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系统的形成

3. 铁路系统的形成

1947年前,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孟买以及卡拉奇构成了印度铁路的四大枢纽核心。以这些沿海口岸城市为中心,向内地发散辐射形成印度铁路的干线系统。铁路主干线以东孟加拉铁路、东印度铁路、孟加拉拿普尔铁路、大印度半岛铁路、南印度铁路、孟买巴洛达铁路、马德拉斯与南马拉他铁路、阿萨密孟加拉铁路、西北铁路等等为主[12]。境内的干线四通八达,遍布次大陆各个角落,辅以相当规模的支线系统相互整合,在印度次大陆形成了十分稠密的网状铁路系统。

这时期修筑的铁路轨道宽度可分为宽轨、中轨及窄轨三种。为便于货物的运输,沿海口岸城市连接内陆广袤腹地的铁路干线都采用了宽轨,恒河平原北部地区的干线及大多数的支线则采用中轨,北部山区及地方性铁路则设计为窄轨铁路(图3-4)。从线路的分布及轨道宽度的分区运用可以看出,英统治者在这里修筑铁路完完全全是从剥削统治及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的。英统治者把原料产地至沿海口岸的货运费率设置得比内陆地区之间的低很多,显然这极大地限制了本土经济的发展。这些由英国殖民者修建的铁路其实是英统治者的吸金与压榨工具。从建成的第一天起,它就成为“印度大象”身上的捆绑着的一条条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