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症状

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儿童和育龄期妇女。

1.贫血的一般症状

贫血一般起病缓慢,初期可无症状,以后随红细胞压积的减少,贫血症状逐渐加重。

(1)常见症状

贫血常见的症状是虚弱无力,容易疲劳,头晕,皮肤及粘膜苍白,也可有轻微的皮肤粘膜黄染。活动后心悸气短,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功能衰竭。

(2)消化道症状

由于胃肠道粘膜可出现萎缩性变化,因而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3)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伴有其他营养不良的改变,如血浆蛋白降低,发生营养性全身水肿。维生素B 缺乏时可见周围神经炎,如合并缺铁可形成“双向性”贫血。

常见的巨幼细胞贫血有妊娠期巨幼细胞贫血和婴幼儿巨幼细胞贫血,少见的有非热带口腔炎性腹泻、热带口腔炎性腹泻以及药物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叶酸吸收障碍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2.成人患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病人多以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或痔疮出血等等而就医。

贫血的主要表现有皮肤和粘膜颜色的苍白、软弱无力、心悸、气急、眼花、耳鸣等。

组织中缺铁或酶的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皮肤损害、烦躁和头痛以及舌乳头萎缩、舌苔光滑、舌有烧灼感。有些缺铁性贫血的病人有异嗜癖,如食泥土、煤球、石灰、生米等,头痛及心烦躁动在妇女缺铁较多见。服用铁剂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哽噎感也为缺铁性贫血的特殊症状之一,这种症状的发生可能与咽喉部粘膜萎缩有关。指(趾)甲缺乏光泽、变薄、变脆,出现直的条纹状隆起,严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称为反甲,是严重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之一。

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会给快速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带来不良的影响。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常有食欲差、消化吸收不良、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烦躁、易哭易闹、理解力和记忆力减低,甚至智力低下,另外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和肺炎、肠炎等,而且康复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叶酸或(和)维生素B ,但绝大多数是由于叶酸摄入不足所致,婴儿患者可能同时伴有蛋白质和其他维生素的缺乏。