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剧作家吕瑞明是青岛人

著名剧作家吕瑞明是青岛人

1959年,由当时刚刚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的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组成的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出了新编传统京剧《杨门女将》,剧情感人,表演精彩。1960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著名导演崔嵬、陈怀皑将其拍摄成京剧电影,在全国放映后,更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片荣获1961年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在戏中扮演佘太君的老旦王晶华,扮演穆桂英的旦角杨秋玲,扮演采药老人的言派老生毕英琦等一些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要知道,剧本是戏剧之本。京剧《杨门女将》的编剧是范钧宏(已故)和吕瑞明,而吕瑞明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

著名剧作家吕瑞明,1925年生于山东青岛。他曾赴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研究科进修,在学生时期即酷爱京剧。1949年,他在青岛组织人民京剧团,与京剧表演艺术家吴素秋共同创作《节烈千秋》新戏公演,从此开始编剧生涯。1952年,他在北京京剧四团任编剧。1953年,他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任编剧,从事戏曲创作,曾参加《京剧丛刊》传统剧目整理工作。1955年,中国京剧院成立,他任专职编剧、副院长、代院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至1993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93年至1996年任艺术顾问。2003年退休后,他受聘任该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顾问。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志·北京卷》副主编,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吕瑞明

几十年来,吕瑞明个人或与他人合作创编了许多优秀剧目,主要有《伊帕尔罕》《蝴蝶杯》《夏完淳》《三盗令》《满江红》《初出茅庐》《龙女牧羊》《南方来信》《弹剑记》《草泽郎中朱丹溪》《福寿镜传奇》等。除《杨门女将》外,其中近代史剧《红灯照》(与阎肃合作)、现代京剧《恩仇恋》(与陈延龄合作)、新编历史剧《锦车使节》(与范钧宏合作)、《承天太后》(与高文澜合作)、中日文化交流剧目《坂本龙马》,先后荣获文化部或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剧本创作一等奖、优秀剧本创作奖、编剧奖等。1985年,他与日本剧作家共同创作大型神话剧《龙王》,由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艺术家合作演出,在日本连续上演110场,好评如潮。日本NHK电视台于1989年、1994年两次通过卫星向世界各地播放,被誉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创举。吕瑞明结集出版作品有《新时期京剧剧作集》《范钧宏吕瑞明戏曲选》。他现在是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4月,作为京剧《满江红》编剧之一的耄耋老人吕瑞明又被国家京剧院请出山,与著名编剧张永和合力改编,数易其稿,最终完成了此剧本的再度创作。此戏由于魁智出演岳飞,李胜素饰演岳夫人,杨赤饰演牛皋,还有江其虎、郑岩、张萍、陈国森、李阳鸣、张静等众多名角助阵。

京剧《杨门女将》剧照

近年,已经是90多岁高龄的吕瑞明还专门回顾了京剧《杨门女将》的创作经过:“大概是在1958年底,江苏省扬剧团演出了《百岁挂帅》,我跟钧宏同志去看了戏。我们当时都是京剧院的专职作者,看了戏之后,我们两个都很受感动,这个戏很精彩,特别是‘寿堂’和‘比武’。不过它的主题是写忠奸斗争,杨宗保去世之后,柴郡主感到朝廷刻薄寡恩,不想出征,而老太君顾全大局,说服大家,捐弃私怨,慷慨出征,是这样一个主题。我想如果改换一个视角,不是写忠奸斗争,而是写大敌压境的时候,朝廷内部出现一种投降主义的思潮,在这种情况下,老太君主动请缨,这样会出现另一种格调的‘十二寡妇征西’,或者可以另外得到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所以根据这个设想,吸收了扬剧的‘寿堂’和‘比武’,然后加上其他的情节,就形成了现在的雏形。当时所以要改编这个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剧院作者在选题时要考虑思想性、艺术性之外,还要考虑这个戏是不是符合我们剧院主演的特长,这样写出来的戏才能有思想、有人物,还能有特殊技艺的表现,如演唱方面的,或是武打方面的,或是做工方面的。这时候恰巧王晶华他们都来了,确实是人才济济。这个戏是群戏,很适合这个团来演出。我想这个戏既能很好地发挥他们年轻演员的潜能,同时又为他们创造新的课题,好多形象都是新的,和老戏不一样,像杨文广等。所以决定把这个戏纳入我们的创作计划。”

2014年8月21日于青岛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