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虚惊一场
在大雨中湿透的衣服已经晾晒得半干了,帐篷也收好了,刘教授看了看手表,说:“孩子们,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在这附近找个干燥点儿的地方做午饭,吃了饭,下午再继续前进吧。”
“哈哈,又到了吃饭的时刻了!”香蕉熊乐了。
才下了暴雨,雨林里到处是湿漉漉、黏糊糊的。一行人走了一大圈,才找到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土坡,土坡上的草丛还算干爽,虎克用折叠镰刀清理了杂草,整理出一片空地来。聪明吴把锅碗瓢盆之类做饭的装备都拿了出来,开始做午餐。
午餐仍然是一锅乱炖。
吃过午饭,几个小少年也没午休,而是拿着水壶、小水桶等器具,开始在附近的林木叶片上收集新鲜出炉的雨水。这里远离人类聚集地,空气和水几乎没有被污染,因此,收集起来的雨水也干净。不过,因为怕雨水沾染林木上可能存在的细菌、病毒和虫卵,少年们还是多留了个心眼,把收集到的雨水煮开、放凉,再灌入大容量的水壶里,充当饮用水。
“刚才下雨的时候,我们都慌了,只忙着避雨。”虎克颇为懊恼地说,“竟然忘了接一点儿雨水。”
人每天都需要摄入大概2升水,才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而在闷热的雨林里,人体大量出汗,需要摄入的水分就更多了。
“下次,我们一定记得!”香蕉熊挥着小拳头,信誓旦旦。直接接雨水,可比现在这样辛辛苦苦地收集要强多了。
“哈哈,不用等下次了。”刘教授说,“按照我们目前的行进速度看,最迟明天中午,我们就能走到一片有河流和湖泊的地方。到时候,我们可以净化河水湖水来饮用了。”
“我们一直向南走,越靠近南方,天气就越热。虎克说,海洋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水落到地面上,汇聚成江河湖泊,又顺着地势,往海洋流去,这样周而复始,日夜不歇,形成了一条复杂而完整的水循环链。”虎克说着,用手指画了一个圈。
“正是如此。”刘教授称赞道,“你们几个知道的可真不少,不愧是从众多报名者中最后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刘教授,您就打趣我们吧。”小机灵认真地说,“到了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我们才发现,这里的动植物,我们大多不认识,而您可是如数家珍。”
“对,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特别是关于恐龙化石这一块,我们几个虽然跟着您半月有余了,也听您讲授了一些相关知识,可我觉得我们几个还是门外汉呢。”
“就是。”
几个少年七嘴八舌地说。
“学无止境。”刘教授正色道,“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你们是,我也是。”
下午,一行人继续在雨林里艰难地前进着。领头的仍然是虎克这个临时助理,他一手持着探路棒,另一只手握着镰刀,遇到草丛,就用探路棒扫一扫,排除危险;遇到藤蔓,就用镰刀割开藤蔓,排除障碍物,开出一条可走的小道。大家走得并不快,可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安全而平稳。
刘教授说了,挖掘恐龙化石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细致活儿。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他们以目前的速度前行,到达恐龙化石挖掘现场,应该也不晚。运气好的话,也许能赶上那具疑似新品种的恐龙化石完整出土。
路上,一行人撞见了好几棵被暴雨击垮的小树。它们个头矮小,树干细弱,再加上根基不深,被暴风雨袭击后,就东倒西歪地倒在地上。此外,少年们还看到了不少腐朽烂掉的老树。这些老树,有的还维持着竖直的状态,有的像垂暮老人一般,可怜巴巴地倒地不起。
大雨过后,无数的蘑菇、木耳从腐朽的老木头上冒出来。这些蘑菇大大小小,蔓延得到处都是,看得少年们眼花缭乱!
“哈哈!”香蕉熊乐坏了,“我们摘点儿蘑菇,晚上做蘑菇大餐!”
“蘑菇的确是好东西,高蛋白,低脂肪。”刘教授说,“不过,好多蘑菇我们都不认得,还有些蘑菇有毒,你们可得小心些。”
“我听我爷爷说起过,在野外,蘑菇是不能乱吃的。”聪明吴说,“不过,木耳和野香菇除外,我们就摘木耳和野香菇吧,沿途再挖点儿野菜,晚饭就有着落了。”
大家一路走,一路采摘,不一会儿工夫,就收获了满满一兜的香菇和木耳,还有一大捆脆嫩水灵的蕨菜。
大伙一直走到临近傍晚,周围的林木似乎稀疏了些。就在他们找地方露营时,耳朵灵光的小机灵忽然指着一个方向,惊喜地说:“那边有水声!”
众人侧耳倾听,细小而清越的水声从远处传来。那水声舒缓优美,如音乐家在用纤长的手指拨弄琴弦,演奏美妙的乐章。
“走,去看看。”虎克笑道。
几分钟后,他们发现了一条小河,这也是他们进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后,发现的第一条河流。
小河不长,约两米宽,河水清澈,水面漂浮着一些水草落叶。
“这水估摸着有几米深吧。”聪明吴说,“大家小心些,别掉到水里去了。”
“水里有鱼吗?”水桶妹站在河岸边,往水里张望,一条鱼儿从她眼前晃过,鱼体表的白色鳞片在夕阳的映照下折射出了银色光辉。
“有鱼!我们可以钓鱼吃了。”水桶妹惊喜地跳了起来。
“鱼?终于可以换换口味了。”香蕉熊摩拳擦掌。
几个小少年说干就干,鱼钩和渔线他们一直备着呢。随便砍一根稍微笔直点儿的树枝做成鱼竿,至于鱼饵,他们用的是肉干。
挂饵,甩线,用地上的石头把鱼竿固定在岸边,这一系列动作,少年们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看就是熟手。
不一会儿,一根渔线动了,水面也起了异样的涟漪。
香蕉熊赶紧收杆,哈哈,好家伙,竟然钓上了一条1斤来重的草鱼!算得上开门红了!
草鱼背部的鳞片呈灰黑色,腹部的鳞片较细、较白。野生草鱼的腹部和鳍部还略微发黄。
香蕉熊把草鱼甩到了草地上,它还精神抖擞地跳个不停。
这里少有人来,河里的鱼也多,只一会儿时间,少年们便钓了好几条鱼上来,除了草鱼外,还有一条两斤重的罗非鱼,几条鲫鱼。他们留下了大鱼,把小鱼放生了。
接下来,大家分头忙活起来。虎克和聪明吴在十几米开外的小坡上安营扎寨,香蕉熊和小机灵负责把鱼处理干净,并清洗野菜、蘑菇和木耳。
水桶妹先开火,焖了一锅白米饭。
“白米饭焖好后,我们就煮一大锅鱼汤。”香蕉熊美滋滋地说,“鱼不少呢,今晚吃不完的鱼,多放一点儿盐巴,腌起来,留着明天吃。”
米饭做好了,少年们开始做鱼汤:水沸腾后,放入腌制过的鱼块,煮一会儿,再放入切成条的木耳、香菇与调料。
鱼汤散发出阵阵香味,香蕉熊摸了摸空空的肚子,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夕阳的余晖给树林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橘色毛边,少年们坐在几层芭蕉叶片上,准备开饭。
“窸窸窣窣——”忽然,林子右侧响起了一阵异样的躁动声响。
“什么声音?”
几个少年警觉地站立起来,面色沉沉地后退了几步。刘教授合上日志,站起身。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声音来源的方向。动静这么大,难道是什么大型野兽?是野猪、河马,还是大象?
动静越来越大,好似有什么东西正在迅速靠近。虎克摸出了探路棒,聪明吴拿出了小匕首,其他人也从地上捡起了石块,充当武器。
刘教授走了几步,到少年们身前,以一种保护者的姿态把他们护在了身后。
“什么味儿啊,这么香?”一个陌生的男声传来。
是人?
几个少年面面相觑。
很快,三个壮年男人从林子里钻了出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1.8米多的大高个儿,身材挺拔、壮实,国字脸,寸板头;走在后面的两人,一人长得黑瘦矮小,三角脸,眼睛微微眯着,给人一种很精明的感觉;另外一人中等个子,肤色较白,脸圆圆的,右侧脸颊上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梨涡。
这三个人都背着50斤左右的大登山包,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什么呀,原来是人!小机灵扔掉了手里的石块,真是虚惊一场。

科考笔记
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的头呈三角形,脑颅很小,牙齿侧扁呈刀状,边缘有锯齿形的构造,是典型的肉食性恐龙的特征。它的尾巴很长,一共有64节尾椎,是已知的兽脚亚目中尾椎最多的。它的前肢特别短,长度只有后腿的约三分之一,中华龙鸟靠两足行走,且可能善于奔跑。
中华龙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种带毛的恐龙化石。其毛状结构是一种皮肤衍生物,实际上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羽毛。据最新研究显示,古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中华龙鸟的颜色,身上的“羽毛”是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而尾巴则是橙白相间的。这个发现不仅揭示了史前恐龙的外貌特征,同时改变了古生物学家对恐龙进化成鸟类过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