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龙下屯

2.3.2 龙下屯

(1)概况。

龙下屯始建于清代末年(1911年),位于南宁市马山县东部的大石山区,周边山体连绵,石峰林立,悬崖陡壁,一般海拔500~600米。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屯中可耕种土地极其有限,且蓄水能力差,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龙下屯规模极小,共有居住建筑4栋,常住人口仅20余人。

(2)村落格局。

村落被山体环绕,整体格局沿着山脚东西向带状分布,建筑布局走势依据等高线分布,南北朝向。建筑房屋就地取材,以石筑造。一条条拾级而上的小路连接进村主入口与若干房舍,房屋前的几块平地种植着农作物,屋后地势逐渐升高。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而建,繁茂的树木围绕着整个村落,这些都赋予龙下屯极具层次感的村落布局特征(图2.3.7)。

(3)建筑特征。

受山区环境的影响,现存的历史建筑均依山而建,以穿斗式为主,与传统干栏穿斗式不同之处是其底层用石材砌筑围合而成,作圈养牲畜之用,中间层为居住层,屋顶夹层为储物层。整个建筑外墙均采用石材围砌,通向二层的室外楼梯也是利用石材砌筑而成,内部局部空间也使用石材砌筑分隔(图2.3.8至图2.3.12)。

图2.3.7 龙下屯空间格局

图2.3.8 龙下屯传统民居

图2.3.9 龙下屯传统民居剖视

图2.3.10 龙下屯传统民居剖面

图2.3.11 龙下屯传统民居立面

图2.3.12 龙下屯传统民居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