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蛙氏奥义书

附:蛙氏奥义书[1]

(一)唵,此字即此一切,其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皆仅唵字。别非三世者,亦皆仅是唵字。

(二)一切皆此梵,此我即是梵,此我有四足。

(三)醒位即外慧,七支,十九口,食粗,一切人,第一足。

(四)梦位即内慧,七支,十九口,食细别,焰炽,第二足。

(五)其中睡,无所欲,不见梦,此为熟睡。熟睡位,成一,唯慧密,喜造,食喜,心为口,有慧,第三足。

(六)是乃一切主,是乃一切智,是乃内宰者,是乃一切母,众生生与灭。

(七)非内慧,非外慧,非内外慧,非慧密,非慧,非非慧。不可见,不可施,不可取,无相,不可思,不可名,一我缘精髓,息戏论,寂,善,不二,以为第四。是为我,是应知。

(八)此我,依字即唵字;依音,足即音,音即足,阿音,乌音,摩音。

(九)醒位,一切人,阿字,第一音,以得、遍故,或以有初故。是真得一切欲,且为初,即如是知者。

(十)梦位,焰炽,乌字,第二音,以上升故,或以二故。是真上升智相续,且为平等;不知梵者不在其家,即如是知者。

(十一)熟睡位,有慧,摩字,第三音,以量故,或以没入故。是真量此一切,且为没入,即如是知者。

(十二)无音,第四,不可施,息戏论,善,不二,如是唵字乃我。以我入于我,即如是知者,即如是知者。

(原载《哲学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六期)

————————————————————

[1] 据印度孟买版《奥义书二十八种合刊》(白文本),印度瓦腊纳西版《奥义书十种商羯罗注》及加尔各答大学版《阿笈摩论》本原文译。三本文同,只个别音异。第十节“真”,《阿笈摩论》本作“此处”;第七节“不可见”,除十种合刊注本外皆作“不见”。今俱依商羯罗注引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