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出土
傍晚时分,孙智带着大家回到了营地。
之后,刘教授和少年们在营地待了两天,等待着疑似新品种的恐龙化石出土。
两天后,那具恐龙的所有骨骼化石都出土了,钱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把所有的骨骼化石简单地拼凑了一下,得到了一副较为完整的恐龙骨架。
可是,让大家大失所望的是,这种恐龙并不是什么新品种,而只是一种曾被人发现过的肉食性恐龙。
“这只恐龙应该是一种名叫卢沟龙的肉食性恐龙。”钱教授向少年们介绍着,“之前,禄丰市也曾出土过几个卢沟龙的骨骼化石。不过,我们发现的这只卢沟龙的骨架更为粗大,所以一开始,我才会被误导,认为我们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品种。”
“恐龙生存的年代,大陆早已分化成几大洲,形成了跟现代差不多的格局。在远古时候,西双版纳这个地方应该也是潮湿、温暖的。这样,这里自然也成了动植物栖息的乐园。如果食物充足,又没有什么天敌的话,同样的恐龙品种,这里的恐龙很可能比别处的同类长得更大一些。”刘教授说。
“老钱,你也别失落了,你们能挖掘出一具如此完整的卢沟龙骨架化石,也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我倒没关系。我只是怕让孩子们失望,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差点儿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到了这里。”钱教授笑道。
“没事没事。”小机灵摆摆手,“这几天,我们在这里学到了好多东西,已经值了。”
“对啊!”
“钱叔叔,您能跟我讲一讲解卢沟龙吗?”
几个少年纷纷表态。
“卢沟龙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大小和一只鸵鸟差不多。不过,我们挖掘出的这只比一般的卢沟龙个头儿大些,大约有2米多高……”
听完了钱教授的讲解,少年们再仔细地观察着那具被简单拼凑起来的卢沟龙骨架。眼前的卢沟龙似乎活了,长出了血肉和皮肤,少年们仿佛看到它伸长了脖子,在丛林里觅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车窗外照射进来,落在每一个少年的身上。
“在一开始,我还是一个天真而又爱哭的孩子,十年之后,终于才明白,只要全力以赴就无所谓失败……奔跑吧,骄傲的少年……”
伴随着少年们振奋人心的歌声,云南科考之行在美丽的西双版纳落下帷幕……

科考笔记
卢沟龙
卢沟龙是侏罗纪早期的肉食性恐龙,体长4~_5米,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
卢沟龙的体形如同鸵鸟,站立时身高可达1.5~1.7米。它的头小而尖,头骨两侧眼眶较高,眼睛圆且大,牙齿尖利。卢沟龙的典型特征是它的长长的脖子,走路时总会把头抬得高高的,看上去趾高气扬。它的视力很强,脖子灵活自如,这有利于它搜寻猎物和逃避敌害。卢沟龙前肢较短,可以捕捉小型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