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确立
从1850年到19世纪60年代末,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撰写过程中,以生产方式研究为基本方法,突出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向度,并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剖析资本对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理解和批判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的空间存在形态。至此,马克思的空间生产思想已经确立。
马克思在经典巨著《资本论》中以商品分析为研究起点,从工业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今天,理论家们对《资本论》的解读过多地从垂直向度(历史向度)着眼,过少地从水平向度(空间向度)推进;理论家们从历史向度解读《资本论》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奠基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的交往实践。实际上,马克思是站在工业资本主义历史地平线上开创性地研究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向度或者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研究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条件和空间形式的。马克思的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理论为反思当代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问题谱系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他的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理论能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自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来一直稳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空间结构体系;马克思的工业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理论使我们能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何以能够从马克思那个时代充满竞争的工业形式生存到今天先进的、由国家管理的并且是寡头垄断的跨国工业形式。
以往人们在认识工业资本主义及其空间生产方式的时候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和空间的生产、空间的统一、空间的分裂、空间的转移过程是两个过程,实际上,这两个过程就是同一个过程,就是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生成过程,脱离工业资本主义内在的空间统一、空间分裂、空间转移过程就无法认识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