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刘铮.人口学辞典[M].人民出版社,1986.
[2]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世界银行,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译.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5]世界银行,劳动部社会保险研究所译.老年保障——中国的养老金体制改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6]范宝俊,王以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实务[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7]陈朝先.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刘民茂,张纯元.人口结构学[M].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9]王胜今.人口社会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10]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00.
[12]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杜鹏,郭志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析[M].华龄出版社,2000.
[14]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6]王胜今,尹豪.东北亚区域人口与发展[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17]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
[18]赵瑞玫,王爱丽,任伶.中国农民养老保障之路[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9]国家统计局.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0]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21]科林·吉列恩等著,杨燕绥等译.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M].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2.
[22]霍斯金斯等.21世纪初的社会保障[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4]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5]张云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6]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M].人民出版社,2006.
[27]尹豪.人口学导论[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28]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9]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0]罗伯特·霍尔茨曼等著,郑秉文等译.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1]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2]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构建和谐社会:关注老龄化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5]阎坤.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6]杨翠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7]梁鸿,赵德余.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8]李通屏等.人口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9]梁鸿,赵德余.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
[40]张恺悌,郭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41]谢冰.社会保障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2]王德高.社会保障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3]钟涨宝.农村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5]黄晓.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46]贾丽萍.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8.
[47]曾涛.转型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8]黄庆杰.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选择与政府责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49]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0]王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51]朱悦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2]于威.中国农村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53]赵娟丽.甘肃省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法律制度构建[D].兰州商学院,2010.
[54]张新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55]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
[56]杨珞.传统孝道在我国农村养老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
[57]王如鹏.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58]廖影.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59]谢慧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D].陕西师范大学,2010.
[60]沙玉霞.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61]王金宇.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0.
[62]王瑛洁.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
[63]霍志刚.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4]周建再.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4.
[65]龙国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路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4.
[66]王薪薪.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公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
[67]任兆锦.传统孝文化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及其改善研究[D].西北大学,2015.
[68]司薇.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D].吉林农业大学,2015.
[69]郭瑞英.农村养老保障的政府责任——演进逻辑及体系选择[D].南京大学,2016.
[70]战歌.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71]常亮.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演进与文化反思[D].中国农业大学,2016.
[72]张力也.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3]王海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74]梁娟.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5]刘助仁.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述要[J].湖南社会情报,1994.7.
[76]张晶.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4.
[77]张再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和经济后果[J].南开大学学报,2000.1.
[78]邓志旺,励丹霞.浅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J].人口学刊,2000.5.
[79]姚静,李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0.10.
[80]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81]罗淳.对人口老龄化之说的几点质疑[J].人口研究,2001.6.
[82]郅玉玲.江南三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比较[J].西北人口,2002.2.
[83]庹国柱,朱俊生.国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4.4.
[84]李建新,于学军等.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5.
[85]陈桂华,毛翠英.德、日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理论探讨,2005.1.
[86]顾天安.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及其启示[J].日本研究,2005.4.
[87]李宏.21世纪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04):33-36.
[88]牟放.西方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方财政研究,2005.12.
[89]张乐.印度社会保障体系概述[J].南亚研究季刊,2006.2.
[90]张国平.我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J].农业经济,2006.4.
[91]赵德余,梁鸿.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新思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5.
[92]常红晓,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J].财经,2006.9.
[93]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7.1.
[94]原新.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问题[J].理论视野,2007.9.
[95]蔡建明,王国霞,杨振山.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J].人口研究,2007.9.
[96]刘同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建立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97]任兰兰.以孝文化为依托,促进农村家庭养老[J].人口与发展增刊,2008.
[98]张敏.弘扬孝文化,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2008.2.
[99]吴海盛,赵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2008.3.
[100]成彦.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老人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01]李文政.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02]谢冰,李海鹏.近十年国内农村养老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09.6.
[103]韩梅,侯云霞.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与农村养老模式探析[J].特区经济,2009.8.
[104]李时华,龚志民.农村养老保障国外经验比较及借鉴[J].消费经济,2009.8.
[105]周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研究[J].学术交流,2009.9.
[106]龚秀美.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107]张云英,黄金华,王禹.论孝文化缺失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08]梁瑞敏,毕可影.老龄化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0.2.
[109]柯楠.建立农村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J].行政论坛,2010.2.
[110]靳鑫.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完善[J].理论学习,2010.2.
[111]曾毅,王正联.我国21世纪东、中、西部人口家庭老化预测和对策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2.
[112]陈淑君,刘建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黑龙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13]陈建华.传统养老困境下的新型养老文化建设[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
[114]唐自政.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0.3.
[115]杨翠迎,冯广刚,任丹凤.人口“双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方向调整的思考[J].西北人口,2010.3.
[116]刘俊.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J].科教导刊,2010.4.
[117]王国华.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经验及启示[J].新农村建设,2010.4.
[118]夏敏,韩旭峰,韩建民.当前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19]刘东华.“新农保”中的“捆绑机制”批判——政府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的决策效能反思[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120]郝金磊,贾金荣.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11.
[121]白玉平.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12.
[122]刘军伟,毛梅.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倒挂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J].开放导报,2010.12.
[123]黄亢.浅论“智利模式”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启示[J].金融领域,2010.12.
[124]杨霄.农村“SFSN”多维立体养老新模式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2.
[125]王文娟,马国栋.孝道回归与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J].劳动保障世界,2011.1.
[126]丁登林.关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析[J].求实,2011.1.
[127]赵悦.吉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J].当代生态农业,2011.1.
[128]刘霞,申锦莲.关注老龄化,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以烟台为例[J].行政与法,2011.2.
[129]陶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130]秦永红,张伟.印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11.2.
[131]黄佳豪.文化养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2.
[132]孙江超.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1.5.
[133]黄阳涛,李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134]王晓娟.农村养老的困境与出路[J].理论研究,2011.6.
[135]张海川,郑军.2001—200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保险研究,2011.7.
[136]兰晓红,王丹.东北三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J].特区经济,2011.11.
[137]姚成林.我国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理论学习,2011.11.
[138]李玲.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139]王泽强.乡—城人口迁移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基于“年龄—迁移率”的定量分析[J].西部论坛,2011.11.
[140]韩旭峰,夏敏,韩建民.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141]李成波.“新农保”语境下的农村养老方式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1.12.
[142]左霞,黄正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
[143]赵现军.近年来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18.
[144]李辉,王瑛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
[145]董西明,李大庆.文化转型下我国社会养老新模式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12.2.
[146]丁少群,王信.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可持续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2.2.
[147]苗艳梅.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精神需求状况分析[J].社会福利,2012.3.
[148]霍静.浅谈关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2.8.
[149]林宝.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及改革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11.
[150]黄丽丽,卢冠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价值与保障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
[151]刘春梅,李录堂.陕西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与需求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152]胥英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农村养老对策[J].理论与改革,2013.5.
[153]黄利霞.论人口老龄化视域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J].求索,2013.12.
[154]穆怀中,陈曦.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路径及过程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5.1.
[155]封铁英,牛晶晶.中国老龄化高峰期农村养老金缺口预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156]蒋军成.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演进与发展趋势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157]梁捷.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吗[N].光明日报,2006—2—27.
[158]田雪原.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6—20.
[159]李仲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8—2—25.
[160]党俊武.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N].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2011—9—20.
[161]张子睿.吉林省全面启动新农保,为让所有人都老有所依[N].新文化报,2011—11—25.
[162]21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问题与对策研究[C].华龄出版社,2000.
[163]梁鸿,赵德余.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新挑战、新试验与新思路[C].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
[164]United Nations.Population Aging and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M].NewYork,1956.
[165]G.Becker.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in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Princeton[M].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0.
[166]R.Easterlin.Population,Labor Force,and Long Swing Sin Economic Growth[M].NewYork: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
[167]G.DeJong and J.Fawcett.Motivations for Migration:an Asssessment on a Value——Expectancy Model[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
[168]J.Caldwell.The Mechanisms of Demographyic Chang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Population Studies,1981,Vol.35,No.2.
[169]Hunt.Naturally Occurring Retirement Communities:A Multi-attribute Examination of Desirability Factors[J].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1985(3):3-21.
[170]D.Massey.Social Structure,Household Strategies,and the Cumulative Causation of Migration[M].Population Index:1990,56(1).
[171]Young J.Kim,Robert Schoen P,Sankara Sarma.Momentum and the Growth-Free Segment of a population[J].Demography,1991,28(1):159-173.
[172]Jenkins,Miche.Extending Social Security Protection to the Entire Population:Problems and Issues[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1993,46(2).
[173]Chand Sheetal K,Jaeger A.Aging Populations and Public Pension Schemes[J].Occasional Paper:No.147,1996.
[174]Dudley Kirk.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J].Population Studio,1996,50(3):361—387.
[175]Young J Kim,Robert Schoen.Population Momentum Expresses Pop-ulation Aging[J].Demography,1997(3):421—427.
[176]Schwarae J,Frick J R.Old age pension systems an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the Elderly——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ed.In the Person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Springer.Heidelberg,2000.
[177]Commission Co Chairs,Ryutaro Hashimoto,Walter F Mondale,etal.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Aging:Areport to World Leaders from the CSIS Commission on Global Aging[M].New York:The CSIS Press,March 2002.
[178]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4Revision[M].NewYork:UN,2005.
[179]Robert Holzman,Richard Hinz.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Century: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J].The World Bank,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