个基本投射方向,相应的有六个基本投影面分别垂直于这六个基本投射方向。这六个基本投影面,分别取名为:V、V1——正投影面(正面直立位置);H、H1——水平投影面(水平位置);W、W1——侧投影面(侧面直立位置)。
将置于六投影面体系中的机件向各个投影面作正投影可得六个基本视图,它们是:
主视图——由前向后投射在V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左视图——由左向右投射在W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俯视图——由上向下投射在H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右视图——由右向左投射在W1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仰视图——由下向上投射在H1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后视图——由后向前投射在V1投影面上所得的视图。
为了能在同一平面的图纸上画出六面基本视图,规定V投影面不动,H投影面绕X轴向下旋转90°,V1投影面绕其与W投影面交线向前旋转90°,再与W投影面一起绕Z轴向右旋转90°,H1投影面绕其与V投影面交线向上旋转90°,W1投影面绕其与V投影面交线向左旋转90°,如图5-1所示。
通过上述各投影面的旋转即可在同一平面上获得六面基本视图,如图5- 2所示。当六个基本视图按图52配置时一律不标注视图名称。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实际画图时,选用几个及哪几个基本视图,应根据清晰、完整、简练表达机件的原则而定。

图5- 1 基本投影面与六个基本视图

图5- 2 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及配置
5.1.2 向视图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为便于看图,应在向视图的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向视图的名称,如A、B、C等,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如图5-3。

图5- 3 向视图
5.1.3 局部视图
将机件的局部结构形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这样所得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如图5 4所示的机件,用主、俯两个基本视图已清楚地表达了主体结构形状,为了表达左、右两个凸缘形状,再增加左、右视图显得繁琐和重复,这时就可以采用局部视图,只画出左、右两个凸缘形状,这样的表达方案不仅简练、重点突出,且看图、画图都很方便。

图5- 4 局部视图
局部视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如下。
(1)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一般以波浪线表示,如图5- 4中的A向局部视图。
(2)当所表示的结构是完整的,且外轮廓又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不画。如图5-4中的B向局部视图。
(3)局部视图可按基本视图配置的形式配置(如图5- 4中的A向局部视图),也可按向视图配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图5-4中的B向局部视图)。
(4)局部视图一般需进行标注,在局部视图的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如“A”,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当局部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略标注。如图5-4中的A向局部视图的箭头和字母A均可省略。
5.1.4 斜视图
当机件部分结构的边界面相对基本投影面处于倾斜位置时,在基本投影面上的投影就不能反映该边界面的实形。为表达该倾斜结构边界面的实形,可增设一个与该边界面平行且垂直于基本投影面的辅助投影面,将机件的倾斜结构向辅助投影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为斜视图。如图5-5中所示的A向视图。

图5- 5 斜视图
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如下。
(1)斜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上倾斜部分的局部形状,因此机件的其余部分不必在斜视图上画出,可用波浪线断开。见图5-5(b)。
(2)必须在斜视图的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如“A”,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上同样的字母“A”。画箭头时,一定要垂直于倾斜结构的边界面的投影,字母要水平书写。
(3)斜视图一般按投影关系配置,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的位置,在不致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允许将图形旋转,其标注形式如图5-5(c)所示。标注旋转符号时应注意,旋转符号用以字高为半径的半圆弧绘制,旋转符号的箭头方向要与斜视图的实际旋转方向一致,表示斜视图名称的字母应靠近箭头一侧。
采用视图表达机件的外形时,应根据机件的结构、形状特点选用合适的视图。在完整、清晰地表达机件外形的前提下,力求视图数量最少,绘图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