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童年不堪回首

苦难童年不堪回首

陈昌本到底是作家,又学习并教授过新闻,还做过记者,为了配合我的采访,他早已把我需要的有关材料准备得一应俱全。

1935年4月,陈昌本出生在青岛市崂山脚下的丹山(现属青岛市城阳区)。在日寇入侵后,他的家境愈加贫困,由于饥寒交迫,9岁刚上小学三年级时就被迫辍学,每天披星戴月往返5公里,到日本人在青岛市沧口区开的炼钢厂做童工。一次,他因过度饥饿和疲惫而昏睡,凶狠的日本监工竟认为他是患了瘟疫,要活埋他。幸亏工友们在生死关头,拼命与日本人争斗把他抢救了回来。这次虎口脱险的遭遇,令他终生难以忘怀。

陈昌本

抗战胜利后,陈昌本又回到丹山小学读书。老师关鸿是位很有文学修养的人,指导着他读了不少鲁迅、冰心等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有次,关老师让大家以《我的一天》为题作文。陈昌本就以自己在日本人的厂里做童工的悲惨经历为题材,写成了1000多字的《童工的一天》,用流畅的文字倾注了自己对日寇的愤恨和对工友们的挚爱。关老师慧眼独具,立刻将《童工的一天》选为范文,不仅亲自在课堂上朗读,而且还登载在墙报上。陈昌本也由此悟出:这篇作文之所以被认可,原因就是他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逐渐地认识到:生活是艺术家的根。这成了他终生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