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阃府

都阃府

都阃府,原名为“世德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是五亭公(吴昌风)的飨堂,属“祠屋合一”建筑。都阃,即都司,四品武官。1898年,五亭公三子吴拔桢从北京派到山东青州,任“都司衔”守备,世德堂外大门就镶嵌上了“都阃府”字样的门额。

都阃府是一座三进三开间带单侧横屋的建筑,规模不大,却是当年培田最为华丽的建筑。结构形式同培田其他民居,但用料考究,施工精细,工艺水平高且有文化内涵。该屋1949年后被征用为当时的区乡政府,以后用做大队部和村委会,1994年被大火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

都阃府被烧毁了,但还是遗留下了几件很有价值的东西:一是门口两根石缠龙桅杆,是当年房屋主人文武竞秀的象征;二是前庭院中用各式河卵石精铺而成的“鹤鹿同春图”;三是一块介绍主人生平的石碑“五亭公墓表”,该石碑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当时的刑部尚书贵恒篆额,进士、中宪大夫上杭人李英华撰文,光绪十六年状元泉州人吴鲁书写,北京琉璃厂高学鸿镌刻,当时“共费二百余金”。该墓表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文物精品,但现在已经非常残破,甚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