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艺海》简介
《青岛艺海》这本书是由.吕铭康著创作的,《青岛艺海》共有123章节
1
涓滴成海 蔚为大观——写在吕铭康新作《青岛艺海》出版之际
《青岛艺海》是作家、文艺评论家吕铭康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文集。前几年,他连续在青岛出版社“人文青岛”丛书中出版了《青岛与京剧》《青岛与曲艺》两书,受到业界和...
2
自序
《青岛艺海》是我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本书。《青岛与京剧》是由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序,《青岛与曲艺》则是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3
目录
目 录 涓滴成海 蔚为大观——写在吕铭康新作《青岛艺海》出版之际 自序 青岛与演艺之缘 (一)与影视艺术之缘 (二)与戏曲艺术之缘 (三)与话剧艺术之缘 (四)...
4
青岛与演艺之缘
青岛自1891年建置以来的120多年里,演艺活动一直非常活跃,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演艺人才,还有许多艺术大师和名家来过青岛,其中京剧界“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
5
(一)与影视艺术之缘
众所周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向观众放映活动影像,这是电影的正式诞生。而电影与青岛结缘,是在仅仅两年后。 1897年,德国派兵强行...
6
(二)与戏曲艺术之缘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众所周知,戏曲中最突出的剧种是京剧,京剧在青岛也颇有影响。在青岛比较有影响的戏曲剧种还有茂腔...
7
(三)与话剧艺术之缘
1922年12月10日,苦难深重的青岛终于结束了被德国和日本强占25年的历史,回到祖国怀抱。此时的青岛已有私立青岛大学,并先后建起了多所中小学校。于是,话剧开始...
8
(四)与曲艺艺术之缘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现在,青岛的东路山东琴书、胶东大鼓和山东快书均被确定为国...
9
(五)与音乐歌舞之缘
青岛被称为“音乐之岛”,这是有缘由的。 青岛传统的民间音乐源远流长,特别是道教音乐,起源早,传播广,影响大。后因德国侵占青岛,西洋音乐开始兴盛,因教堂的建立,教...
10
回顾青岛永安大戏院
位于青岛平度路22号的永安大戏院,曾有“华北第一大剧场”之称,当时在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天蟾大舞台。那时的梨园界就流传着“没到青岛永安大戏院唱过,就不算名角”的说法...
11
1924年,刘子山出资建造
1924年建成时,名曰新舞台,后曾用名大舞台、光陆大戏院和新新大舞台,直到1948年命名为永安大戏院,一直是以演京剧为主。戏院建筑面积为2445平方米,砖木结构...
12
京剧名家荟萃于此
1927年2月,当时的京剧名伶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程艳秋(即后来的程砚秋)、荀慧生、高庆奎、筱翠花、程继先、王又辰等,应军阀张宗昌之邀,为其父祝寿,...
13
80年代曾经辉煌
1966年8月,该戏院曾改名为“延安剧院”,直到80年代后期又恢复原名“永安大戏院”。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许多戏曲名家也争相来此演戏。就京剧而言,其中旦行有...
14
光陆大戏院是老青岛第二大戏院
在老青岛,规模仅次于永安大戏院的,那就是老台东的光陆大戏院,当年位于福寺路4号(台东三路原商业市场内,现为万达广场)。当时许多京剧名家来青岛,除了在市里的永安大...
15
华乐戏院:青岛最早的剧场
位于中山路212号的华乐戏院,始建于1903年,是青岛最早的剧场。它历经德、日占领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一次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日战争日伪统治时期,第二次国民...
16
老青岛最早的剧场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随即对青岛进行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把中山路(当时称山东大马路)北头一带——以德县路和保定路为界,划为华人居住区。这里靠近小港、大窑...
17
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华乐戏院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对一些长驻的基本演员始终都免费供膳食。这些基本演员,即内行话所谓的“底包”。他们演出有工资,即所谓“包银”。不演出时...
18
许多名角荟萃于此
当时,许多名角都来华乐戏院演过戏。青岛解放前来此演出的就有评剧大师新凤霞,京剧名旦黄桂秋、童芷苓、云燕铭,著名京剧老生王又辰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京剧名旦戴绮霞,...
19
曾经辉煌的青岛工人剧场
我从青少年时代就一直居住在江苏路的北头,距离上海路的第三公园很近,而其中就有属于青岛工人文化宫的工人剧场,爱好文艺的我自然是经常去看节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
20
简陋的天成戏院
在“西大森”南村路市场内有座天成戏院(位于南村路22号)。我早就听说这是个不错的小剧场,但因为住在老街里,所以我尽管是个小戏迷,却一直没有去过。直到1961年,...
21
仅存在十年的共和大舞台
早在1922年,繁华的中山路(当时的山东路)附近的北京路上,顺兴楼饭店的西侧建起了一座戏院,同年11月出版的《青岛要览》介绍:“庆春新舞台,北京町。”这个庆春新...
22
老沧口的明月剧院
青岛自开埠以来,京剧以及青岛周边地区流行的茂腔、柳腔等地方戏,受到青岛市民的关注。一些戏院也就应运而生。先是1903年,中山路212号建起了华乐戏院;1924年...
23
老青岛的兰山路礼堂
现在位于兰山路1号的“青岛音乐厅”,以前叫“青岛市礼堂”,俗称“兰山路礼堂”,与飞阁回澜的青岛名景隔海相望,与繁荣一时的老商业街中山路比邻而居。它建于1934年...
24
硕果仅存的中国电影院
老青岛曾有过十多家电影院,而今硕果仅存且依旧放映电影的,唯有位于中山路97号的中国电影院。 中国电影院在青岛各影剧院中历史并不是最早的,建筑规模也不是最大的,但...
25
有着83年历史的福禄寿电影院
我对青岛福禄寿电影院(拆除前叫“红星电影院”)的了解,是源于青少年时经常来此看电影,再就是在这家影院还交了几位朋友(从1960年至最后拆除时担任影院副经理和经理...
26
追忆青岛胜利电影院
位于青岛锦州路58号的胜利电影院于2003年停业,随着信息城和科技街的兴建已荡然无存,很值得追忆一下。 胜利电影院(拆迁前) 胜利电影院在1936年叫新声大戏...
27
从“金城”到红旗电影院
1950年年末,我父亲奉调从上海永裕隆公司来到新建的青岛分行工作,主要从事土产进出口贸易业务,就在河南路24号(湖北路口,现改建为水饺店)。那时,还是孩提的我,...
28
曾经热闹非凡的第三公园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上海路的青岛工人体育场,人们至今还称之为“第三公园”。现已冷冷清清,只有青岛广电一个制作电视节目的部门还在这里坚守阵地。我从1950年到1975...
29
海水浴场与沙滩文化
青岛的海水浴场世界闻名,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每逢盛夏,海水浴场就人山人海,海里顿时俨然在“下饺子”。这也带动了沙滩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青岛...
30
老青岛有家“复兴书局”
书店,作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常常会成为人们精神层面的寄居所在。老青岛城市历史上有许多曾经存在过的书店未被立传,只留存于历史的过往云烟中。据我所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