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结语

本书从源到流,从古代到现代,从符号到数字,对于视听艺术空间的数字化重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空间始终是本书的核心,“空间的构造以及体验空间、形成空间概念的方式,极大地塑造了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1]而人类和空间的关系有这样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可能前后继承,也可能交错并行、彼此关联。

第一步,认识空间。对于艺术空间的创建首先建立在人们认识空间的基础上,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种族,都会带来不同的空间认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也会带来相异的认识结果,人类的空间经验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得的;第二步,占有空间。“掌握空间是生物的第一种姿态……占有空间是存在的第一种证明。”[2]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是逐步地对未知空间或者他人领地占领的进程。空间是艺术的基本形式,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占领和拥有更多空间的历程,其中包括客观空间和虚拟空间。第三,创造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是为了营建目的而在环境中选择一个场所者均为表现空间的创造者”[3],认识空间、占有空间后,人类要学会的是创造各类空间。而数字技术也是帮助创造空间的利器,它创造出与传统艺术空间截然不同的新的空间。第四,利用空间。对于创造出的空间的合理利用,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当然也能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而服务。比如说现在数字化视听艺术中创造出的增强现实空间和增强虚拟空间,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在军事医学、城市规划等领域中。

在本书研究的视听艺术中,传统视听艺术的空间包含有客观真实存在的空间、存在于人的脑海中的想象空间,以及存在于客观空间的虚拟空间。舞台艺术是用客观空间来盛放的虚拟空间,影视艺术是用二维电子屏幕承载的空间幻象,而数字艺术包含着从平面延伸开去的无比广阔的虚拟的赛博空间,无须真实空间承载,受众可以随意进入和互动。而由赛博空间引出的一系列如虚拟现实空间、互联网内部的网络社会空间,数字图像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复杂并存,都是视听艺术空间在数字时代的呈现方式。这些方式改变了传统视听艺术空间的呈现方式,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客观空间是真实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虚拟空间正是人类孜孜不倦试图研究、创造和更好利用的空间。

数字化是本书的另一关键概念。从20世纪中期计算机在军事领域开始大规模运用,二进制开始代替传统的十进制思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进普通百姓家,谁也不能料到计算机对于这个世界的改变会是什么样。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对于传统行业的巨大影响。

视频网站的兴起使传统电视行业收视立减、广告分流;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城的兴起使得传统门店人群稀少,一些商业巨头纷纷投向电子商城;余额宝、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无疑是对传统银行业的剧烈冲击;嘀嘀打车、快的打车、U步拼车更是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洗礼,失去技术的支撑,你可能在街头站立几个小时也打不到一辆车,以至于现在有些城市禁用或者限制类似的打车软件……数字化可以影响一切,甚至摧毁一切,然后再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麦克卢汉曾指出:“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层面,而是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4]

在研究艺术的漫漫长河中,人们对于数字与艺术关系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新兴领域。本书的研究工作是对数字时代视听艺术的空间重构的一次巡礼,虽然在构建空间理论中提出了一个相对宏观的理论框架,但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稚拙和疏漏之处,其中的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数字时代瞬息万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案例也会为相关的研究课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另外,空间和时间如影随形,而数字时代视听艺术在时间上的呈现也是完全不同于传统视听艺术的时间呈现的,这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研究的入口。


[1]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80.

[2] CORBUSIER L.New World of Space[M].New York:Reynald and Hitchcock,1948:71.

[3] 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8.

[4] 麦克卢汉,泰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