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航天航空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率先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产业之一。近些年来,通过自主创新,我国航天航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分辨率卫星、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ARJ21支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等大工程相继实施,取得了成功或重要进展,使得我国航天航空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随着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来临,围绕抢占未来制造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内外制造业的创新变革使得航天航空制造业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航天航空制造业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水平较为接近的产业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围绕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线,大力提升航天航空装备制造水平和产业化发展能力,在航天航空领域率先实现由大向强的突破,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结构升级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为对接国家总体战略,在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专项支持下,林忠钦院士、尹泽勇院士担任顾问,孟光教授任组长,郭立杰、贾东晨、黄瓯、郭博智、陈磊任副组长,牵头承担了中国工程科技2015年度重点咨询项目“航天航空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地区相关航天航空领域优势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近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项目研究。项目已于2016年底完成并顺利通过中国工程院组织的验收。项目研究主要集中于航天、商用飞机和商用航空发动机三大代表领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牵头负责研究总报告及子课题四“航天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任务;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牵头负责子课题一“航天航空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及子课题二“长三角航天航空制造业区域经济融合研究”任务;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子课题三“航天航空产业制造业体系研究”任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参与了课题研究。
经由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统一策划,基于该研究项目,由研究项目主要单位共同参与编著完成了“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中的《航天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分册。
本专著借鉴了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以2030年前国家航天航空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分析了我国航天航空智能制造装备及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发展重点,对比了美、俄、欧洲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航天航空产业在制造技术及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工艺设计、设计制造协同、标准化建设、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制造、复合材料研发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航天航空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专著一方面面向国家战略急需、重大专项应用和技术领先方向,提出航天航空智能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工业机器人突破技术、技术攻克难点,以及重大装备、复合材料制备、增材制造装备、绿色制造装备等发展新路径;另一方面,专著还针对如何对接国家战略,聚焦产业优势,规划了航天航空产业制造体系,制定了技术路线图,并提出相关重点示范工程和发展建议。专著的出版对全面提升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核心制造能力,探索一条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航空智能制造的“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出版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全书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孟光教授主持编写工作,项目研究单位主要项目组成员参与了编写、统稿和审稿工作。
衷心感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的大力支持和全体项目研究人员的辛勤付出。
本书中引用的有关图表已尽可能征得相关单位和人员许可,如有遗漏之处,敬请谅解。限于作者水平和时间,书中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