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卫星制造关键技术
2025年09月26日
3.1.3 卫星制造关键技术
卫星通常由本体结构、天线结构、太阳电池阵结构等组成,按结构类型可分为:筒类、杆类、板类、接头类、结构板、装配体、天线、支架/梁及其他复合材料结构,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主要涉及多轴联动自动铺放技术、大型高速多轴铣切技术、数控缠绕/排布机/上胶技术、机器人发泡胶填充技术、机器人辅助注胶与埋件埋置技术、数控形面精度检测与研抛技术、复合材料超声辅助五轴加工技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等制造技术。图3-3是卫星典型结构图。
在新的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下,卫星具有显著的大型化、轻量化、长寿命、高精度、高可靠、高稳定度等特点,这对卫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必须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必须降低结构在卫星整体中的比重,必须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等。卫星结构主要由承力筒、杆件、接头、安装板、太阳翼和反射面等零件连接装配而成,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加工/成形难度大,所需关键零部件全部为小批量定制生产,成本高、周期长。
图3-3 卫星典型结构图
经过近年的发展,卫星上的筒、杆、板、接头等四大类典型零件所需的机械加工装备,以及装配体组合加工所需的机械加工/测量装备,基本满足卫星结构件加工/成形需求,但可靠性和加工效率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部分设备关键功能部件尚依赖进口(如高精度测量传感器等)。碳纤维复合材料筒、板、接头等零件成形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大型纤维自动铺放装备国外禁运,纤维自动编织装备实现进口替代,但核心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