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手中的“绳索”——维护孩子的自由空间

放开手中的“绳索”——维护孩子的自由空间

(1)给孩子自由

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多之又多,恨不得孩子是个全才,今天发表大作,明天上台演出,后天出国留学。由于父母的这些要求,使得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今天上作文补习班,明天上舞蹈艺术班,后天学英语等。结果孩子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在父母的这种高压政策之下,孩子的特长不仅得不到发展,也很难成为父母所希望的全能型人才,急功近利的教育,完全是拔苗助长,贻害无穷。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素质发展,不要单纯地以分数来论孩子的短长。只要孩子心智发展全面,将来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给孩子私人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理智型的孩子需要高度隐私,如果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他们就会感到烦躁和焦虑,因为他们只有在自己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能回顾一些事情,并获得在日常事物中体验不到的安定情绪。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私人空间和时间。

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呢?方法很多,“独角戏”就是其中之一。“独角戏”不仅能给孩子广阔的空间,帮助孩子学习专注身边的事物,更能帮助他们发掘自我和培养创意,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所谓“独角戏”就是让孩子单独活动,给孩子自主权。

让孩子演好“独角戏”,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保持恰当的距离。在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时,父母不能紧紧地盯着孩子,这样孩子会感到很不自在;也不能干涉孩子玩,否则孩子就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父母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指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当孩子沉浸在游戏中时,父母应该慢慢退出游戏,但不要让孩子觉察到。

②给孩子选择时间的权利。父母要留心选择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时间。一般来说,孩子吃饱了、休息好了,是“独自玩耍”的最佳时间。睡醒之后也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大好时机,这时候可以让孩子自己玩15~30分钟。父母不要只想到自己的时间安排,当孩子需要父母时,不要因为忙碌而把孩子安排在玩具堆中。

③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玩具。玩具是孩子独自玩耍的亲密伙伴,根据孩子的喜爱,可以给孩子多提供一些玩具,让孩子有所选择。例如,软棉球、胶圈、小汽车、积木、盒子等,都是能训练孩子的好玩具。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就让孩子演好“独角戏”,当孩子进入学习时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这就能很好地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创造能力,使孩子的心智得到全面发展。许多孩子没有自由的空间,不得不学各种各样的课程,这不仅让家长们的钱包变瘪,还消耗孩子大量的精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很不利。有了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做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事,会使他们产生厌烦心理。

为了使孩子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家长要尽可能带孩子出去玩,鼓励他们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交往。并且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所谓“秘密”,就是隐蔽起来不让外人知道的事。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秘密,当然孩子们也不例外,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假如一个人什么秘密也没有,那么这样的人也太平淡无奇了,就像是一片没有绿洲的荒漠。关键问题是孩子心中秘密的性质如何,作用如何,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

①孩子心中的秘密,依据存在的范围看,有学习中的秘密,也有生活中的秘密。比如,考试即将来临,有的孩子给自己定下目标,争取在全班进入前几名,这个目标是给自己定下的,在没有实现之前,是不让别人知道的,这就是学习中的秘密;在班委会中,每个班委都在为本班做贡献,假如其中一位班委工作非常出色,那么其他班委心中就有一种紧迫感,暗暗给自己定下工作目标,计划如何开展班级活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工作中的秘密;生活中的秘密可就复杂多了,比如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崇拜什么样的人物等。

②孩子心中的秘密,一般是相对的,具有针对性。有只让家长知道的,对老师和同学来说是秘密;有只让老师知道的,对家长和同学来说是秘密;有只让同学知道的,对家长和老师来说是秘密。或者出现更多的交叉情况。比如说,有的孩子对老师和同学隐瞒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知识水平,怕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有的孩子对老师和同学隐瞒其家庭自然结构。家庭自然结构对孩子健康有直接的影响,这里主要指不完整家庭,即由于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整家庭,尤其是离异或遗弃,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③孩子心中的秘密,依据作用的正负效果来看,有所谓“好的秘密”也有所谓“坏的秘密”。前者指对孩子的成长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比如前面所提的学习中的秘密和工作中的秘密;后者指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的秘密,比如前面所提的家庭自然结构的秘密。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秘密划分为好或坏,关键看秘密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作用于孩子的内心世界。

(2)尊重孩子的隐私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父母提到孩子的隐私问题,都会觉得不以为然,认为小小的一个孩子,没什么隐私可言,孩子在父母面前不应该存在丝毫秘密。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父母看孩子的日记或信件是天经地义的事。

然而,这些父母的做法往往会遭到子女强烈反感和抗议,父母们有这种想法,完全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一个附庸品,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独立人来平等看待。更有甚者,习惯于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当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竟千方百计地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的一些内容当做孩子“错误行为”的证据,拿去指责孩子,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当然,这些父母的出发点并不坏,他们担心子女出事,有时也确实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子女。但是,那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想或不愿被人知道的事情,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也不例外。父母换个角度来考虑,假如孩子偷看了父母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件或日记之类的东西,父母的感觉又怎样呢?因此,父母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人来看待,保持孩子和自己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心态,才会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的秘密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的秘密中有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有对人生的困惑和对理想的追求,有着独立解决一些涉及人生遇到的问题,当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秘密时,其结果肯定是孩子对父母反感、不信任父母,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彼此就难以沟通,父母就无法了解孩子。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隐私的问题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有正确的态度。要知道孩子心中秘密的存在是很正常和普遍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家长应以从容不迫的态度,认真、仔细地对待这些问题。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如临大敌。要客观地分析这些秘密。有的秘密或许只能孩子自己一人知道,就让这一份秘密埋藏在孩子的心中,让它成为永恒。如果什么都想知道,其结果可能是什么都不知道。

②要注意引导方法。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才能,允许自由选择,不必多加干涉。并努力创造一些条件,发展和发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少神秘感,培养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家长应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指导孩子正常地与人交往,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等。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这种谈心不是父母和子女间遮遮掩掩的交流,而应是热忱地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谈出一片新的天地,从而了解到孩子心中的秘密,并根据秘密的性质和作用,尽量帮助孩子减少心中不必要的秘密,以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③长期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④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也得说清理由,取得孩子谅解。

⑤承诺为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守信。

⑥需要揭秘时,应鼓励孩子自己揭,而不是父母做主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