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世界恐龙谷
携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刘教授一行人坐上了前往禄丰市世界恐龙谷的旅游大巴。
世界恐龙谷特别大,只有早点儿去,才有充足的时间参观。
“上个世纪,人们曾在禄丰市川街盆地两层地层中发现了两组不同时期的化石群。我们今天要去看的世界恐龙谷,就是在这些化石群的发掘遗址上修建起来的。它占地约11万平方米,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刘教授开始给少年们讲解。
“哪两部分啊?”虎克往前凑了凑,追问着。
“第一部分叫‘恐龙遗址科考观光区’,这是在当年的挖掘遗址上修建起来的观光区。它的面积约35000平方米,由三个区块组成:一是‘恐龙大本营’,二是‘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三是‘科考营地’。”
“那另一部分呢?”
“第二部分是‘侏罗纪世界游览区’。这个部分偏向于娱乐和观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科考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刘教授说。
“好期待啊,车能不能开快一点儿?”
“怎么可能?安全驾驶是第一位的。”
少年们兴奋地讨论着,恨不得能有一双会飞的翅膀让他们立刻到达目的地。
开心的时候时间总会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大家很快就到了禄丰市世界恐龙谷景区。
虎克负责给大家买门票,其他人则站在广场上四处张望着等待。
世界恐龙谷景区的大门可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而是一处恢宏的景观。靠近广场的地方有一块四方石碑,石碑上顶着一个巨大的金属地球模型。石碑的正面印刻着“世界恐龙谷”五个金色大字。而在石碑后,是四根巍峨的擎天大柱!

水桶妹高高仰着头,帽子都快掉了,才勉强看到这几根柱子的顶部。
“这是世界恐龙谷的第一处奇观——景观大门。”刘教授说,“这四根擎天大柱上雕刻着240只不同品种的恐龙。”
“这240只恐龙雕刻得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聪明吴说,“它们好像在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呢!”
很快,虎克买票回来了,少年们带着无数的期待进入了世界恐龙谷。与景观大门相连的是一条长长的栈道。这个栈道修建在一个大湖上,几乎是笔直的一条线,横跨大湖。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湖面波光粼粼。漫步在栈道上,只觉得心旷神怡。
“这个栈道被称为侏罗纪栈桥。”刘教授说。
“刘教授,您怎么对这里这么熟悉?
“呵呵。”刘教授微微一笑,“那是因为我几年前来过这里。那时候,我的几个学生跟随我四处游学,研究恐龙化石,其中一站就是这里。”
这一刻,少年们终于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所在了。
穿过长长的栈道,大家来到了一处提供给游人休息的小广场,这里四处都可以看到造型各异的恐龙模型。它们或大或小,或飞或卧,惟妙惟肖。
为了节约时间,少年们决定坐游览车前往下一处景点——恐龙大本营。
恐龙大本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它线条冷硬,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力量感。
恐龙大本营门口,有一群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大概在10到12岁之间,个个精神抖擞。两个老师模样的人带领着他们走进了恐龙大本营。
“那些孩子应该是参加夏令营的。”刘教授猜测道。
“走吧,我们也赶快进去看看。”
恐龙大本营里,首先进入的是一个巨大的展厅,厅内展示着各种古生物的模型,有各种恐龙,还有一些奇特的动物、植物。一面墙上挂满了模型、照片和信息提示牌。
“恐龙大本营是一个展示恐龙知识、体验恐龙生活、开展互动活动的恐龙科普馆。”刘教授说,“从入口开始,墙上的模型和图片都是以地球演化的时间顺序分布排列的。我们可以一边走,一边看,我也可以给你们讲解相关知识。”
那群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走在少年们的前面,几十个孩子好奇地东张西望,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少年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些关于地球各个阶段和生命演化过程的模型、图片等。
“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却只有300万年,而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地球也经历了好几个演变阶段。”刘教授说,“我记得,这个知识点,我之前讲过,你们还记得吗?第一阶段是什么?”
“是冥古宙时期,也是地球的形成期。”聪明吴第一个抢答道。
“答对了。”刘教授满意地说,“科学家们推测,大概是47亿年前,地球是由很多星云团组成的集合体,科学家们给这个集合体取名为原始地球。”
“那后来,就有了生命体了吗?”香蕉熊问。
“没那么快呢!大分子经过长期的不断进化,大约在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这个长达11亿年的过程,是生命演化的第一阶段,地球上的分子实现了从非生命到生命转变的过程。”
“真不容易啊!”小机灵感叹道。
“后来,地球便进入了显生宙前古生代时期,也就是距今30亿年到5.7亿年的这段时间。再后来,便是古生代时期。这个时期不算久,从距今大约5.7亿年到4亿年间,只有1.7亿年。”
“我之前好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地质运动特别多。”聪明吴说,“陆地好像是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大陆,被称为泛大陆。”
“是的。”刘教授说,“不仅如此,生物界也有了不起的进步。到这个时期的末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不少陆生动植物,比如树,一些昆虫和两栖类、爬行类。海洋中也有了不少鱼类。鱼类和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可是有脊椎动物,这可是了不得的进步!”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应该是由一些鱼上岸后,进化出来的吧?”水桶妹问。
“是的。”虎克指着墙上的一处图画说,“看,这上面的演示图正展示了鱼类进化成两栖类动物的过程呢!”
“从距今2.51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中生代时期。”刘教授说,“也是历史上,恐龙盛行的时期。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现在,被称为地球的新生代时期。这个时期内,地球上的表面海陆分布、气候状况、生物面貌等诸多领域都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模样。”
“你们看啊,几十亿年的时间,从分子到单细胞生命体,再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再到恐龙的出现,是多么漫长的一个过程。”
大家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一些关于早期恐龙的进化过程图。
“恐龙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动物学家和科学家们进行了长久的寻找和探索。目前,业内的一种普遍观点认为,恐龙的祖先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小动物,科学家给这种小动物取名为‘杨氏鳄’。”
刘教授指了指墙上的一张图片,那是一幅电脑模拟出来的图片,上面是一只丑陋的远古动物。
“这不就是鳄鱼吗?”香蕉熊说。
的确,这张图片上的动物酷似鳄鱼,它的脑袋扁扁的,嘴巴很大,嘴里有两排锋利的牙齿,体表布满了坚硬的灰黄色铠甲,身后还拖着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
“对,很像鳄鱼。”刘教授说,“起初,恐龙的祖先生活在水里,后来,因为气候、环境的变迁,它们被迫前往陆地生活,并开始用两条后腿行走,身体直立,而它们的大尾巴刚好起到了平衡身体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恐龙向成熟恐龙演变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划时代的一步。”
接下来,少年们还仔细观察了恐龙肌肉复原图、恐龙头骨复原图等,学习到了不少新知识。
前方,在恐龙大本营最深处,有几尊与其他恐龙模型不一样的模型——是跟人类很像的模型,个头比人类大一些,大脑袋,头顶光秃秃的,没有毛发,有躯干和四肢,它的手臂很长,有着三根爪子一样的手指头,双脚直立行走。而且,这种模型的脸也大,形状像青蛙一样,眼皮耷拉着,眼珠子突出,鼻腔紧贴在面部,嘴巴大而长。
“刘教授,这是什么啊?很像原始人。”聪明吴问。
“这是恐人。”刘教授说,“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一位古生物学家——戴尔·罗素提出了一个曾风行一时的观点,名叫‘恐人学说’。他假设,如果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没有发生那场大灾难的话,恐龙世界中最聪明的伤齿龙,就有可能进化成聪明的、外形像人的动物——恐人,成为地球上的主宰。恐人的脑容量可达1100立方厘米,与人类相当。且具有双目视觉,三根手指能够抓握物体。而且,它们还有自己的语言,听起来应该像鸟类的声音。科学家从这种假设中,用电脑模拟出了恐人模型。”
“恐人?听上去好神奇呀?是不是很恐怖?”水桶妹捂着嘴吃惊地问。
“那伤齿龙是什么样的恐龙呢?”小机灵问。
刘教授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一本科普图书,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彩色图片说:“看,这就是伤齿龙。”
少年们凑过去一看,原来,伤齿龙是一种小型恐龙,图片下有注解——这种小恐龙身长约2米,高度为1米,体重大约为60千克。它们四肢修长,前肢上还长了拇指。它们的眼睛特别大,脑袋更是大得出奇。
“只可惜,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地球上产生了铺天盖地的灰尘。这些灰尘久久不散,让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很多植物都枯死了。植物没有了,恐龙的粮食也就没有了。地球曾经的霸主——恐龙,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聪明吴叹息道。
科考笔记
伤齿龙
伤齿龙存在于晚白垩纪,距今约7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生存年代较晚的恐龙之一。开始,人们发现了它的少量化石,因为并不完整,以为它是一种古蜥蜴。之后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智商不高的恐龙。后来,科学家们把它的骨骼拼凑组合在了一起,得到了一具完整的伤齿龙骨骼化石,才发现他们之前的推断是错误的。从身体和大脑的比例来看,伤齿龙的大脑容量是恐龙中最大的,因此,这种恐龙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恐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