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养立教——商业建筑、公益建筑
2025年10月13日
第五章 兴养立教——商业建筑、公益建筑




“兴养立教”之提出,见于《培田吴氏族谱》光绪本卷十三《郭隆公义仓义学记》。“兴养立教”,用今天的话来说,包括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兴养,就是努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立教,就是在“兴养”的同时,抓好文化和道德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与道德素质。历史上的培田,“兴养立教”是成功的。
培田人遵循客家传统,崇文尚武、尊师重教,发展培田的文教事业,取得了很大成效。然而,培田人也知道,没有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崇文重教”是没有基础的,“耕读传家”也难以为继。培田耕地资源不充裕,仅靠“耕种”无法打下厚实的经济基础,利用培田丰富的山区资源,发展和沿海地区的商贸,才能改善经济。从《族谱》上看,好几代培田人都有“置笔砚而理牙筹”(放下读书,从事经商)的经历。培田人经商大多以长途贩运为主。他们吃苦耐劳,其中也不乏灵活机智者,所以成功者不少。培田历史上的富户,都是靠经商起家的。
所不同的是,培田商人,大多是“言商仍向儒”的“儒商”。他们只是把经商作为赚钱手段,并没有作为人生追求目标。一旦小有成功,即重回“耕读传家”这一客家人认为的主流上来,回乡置地建房,捐资教育,发展文教。所以,培田虽然以经商起家,但一直是“耕读传家”的典型。不过,有学者认为,正因为这个原因,培田人错过了向以工商为主的现代经济发展和走向沿海城市的机会。这是培田人“时代的缺憾”,的确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