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涓滴成海 蔚为大观——写在吕铭康新作《青岛艺海》出版之际
自序
青岛与演艺之缘
(一)与影视艺术之缘
(二)与戏曲艺术之缘
(三)与话剧艺术之缘
(四)与曲艺艺术之缘
(五)与音乐歌舞之缘
回顾青岛永安大戏院
1924年,刘子山出资建造
京剧名家荟萃于此
80年代曾经辉煌
光陆大戏院是老青岛第二大戏院
华乐戏院:青岛最早的剧场
老青岛最早的剧场
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
许多名角荟萃于此
曾经辉煌的青岛工人剧场
简陋的天成戏院
仅存在十年的共和大舞台
老沧口的明月剧院
老青岛的兰山路礼堂
硕果仅存的中国电影院
有着83年历史的福禄寿电影院
追忆青岛胜利电影院
从“金城”到红旗电影院
曾经热闹非凡的第三公园
海水浴场与沙滩文化
老青岛有家“复兴书局”
(一)起初,在街头撂地摊卖书
(二)抗战期间,开设“敬修书局”
(三)抗战胜利,迁址更名“复兴书局”
(四)青岛解放后,陈云等领导光顾“复兴书局”
老青岛的“凤点头”锣鼓
60多年前的“扑克热”
市南街头诗画
蜡版和油印机
青岛福建路出过的三位电影名家
(一)著名戏剧电影导演和表演艺术家崔嵬
(二)中国电影音乐一代宗师王云阶
(三)成功扮演“三毛”的王龙基
孟超:有缘领略青岛旖旎的神韵
早就向往并讴歌青岛
抗战前夕曾定居青岛
在青岛办报并组织演剧
《李慧娘》惨遭厄运
著名电影编导孙瑜与青岛
王朝闻:青岛是值得流连的海滨城市
雕塑大师——中国的“罗丹”
1981年来青岛——在“八大关”休养
赞美青岛——“值得流连的海滨城市”
博学多才的宋振庭
陈昌本与《渴望》
苦难童年不堪回首
福兮祸兮结缘文学
身先士卒拍摄《渴望》
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小本本”是创作源泉
痛悼著名京剧剧作家马少波
赵丹的青岛缘
赵丹执导《为孩子们祝福》的青岛缘
赵丹主演《海魂》的青岛缘
赵丹导演话剧的青岛缘
陈述:常来青岛拍电影、说相声
1981年陈述来青岛拍《诱捕之后》
陈述曾多次来青岛拍电影
陈述曾两次来青岛说相声
与老影星程之相识在青岛
意外相识 邂逅青岛
幼承家学 多才多艺
计划合作 遗憾未成
王晓棠与青岛有缘
青岛来了俩“列宁”
刁光覃在话剧《带枪的人》中饰演列宁
周正在国产电影《以革命的名义》中饰演列宁
追忆著名影星王丹凤
谢芳:初次“触电”是在崂山仰口
在青岛崂山仰口初次“触电”
再来青岛拍摄《第二次握手》
近年来频繁往来青岛
新中国首位“最佳女演员”祝希娟两次来青岛演出
青岛观众的鞭策是在艺术上前进的动力
新中国首位“最佳女演员”
不断进取永葆艺术青春
忆叶楠
邵宏来:荧屏上的陈独秀和李宗仁
嗓音雄浑的贾世骏
唐诃的生活充满阳光
当代中国散文诗泰斗耿林莽
雨露滋润禾苗壮的苗得雨
出自青岛的著名诗人孔林
感恩许评
童心未泯的儿歌作家刘饶民
怀念残疾诗人马立彦
与著名书法家高小岩“以戏会友”
青岛吕剧溯源
(一)山东吕剧,青岛结缘
(二)发展吕剧,青岛建团
(三)建团之后,硕果累累
(四)改革开放,重获新生
周信芳在青岛写就《海瑞上疏》
多次来青岛的尚小云
荀慧生的青岛缘
奚啸伯、欧阳中石师徒与青岛
张君秋青岛遇良缘
曾是青岛京剧团演员的著名小生刘雪涛
言慧珠五次来青岛
京剧名旦顾正秋的青岛往事
幼年丧父,拜师梅兰芳
红在青岛
赴台湾演出
来青岛演出的京剧女老生名家
徐东明
张少楼
蒋慕萍
王则昭
何玉蓉
著名剧作家吕瑞明是青岛人
扛着“铜锤”来青岛的漫画家李滨声
市场三路曾有少年京剧团
青岛二十四中曾经的“京剧热”
青岛曾有“葵花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