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价值
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理论和实践的社会影响也在迅速扩大。而在我国,5000多年历史文明留下的宝贵建筑财富亟待保护。20世纪50年代,全国许多城市开始新的建设,由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造成了许多历史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80年代以后,许多大中城市旧城区内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旧城在改造的同时,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
关于历史建筑与传统聚落研究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世界范围的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潮,呼唤关注每一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全面细致地考察研究遗产中存在的一切有形或无形因子,厘清各因子之间的关联性。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概念的确立,以及安徽宏村、西递村“申遗”成功后的联动效应,使传统村庄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传统文化在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如何突破文化“走出去”的瓶颈,改变中国文化产品低水平生存的状态,成为当务之急。
(2)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需要。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村庄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保存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是中国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发展过程直接相关,集中体现在城市建筑风貌、历史建筑的保护等方面。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如果这种动力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历史底蕴的破坏力,会把文化背景破坏,把象征文化底蕴的东西破坏。在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经济要发展,城市规模要扩大,不能一味地大拆大建,要尊重历史,保留不同时代的遗存,留住文化的内涵和精华,把它们变成城市化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