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生产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空间生产对于城市创新文化氛围的孕育、以创新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的空间配置、宜居环境的构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城市公共空间生产可以助推城市创新文化氛围的孕育,促进创造性产业的汇聚与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宽松、兼容和艺术特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吸引创新性团队和创新型人才、聚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业、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新城市的基本路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刻,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吸引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人才,即通过给那些对于先进的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艺术家及其他人员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来吸引一系列这类产业。过去,在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时,我们的产业发展追求规模大和范围广的产业;今天,在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时,我们的产业发展应该追求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核心就是吸引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落户,让这些人成为“社会的导师”。21世纪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才争夺战在全球开打,这场争夺大脑、争夺创新人才的战争将决定一个城市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人才需要特定的公共空间,因为对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来说,不宽容的环境、没有创新氛围的环境、没有艺术特质的环境会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到专业研究,如何通过公共空间的生产塑造宽松的管理环境、塑造能够激发创新的日常生活氛围以吸引并留住创新人才和团队,进而集聚创新性经济要素,让中国占据全球产业制高点,再进而让中国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的国际综合竞争能力,已经成为空间生产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生产在满足普通市民的公共空间需求的同时突出满足那些对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教育水平较高、更为富足的技术精英的公共空间需求。这些科技精英对公共空间所持的最具有吸引力的理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着眼于创造一个优质而“清洁”的城市经济,营造明显没有烟囱的环境,提供便利的午餐和价格低廉的住房。在这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方案中,公园、大学校园以及宜人的环境取代了低税收与宽松的管理,成为刺激创新型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城市所希望吸引到的新兴战略产业的专家们通常带有何种专一的工作取向,以及城市所希望吸引的以科技为基础的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条件。
当前最紧迫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生产必须迎合技术创新类型的产业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一般会避开密集的高楼大厦或者巨大的工厂复合体,偏爱一种更像“大学校园”的环境,这种环境通常伴有进行过景观规划的步行街,靠近自行车道及其他娱乐设施。
这与这些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的技术工人感知的工作方式有关。他们不仅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也需要在研究、工程及更常见的制造业等领域的不同职能之间进行合作。许多以网络为基础的高技术工作本质上需要合作,而这种合作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白领工作的环境。在传统的白领工作环境中,往往有着统一的等级观念和共同的作息时间表。但是,这种创新型工作环境中有一种“随时随地”的文化,而不是中心城区办公楼里那种“同时同地”的文化,这里的工作完全只与是否完成有关,而与中心城区办公楼中玩的朝九晚五游戏毫无关系。
这种类型的工作地点和社区一旦发展完善,往往会促进此类工作人员以及寻求雇佣他们的公司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这种公共空间中弥漫着这样的观念:我可以住在气候宜人的地方,可以在离开工作场所15分钟的地方买房,这里是养育孩子的优良场所;我可以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而且如果觉得不合适,我沿路而下再找一份就是了。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生产突出精英教育的特征,通常它将大学校园纳入周边规划好了的科技社会之中,塑造后工业地理特征:车辆不多,一切都在高效运转,全部日常生活都以逻辑与秩序为基础。廉价土地、无工会的环境和通常的低税收等特征对于传统工业社会中的制造商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对于技术专业人士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了。
另外,从一些成功的经验来看,仅仅依靠一两个顶级人才不可能发展出创造性的产业。通常,在最重要的IT产业及生命科学、制药中心、金融中心等领域除了一群专业人士之外,还要有一帮企业家、艺术家等看起来不相干但同样非常有创造性的人。如果认为吸引高科技人才就能搞好高科技产业,是非常片面的。创造性的人才最喜好集聚一块,通过相互刺激产生新主意、新项目,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必须同样地富有生气,科技人员也有孩子和家庭,需要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区。现阶段的公共空间生产在战略上应该从此着眼,在具体的空间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生产把专业人士、企业家、艺术家等等非常有创造性的顶级天才融合、汇聚到一起,相互激发创造性,为中国创新性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公共空间条件。
第二,以公共空间生产助推宜居环境的构建和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在休闲空间、郊野公园、社区和邻里公园、公众目的地这四个层面上建设公共空间,打造城市空间的属人性,让公共空间中的每一座建筑和雕塑都叙述城市生活的故事和文化意义,既充分发挥公共空间景观美化的作用,又充分发挥马尔库塞从批判美学指认的公共空间美学化的感人力量,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们昂扬的生活风貌,迸发人们热烈的生活激情,触发人们无限的创新灵感。
休闲空间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不管是对市民还是访客,都要能够在这种空间中真切地感受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现实中提供一个可靠的空间形态。
郊野公园的建设让人们在紧张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舒展头脑和身体,从世俗社会的纷争中摆脱出来,融入自然环境中,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社区和邻里公园是社区居民的重要活动场地,也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类公园绿地,是建设和谐宜居家园的重要载体。在居住社区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前,社区和邻里公园一方面是工业城市拥挤不堪和环境污染的解毒剂,另一方面是社区居民加强交流和接触、相互了解、增进共识、和谐共处的媒介,也是重建邻里关系的重要载体。由此,可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邻里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比较陌生,社区和邻里公园已经成为联结社区居民的纽带。
应打造类似法国拱廊街的公众消费目的地,适当建设购物中心、公司广场、拱廊、画廊和许多被刻意营造和主题化的场景,为市民各种文化创意性实践提供可能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