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营地探秘
从恐龙大本营出来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去了禄丰恐龙大遗址。
“这大遗址由两部分组成。”刘教授说,“一部分是世界级的恐龙掩埋及发掘原址现场,也就是震惊世界的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大墓地。”
“就是那个被一个农民用锄头发现的墓地吗?”水桶妹问。
“是的。”刘教授说,“它存在于川街盆地的上禄丰层,跟下禄丰层发现的化石群比起来,它的年代距今更为接近。里面挖出来的化石大部分是恐龙化石。”
“那遗址的另一部分呢?是什么?”虎克问。
“这个暂时保密。”刘教授说,“我们先去看发掘现场。”
“刘教授,您还卖关子啊!”
“那个,我们能先吃点儿东西吗?”香蕉熊说,“快中午了。”
“啊?”聪明吴看了看手腕上的电子表,哟,还真是,他们只顾着观察和学习,都忘了时间。
“我也饿了。”水桶妹说。
“那我们先吃午餐。”刘教授说,“找个地方坐着。”
这个世界恐龙谷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恐龙雕塑,也有很多供游客休息的亭子、长椅子等等。
简单的用餐后,刘教授带着大家进入禄丰恐龙大遗址的大厅。每个人都被眼前的发掘现场震惊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地质剖面,倾斜的剖面嵌着形形色色的化石,有的很大,能看到局部特征,有的只是小小的碎片。
发掘现场旁立着一个标识牌,上面记录了这个地质剖面的基本信息。
“……地质剖面与水平地面之间有25度角倾斜,高15米,宽40米,长100米,是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的地质剖面,发现于1995年。”小机灵走近标识牌,读出了上面的文字。
好多游客跟少年们一样被眼前的巨大剖面所震撼,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而聪明吴他们并没有拍照,而是在刘教授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不远处,就是禄丰恐龙大遗址中刘教授保密的另一处奇观——展示着60多具禄丰恐龙化石的三塔平台。
从稍远处看,几十具恐龙化石骨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大部分恐龙化石骨架都被修复完成,用支架支撑着。还有小部分的恐龙化石嵌在土层里。
大家发现,这些化石很多并不完整,不是腿缺了一段,就是尾巴少了一截。这也难怪,这些恐龙乘坐“时间机器”穿越了上亿年漫长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丢失一部分“数据”也是在所难免的。
少年们被那些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吸引到了一起。
“刘教授,这些恐龙是不是都是同一类恐龙啊?”虎克问。
“是的,因为是在禄丰市被发现的,它们都被叫作禄丰龙。你们再看最靠近我们的一副禄丰龙化石骨架,仔细瞧瞧,能看出什么特点吗?”刘教授提问。

“您这是要考验我们的洞察力啊!”聪明吴说。
“嗯,你们跟着我学习了一段时间了,我得看看你们有没有进步啊!”刘教授说。
“我看出来了。”虎克说,“这种恐龙的脖子虽然长,但几乎都是由同样大小的粗笨大骨头组成的,这说明它们的脖子不算灵活。”
“还有呢?”刘教授问。
“它们的脑袋不算大,说明它们比较笨!”小机灵笑道。
“它们的嘴巴大,但牙齿很细小,牙关节水平,这样的牙齿比较适合咀嚼和研磨,而不是撕裂。”聪明吴说,“我猜,它们是食草恐龙。”
少年们纷纷踊跃地回答着。
“大家都很棒,都回答得很好。”刘教授满意地笑了。
看过禄丰龙的骨架化石后,少年们又看到一个小展台,上面有几只小小的、黑色的化石。
“这是蛇颈龟的化石。”刘教授站在少年们的后面说。
“这种龟可不得了,侏罗纪时期就出现在了地球上,恐龙灭绝后,它们顽强地活了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这几个蛇颈龟化石,有的比较完整,头、四肢和尾巴的骨骼保存完好,有的只剩下了一个小龟壳。
展台边有一个标识牌,上面有蛇颈龟的图片和简单的介绍。
水桶妹看着标识牌上的简介喃喃自语:“蛇颈龟的脖子较长,大约有20厘米。其他的特征与一般见到的乌龟相差无几。它们是跟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爬行类动物,以杂食、植物和一些小昆虫为食。”
“恐龙家族庞大繁杂,是当时的霸主。蛇颈龟特别小,跟恐龙相比,就是个小不点儿,不值一提。”香蕉熊若有所思,“可最后,恐龙灭绝了,蛇颈龟却一直繁衍生息,延续到了现在,看来个头儿大不一定是优势啊!”
“那你还不赶紧减减肥。”小机灵笑着说。
这下,香蕉熊尴尬得脸都红了,同伴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从禄丰恐龙大遗址大厅出来后,刘教授带着大家立马前往下一站——科考营地。
进入科考营地后,少年们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大路,路边有一个标识牌,上面写着“科普大道”四个字。道路右边有不少砂岩堆积起来的红色小山丘。
“这里展示的是典型的侏罗纪时期的地质地貌。那个时期,地球的气候比较温暖,而在当时的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让恐龙得以繁衍生息。恐龙并不是在侏罗纪出现的,可是,它们却在侏罗纪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了地球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不过,盛极必衰,之后,恐龙在大灭绝中几乎全军覆没。”刘教授说。
少年们没有说话,认真地听着,也在默默地思考着。
科普大道的末端有一个奇怪的建筑物,它是土黄色的,十分巨大,外形像是一大块凹凸不平的岩石,横生出许多尖锐的棱角。若不是它的底部开了一扇门,有人进进出出,少年们八成会真的认为它是一块重达千斤的巨石!
“这是什么地方?”聪明吴问。
“这是恐龙迷宫。”刘教授说,“你们去恐怖屋玩过没有?”
“去过!”小机灵回忆道,“去年,我们和香蕉熊、水桶妹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游乐场玩,里面就有个恐怖屋。”
“这个恐龙迷宫,跟你们去过的恐怖屋差不多。”刘教授笑了,“不过,里面是一些仿生恐龙,怎么样,你们敢进去吗?”
“怎么不敢?”
“去呗!”
少年们纷纷点头,只有最胆小的水桶妹沉默了。
“水桶妹,你是不是害怕?”小机灵问,“上次去恐怖屋,你一直在尖叫,还吓哭了,要不,你在外面等我们?”
“其实,这个恐龙迷宫没有恐怖屋那么可怕的。”刘教授说。
“我,我要跟你们一起进去!”水桶妹咬着牙说,“里面的恐龙是假的,我不怕!”
大家一前一后地进入了迷宫里,这里面有假山、流水和各种各样的植物。刘教授说,科学家们复原出了侏罗纪时期的地质地貌,而这个迷宫就是按照复原图建造出来的。
少年们在假山、河流间穿行,一些栩栩如生的仿真恐龙不时冒出来,再配合上“嗷呜呜”的吼声,吓得两个小少女尖叫连连。
从恐龙迷宫出来后,天色已近黄昏。一道道深浅不一、颜色绚丽的云彩挂在天空,或紫,或红,或橘。
刘教授抓紧时间,带大家来到了最后一站——时空长廊。
这条长廊的左右壁由16块巨大的铜雕组成。“穿越时空,探究生命”——几个赫大的字出现在少年们眼前。
“这条时光长廊总共有150米长,墙壁两边的图画描绘的是从地球诞生初期,到第四纪46亿年间生命的进化史。”刘教授说,“你们可以一边走,一边看。走完这整个长廊,大概只需要花五分钟时间。”
少年们在长廊上慢慢地走着,观察着墙壁上的图画。从最开始的简单生物,比如菌类、藻类,到一些小的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再到后来的恐龙时代……少年们看着那些逼真的壁画,感觉自己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就经历了一场跨越46亿年的时光之旅。
禄丰世界恐龙谷很大,逛了一天,一行人还有不少地方没去。少年们大开眼界,可也疲惫不堪。大家在意犹未尽中,乘大巴回到了昆明市区。
科考笔记
禄丰龙
禄丰龙属于原蜥脚类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被认为是后期巨型食草类恐龙的祖先。禄丰龙的身长约5米,站立时高2余米,并不算是大块头。前肢较后肢短小,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袋鼠一样。
禄丰龙是在水滨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子或柔软的藻类为食。禄丰龙常用两足行走,当它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会落地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禄丰恐龙化石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