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挖掘基地
盗猎者的事总算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少年们着实松了口气。
下午,钱教授带着一行人进入了被大棚遮蔽起来的恐龙化石挖掘基地。
整个挖掘现场大概有300平方米大小,原本是一个小山坡。钱教授的团队到达现场后,移除了山坡表面的泥土层,露出了下面的岩石层。在长达一个月的挖掘过程中,现场已经挖出了一个深达数米的坑。
此处的岩石是紫红色的,颜色较深,岩体也比较坚硬,这给挖掘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一些零散的恐龙骨骼化石就嵌在岩体里,工作人员们蹲在旁边,耐心细致地用各种工具挖掘着这些宝贵的化石。
所有的恐龙骨骼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深坑东南角的几十块排布紧密、大小各异的化石。
“那些化石就是疑似新品种的恐龙化石。目前,我们已经挖掘出了上百块骨骼化石,等余下的几十块化石挖掘出后,就可以拼凑出一具较为完整的恐龙骨骼了。”钱教授兴奋地介绍道。
“那到时候,就能知道它是不是新品种了!”虎克也开心得不得了。
一想到自己很有可能见证一种新型恐龙的出现,几个少年就雀跃不已。
“头骨化石挖到了吗?它可是判断恐龙品种的关键依据。”刘教授问。
“应该是这一块,结合骨密度等情况来看,这一块应该就是头骨了。”钱教授指着岩层里,一块只露出了巴掌大小的骨骼说。
“像这样的头骨,要挖几天啊?”小机灵好奇地问。
“不出意外的话,大概还要两天。这里的岩层结构细密,硬度高,为了保护化石的完整性,我们的挖掘工作进展得并不快。”钱教授说。
深坑里还有一个木质工作台,上面铺了一层绒布,绒布上放着大大小小几十样工具,看得少年们眼花缭乱。
“钱叔叔,这些是你们用来挖掘恐龙化石的工具吗?”虎克有点好奇地问。
“对呀,这些工具是专门用来从岩石中采集化石标本的。采集化石呢,根据岩石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工具也不一致。像我们选择的这套工具,就是综合考量了本地的岩石情况、现场的采集条件最后制定下来的。”钱教授认真地给少年们讲解着。
“老钱,你去忙吧,我来给孩子们讲解这些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刘教授走过来说。
钱教授转身就忙去了,刘教授指着工具台上的大大小小工具说:“来,我先跟你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是刮刀——用来刮化石上沾染的岩土;这是斧子,可以劈开化石周围的岩层;铲子,铲岩石块的;小镊子,可以夹取细小的化石块;锤子和尖嘴镐,作用和斧子差不多……”
他一边说,手指一边慢慢移动着,指着对应的工具。
少年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瞪大了双眼,拼命把各种工具的模样刻在脑子里。
……
“这个你们应该认识,标本袋,有各种规格的,根据采集到的标本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标本袋;棉花,可以擦拭化石上沾染的脏污;护目镜、手套、安全帽,这些防护设备你们应该很了解了。”刘教授将不同工具的名称和作用一一道来,“纸箱子,用来装标本袋的,装好后,还要用胶带把纸箱子封好。箱子里还可以填充泡沫,防止碰撞对化石产生损害。”
“化石的大小、类型、化石所处的环境不同,具体的采集方法和流程也不同。”刘教授说,“不过,不管哪一种法子,都要遵循一个定理——千万不要见到了化石,就急着把它挖出来,这样很容易损坏化石,破坏它的完整性和研究价值、考古价值。”
钱教授正在开凿头骨旁的岩层,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拿了一块棒状的岩石,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标本袋里。
“那个叔叔取了一块大岩石!”水桶妹惊呼道,“难道,那里面包裹着化石?”
“是的。有些化石部分暴露在外,而有的化石是整个儿包在岩石里的。单单从外表看,是看不出化石痕迹的。”刘教授继续讲解着。
接下来,刘教授又带着少年们沿着顺时针方向,参观了整个挖掘现场。工作人员们三三两两地散开,专心致志地挖掘着不同位置的恐龙骨化石。有的才开始挖掘,有的已经把化石和围岩挖掘出来了,正在做标签……
少年们一路走来,一边观察,一边小声地讨论着,各个兴致盎然。
科考笔记
恐龙化石挖掘的流程
化石的大小、类型、所处的环境不同,具体的采集方法和流程也不同。不过,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千万不要急于快速地把它挖出来,否则易损坏化石,破坏它的完整性和研究价值。
若是一具比较完整的骨架化石,就要用锹、小泥铲、刀子、刮刀等工具,把整个骨架上的土都去掉。而每暴露出一部分骨骼,便要对已经出土的骨骼进行编号、照相,录像、绘图等。最后,才能把骨架完整地或分段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